APP下载

固本开源,践行本土教育理论

2015-08-15赵琪树

语文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开源理论传统

○赵琪树

(凉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3750)

人们以教育实践经验为基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抽象到概括,从而构成严密的、系统的教育思想,这就是教育理论,它能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的本质联系做出反映。教育理论由一些可理解的、可交流的概念、命题等构成,拥有深刻性、间接性、稳定性等特点,在回到是什么的同时还要回答为什么,是成体系的教育思想。中国本土教育理论主要包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刘京海成功教育理论、叶斓生命·实践教育理论等,它们跟我国本土的教育实践、跟中国的民族个性、跟世界发展趋势等都是契合的。那么面对这些优秀的、独具特色的本土教育理论,我们应采取的怎样的对策来把它们付诸实践呢?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

一、潜心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实践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之一,他曾说过:学者就是观察事物并发明事物真理的人,术者就是取发明的真理用于实践的人。[1]16-21从梁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们发现学术研究就是发明真理、运用真理的实践过程。从性质上看,本土教育理论具备的实践性品格相当鲜明,尤其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教学做合一、叶斓生命·实践教育理论等,研究者需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潜心教育事业,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探寻解决之道,通过不懈的探索成就出卓越的教育理论体系。我国本土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们都是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陶行知毕生都用为中国教育探生路的理想、以振兴中国教育为己任,努力投身教育实践活动,成立工学团、创办学校等,走到哪里,就把教育理论践行到哪里;陈鹤琴不仅在儿童教育第一线活跃,还以自己的儿子陈一鸣为对象开展长达八年的实践观察与研究;晏阳初认定中国教育当时的病根是在农村,为解决中国问题就必须到农村去,于是毅然决然抛弃安逸的城市生活,深入农村开展长期的调查与研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李吉林老师就在小学语文教育课堂工作,开展三十多年的情境教育实验;刘京海校长在任期间认真任教,进行多年成功教育实验;叶斓老师不仅任教于高校,还努力推行新的基础教育实验,在各个实验学校行走,开展长达十五年的教育实验。由此可见,本土教育理论离不开教育实践,只有潜心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实践,才能发现隐藏在教育中的本真问题,才能及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创建特色的、实践性强的本土教育理论。

教育工作是艰苦的、复杂的,要能坚持不懈开展长期的教育实践,要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把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当做自己的使命、责任。当今社会盛行功利主义,很多一线教师由于不甘辛苦与清贫而转投其他行业,对于教育没有热情,只有潜心教育事业,才能甘于辛苦、甘于清贫,抵制诱惑、经受挫折。[2]3-6如陶行知先生,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坚持教育实践,毅然离开都市,穿上草鞋走进乡村,投身于乡村教育、平民教育。践行本土教育理论必须固本开源,必须潜心教育事业,长期投身教育实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因任何理由放弃教育实践。

二、研读传统文化,立足于本土实践

我国几千年文明积淀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凸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是中国民族生存、发展的源泉。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教育理论必须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植根,必须汲取营养,这是教育理论的根本所在。传统属于过去,我们无法亲自体验,只能通过研读典籍来获取要义。[3]34-37几千年以来,中国流传下来的典籍浩如烟海,虽然数量繁多,但统之有序。一方面,我们应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对本土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省思历史,恰好为探讨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基点;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跟教育文化是交织在一起的,教育传统的表现形式受到文化传统的制约影响,教育传统不仅是重要的文化传统组成部分之一,更是文化传统得以变革的动力所在,细致地、认真地把握二者关系,就能为解决当今教育问题提供线索。

当然,教育理论研究应立足于本土,并深入实践。以前人们在考察教育现象、问题时主要以主流的理论、观点、命题等为出发点,或以现有的教育决策、教育价值立场等为出发点,或是对热点盲目追踪,遮蔽了很多原发性的问题。固本开源,践行本土教育理论,就应深入教育实践,致力于发现独具实际研究价值的教育问题,有机结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通过实践对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和完善,并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争取在减少教育实践盲目性的同时确保教育理论不会流于空泛。教育理论必须回归到实践,而教育实践也必须积极向教育理论靠拢,两者的结合才能发展教育。一线教师、理论工作者、学生家长、学生等都应积极固本开源,主动参与到本土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当中,从而获得大量真实的研究信息,了解中国教育的现实需求,追求长远的社会效应。站在某一角度,教师对于教育的自发性研究更能体现出对本土知识、本土教育理论的关照和实践。本土教育理论的固本开源不仅要求理论研究者们走出书斋,投身教育实践,还要求广大的一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加强研究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努力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认真开展本土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4]6-9[4]14另外,本土教育理论研究者、实践者们要拥有开阔的视野,不能关起门来开展本土研究、践行本土教育理论,应基于人类文明积极建立本土教育学。真正开展本土教育理论实践时,人们不仅要具备开阔的理论视野,也要开放心胸,跟国内外学者保持交流、对话,在固本的同时努力开源,在吸收国内外教育理论成果的同时借鉴其成熟的教育实践方法,了解其中的长处和不足,构建并完善独具中国特色的本土教育理论。

对于研究教育理论的人们来说,理论研究能滋养个人的内在价值,而不是一味被指导、被改造。所以研究者应尽力避免实践与理论之间脱离,要把研究范围从已有的本土教育理论进行拓展,延伸至正在践行的教育实际,培养人员的创新研究能力,为本土教育理论的实践作贡献。基于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本土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进一步明确二者之间的距离。教育实践的发展会催生教育理论危机,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持续推进教育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找寻理论研究素材,促使研究主体实现思维境界的跨越。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人为距离,就只能人为解决,通过规范学术品格、增强理论研究者跟教育实践者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践行教育理论者的素质,增强教育实践者对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能力等,以此真正实现固本开源、践行本土教育理论的目的。

三、结 语

越民族,就越世界。中国教育理论要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就必须始终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将来的指导思想,而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不忘根本、固本开源。中国教育理论的根、本应该是传统的、民族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的根脉。中国的教育理论必须要扎根本土,才能根深叶茂、屹立不倒;必须要付诸实践,才能在世界教育理论之林立足。

[1]闫世贤,扈中平.教育理论的“本土生长”:社会人类学的观照[J].教育发展研究,2013(Z2).

[2]马多秀.构建中层理论: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5).

[3]于伟.中小学教育研究本土化:必要与可行[J].人民教育,2014(19).

[4]刘德华,付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之基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2(9).

猜你喜欢

开源理论传统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2019开源杰出贡献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