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网络流行语类别及其影响

2015-08-15通力嘎

语文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缩略谐音流行语

○通力嘎

(内蒙古大学 蒙古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群众心理和民俗风尚。英国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曾说:“尽管因特网有着显著的技术成就和华美的屏幕布局,然而因特网各项功能之中体现得最明显的还是它的语言特征。”[1]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上的流行语凭其生动形象、幽默谐趣、简洁明了,兼具创新性的特点日益丰富了起来。网络流行语反映了大众的从众心理、娱乐心理、求新与求异心理、宣泄与释放心理。[2]

网络流行语主要是由网民创造,在网络中被网民广泛使用的一种新的语言符号,因此网络流行语在本质上也是任意的。网络流行语词汇的形式结构与语义表达上具有创新性、简易性和诙谐性。和传统汉语词汇具有较大的差别,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直接影响着传统汉语的习得与规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的。

一、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结构

(一)合音式

合音式是指一个双音节词,在网络流行语中变成了单音节词,或者一个多音节词变成了双音节词。例如:“知道”合音为“造”;“不要”合音为“表”;“这样子”合音为“酱紫”;“喜欢”合音为“选”等等。内蒙古西部方言中有合音式的方言词语。例如:“什么”合音为“甚”。这种合音式网络流行语酷似汉语普通话词语中有的“不用”为“甭”的用法。

(二)谐音式

谐音式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变异形式。网络流行语中把一些词语的读音读成相近的谐音,同时按照谐音的形式去书写。

1.汉字谐音式。汉字谐音式是按照谐音去书写汉字。例如:“睡觉”的“觉”读成“suì”,写成“碎觉”;“喜欢”读成“xī fàn”,写成“稀饭”;“什么”读成“shén mǎ”,写成“神马”;“同学”的“学”读成“xié”,写成“童鞋”;汉字谐音以后词语的书写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谐音后所表达的意义也被广泛地运用起来,如:用“稀饭”更多的是表达“喜欢”之意。一些文章中已经普遍运用“神马”来表达“什么”,常用的句子是“神马都是浮云”。

2.数字谐音式。数字谐音式是按照汉字的谐音去书写数字,借此代替原词。例如:网络流行语中常用的“520”表示“我爱你”;“78”表示“去吧”;“7456”表示“气死我了”。有些年轻男女用数字谐音写句子,借此含蓄地表达暧昧之意,如:“770,880,1314520。”(亲亲我,抱抱我,一生一世我爱你。)数字谐音不仅仅是由数字的读音去谐音,有些网民还用音符的发音去谐音,例如:“死”数字谐音为“4”,但音符谐音就是“发”,正因此人们也不再讨厌、避讳“4”了。“614”用音符谐音就表示“拉倒吧”。

3.外来词谐音式。外来词指的是从一个语言音译为另一个语言的词语。最近随着韩潮、日本动漫的盛行,网络流行语中除了英语的外来词还增添了不少韩语和日语的外来词。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外来词很难用一个相对应的汉语词汇来翻译,因此直接音译过来运用比较简便。这也是年轻人们追求时尚的一个表现。例如:“思密达”是朝鲜语(韩语)“ ”的错误音译,其正确发音应为“思木尼达”,是朝鲜语(韩语)中的语气助词,做陈述句的句尾,用作敬语,无实义,在句尾表示尊敬。长辈问:“你吃饭了吗?”回答:“吃过思密达。”如果不加思密达,在朝鲜会被认为是不敬。“卡哇伊”是日语中“可爱い(かわいい)”的音译,意思为“可爱”。类似的外来词谐音式网络流行语已成为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网络时尚用语。

(三)缩略式

缩略式指的是截取原词语的部分词语构成的简称。

1.汉字缩略式。提取并列结构词语中的关键语素或者从一句话中提取几个字组成三字格或四字格的词语,用来代替原词和原句的意义。例如:并列结构的“冷漠、无理想、信仰缺失”缩略为“冷无缺”;“身材高、富有、帅气”缩略为“高富帅”;句子“很累,感觉不会再爱了”缩略为“累觉不爱”;“你为何放弃治疗”缩略为“何弃疗”;“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缩略为“人艰不拆”等。

2.拼音缩略式。提取一个汉语词语拼音的开头字母或英语词语的开头字母来代替原词的意义。例如:“哥哥”缩略为“GG”;“妹妹”缩略为“MM”;“拍马屁”缩略为“PMP”;“变态”缩略为“BT”;“girlfriend”(女朋友)缩略为“GF”;“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缩略为“BTW”。

缩略式网络流行语使得人们在交际时语言更加简单有趣,趋于经济简约、委婉含蓄、语言隐讳的具体表现。

(四)拆字式

拆字式网络流行语指的是把汉字按照每个部件拆开书写,表达的还是原意。例如:“好”拆为“女子”;“弓虽”是把“强”拆开而成,“走召弓虽”就是“超强”。网络流行语中语气词拆开使用的较多。例如:“口黑”为“嘿”;“口合”为“哈”;“口我”为“哦”等。

(五)叠音式

叠音式网络流行语是指双音节词中某个语素的重叠。例如:“照片”中的“片”重叠为为“片片”;“东西”重叠为“东东”;“漂亮”重叠为“漂漂”;“吃饭”重叠为“饭饭”。

(六)派生式

派生式网络流行语以词缀为标志聚合而成一系列,在语音符号链条的某一环节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词语。派生词的词缀,在结构上往往有类化作用,而且位置比较固定根据原有的语法框架和构词材料派生新词。[3]例如:“族”作为派生词后缀表达“有某种共同性的群”,派生的词语有“月光族”,“啃老族”,“带筷族”等,随之网络流行语中出现了“考碗族”,指“专门考取公务员考试的人”;“淘婚族”是指“通过淘宝网购婚庆用品,搞定终身大事的年轻人”。

二、网络流行语的词义表达

1.新词新义。网络流行语中出现了传统语言中没有的一些新词,这些词语很贴切的反应了现实生活中的大众心理感受,而成为自官方到民间各方都接受的通用词汇。例如:“屌丝”指的是“出身卑微、相貌平凡的男性”,而且在《人民日报》2012 年11 月3 日第五版十八大特刊上已被运用。“雷人”指“让人很吃惊”。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它特别是它的词汇,必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词义的演变也不能不打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烙印。[4]新增词语显现出社会语言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特点,也间接显示了一些网络新词的社会接受度。

2.旧词新义。旧词新义是指在新的语境下,词汇的形式没有变化,但赋予了新的含义。虽然这些表达获得了新的含义,但他们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没有变化,并且与原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存。例如:“包子”在网络流行语中指的是“长得不好看的男孩”;“恐龙”指的是“长得不漂亮的女孩”;“潜水”指的是“在聊天室里不说话”。用“醉了”来表示“无奈,愤怒,无语”等意义。普通话中常用的这些词语,在网络流行语中词义变化显得荒谬可笑,有些词义还增添了调侃之意。

3.词语误释。误释是把一些常用的词语故意解释成不合理的意义。网民们认为这是一种幽默,调侃的表达方式。例如:“喜当爹”原本是“很高兴当爹”之意。而网络流行语中解释为“把女友娶回家,妻子生子,却是别人的孩子”;“天才”释为“天生蠢材”;“偶像”释为“呕吐的对象”。

三、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人们可以运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抒发自身情感,缓解压力。也正是因为这种网络流行语的存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了解所发生的社会事件,并且达成共识。但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一味地追求简单新奇,一反我们传统语言文化的规范,创造了大量新的词汇,虽说丰富了我们汉语语言词汇系统,但网络流行语中另类词汇和表达,正不断冲击和颠覆着汉语言文化既有的语言规范,并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就难免会引起混乱。这种影响对青少年群体尤为严重,导致青少年汉语文字表达不规范、不完整,病句、错句、歧义的现象层出不穷,经常张冠李戴、错字连篇。

语言的魅力并不仅仅在它本身,更在于它的严谨。网络流行语虽然大多取自于现代汉语,但并非所有的网络流行语都符合传统语言规范。因此会导致下面几点负面影响:

1.影响普通话标准发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但网络流行语的谐音式直接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谐音式网络流行语把词语的标准发音故意误读或以方言的形式朗读,最终会导致人们正确发音。如:“睡觉”发音为“suìjiào”;“孩子”发音为“haí zhǐ”;“发誓”发音为“fā sì”。例中混淆了平舌音“z c s”和卷舌音“zh ch sh”,从而会导致人们正确发音平舌音和卷舌音。

2.影响汉字规范化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谐音式网络流行语按照谐音去书写汉字,因此会出现错字、别字的现象。如:“算你狠”书写为“蒜你狠”;“少年”书写为“骚年”。这样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规范化。

3.影响词义正确理解。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网络使用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网络语言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已然显现,现在一些中小学生口中流行的新奇词语,往往让上了年纪的人听了不知所云。

缩略式网络流行语是从一句话中提取几个字组成三字格或四字格的词语,用来代替原词和原句的意义。提取时并没有规律可言,较随意。如“果取关”,每个字都是从句子中截取拼凑而成,并无深层的联系,如果不知道原来的句子,单从这几个字是很难理解的。“神父”误释为“神经病父亲”,“神母”误释为“神经病母亲”。如果不是长期在网络世界中运用这些词语的话很少有人能正确理解其意思,甚至在理解上会产生分歧,严重影响语言交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网络流行语被创造出来,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则进入我们的生活被经常使用,这些生动有趣的表达,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但网络流行语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为规范网络流行语,社会各个层面要相互协调,从规范、引导、遏制三个环节来进行。政府应当规范国家机关、学校、法律、新闻等正式场合使用的书面语加以引导。语言文字工作者应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类研究,引导青少年和广大群众使用规范的网络流行语,抵制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网民可以通过特殊的网络流行语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但不应该背离传统语言结构,因好玩而生拼硬凑,要自觉维护语言规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保持传统语言独特魅力的基础上,合理地发展我国的汉语言文化。

[1]戴维·克里斯特尔.语言与因特网[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肖世敏.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J].语言文学,2014(2).

[3]袁桦.现代汉语[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4]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语文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缩略谐音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勇闯长龙阵
大海失踪者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谐音词里的民俗》
大学流行语考察
谐音词的规则
“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网络四字成语与文化
巧借 流行语
绝妙的数字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