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与措施

2015-08-15张艳英

语文学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师范类情怀大学生

○张艳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师范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社会重任,是培养青少年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构建青少年成人成才工程的桥梁,他们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在“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历史背景下,他们对祖国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范类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好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

一、感恩的含义和现状

“感恩”(gratitude)在国外是指个体在受到恩惠时产生的一种关于感激和愉悦的感受,这种恩惠是他人可以给予的,也是自然美景所引发的内心的安宁。[1]553-568在中国“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汉语大字典》),感恩自古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所提倡的基本道德素养之一。感恩是人类很朴素、很自然的社会情感,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感恩这种最起码的人类情感,出现了大面积的缺失。老人摔在马路上无人敢现场帮助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好心没得到好报反被“咬一口”的事例给本有意识帮助别人的人设置一道无形的帮扶障碍,无人敢帮和袖手旁观已成社会的不良风气,这种风气更是以不可估量的速度和深度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感恩的师范类准教师不懂得感恩的现状,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感恩情怀,这种情况让人堪忧,扭转这种社会风气迫在眉睫。

二、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推进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

师范类大学生是准教师,大部分要走向教书育人的教学岗位,换而言之,师范类大学生将要以教书的方式进行育人,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淡薄亲情无视友情,不懂得知恩和感恩的同学亦不在少数。大学生缺失爱心、知恩不报的情况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为满足己欲伤害父母的大学生屡屡引起社会哗然。

感恩教育被强烈呼吁从“丛飞”生前资助183 名贫困儿童求学,而在病危之际受资助的同学未曾有一人前来看望的“丛飞”事件引起,再到母亲满怀期待接机,准备带回国的儿子美餐时,儿子却因母亲管束用刀刺伤他的母亲,施救的是一位皮肤和眼睛颜色异于国人的外国人,这些现象折射出我国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和人民在不懂得感恩的社会风气中担当麻木旁观者的社会现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全民拥有感恩情怀,只有全民怀有感恩之情,才能更好地与亲人相处,更好地融入社会,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师范类大学生是传递希望最直接的曙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全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伟大复兴之梦的今天,为改善这一代、下一代的感恩情怀,推行师范类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二)推进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是我国传统文化最直接最有效力的继承和传播者,是祖国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高度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而师范类大学生的价值观更是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大学生应心存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诲之恩、国家培养之恩,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些经典诗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个优良传统正逐渐被当代大学生淡忘,同时社会大气候更是加快这种感恩淡忘的速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青年不懂得感恩,何谈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推行当代师范类学生感恩教育,引导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指导他们能够以身作则,继续影响和指导青少年的感恩情怀,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意义深远。

(三)推进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议题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是指运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品德素质水平,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而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是德育教育的基础。网络新闻报道,一位母亲千里迢迢前往孩子所在的大学去看望一年未返乡的孩子,而这名大学生却因害怕农村的母亲让他失去面子,避而不见,最终这位母亲没有见到朝思暮想含辛茹苦培养大的孩子,伤心离去。这则消息发布后,网上留言很多,最多的是替这位伟大的母亲寒心和指责孩子没良心。而透过这条新闻,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大学生品德现状,在伤心的背后,还投射出教育的大面积盲区。感恩这种最基本的人类情怀,是影响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而师范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对日后的育人水平有着不可度量的深远影响,所以推进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议题。

(四)推进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师范类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要求他们自身品德必须过硬,能够以身作则,能够弘扬正气,能够给所任教的学生带来正能量。一个未来的人民教师若连最起码的感恩情怀都已缺失,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不会有所作为,甚至让这种不知恩不感恩的情怀蔓延下一代去,让人堪忧。更费人所思的是,在当代大学生中,一些班级、一些宿舍因国家助学金等各种助贫资金的评选中产生矛盾甚至怨恨的也不在少数,国家本着帮扶贫困大学生顺利求学的原则发放的资金,却成为校园很多不和谐的起因。

据一系列实证研究也表明,感恩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韧性还可以促进亲近社会行为的发展(Emmons&McCullough,2003;McCullough,Emmons,&Tsang,2002;Watkins,Wood-ward,Stone,&Kolts,2003)[2],感恩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推行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满足师范类大学生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推行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大力建设辅导员队伍,潜移默化推进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情怀

辅导员是在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同时负责大学生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教育部颁布的第16 号文件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能,已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写进了文件,辅导员队伍工作好坏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同样推进大学生的感恩情怀辅导员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个重任。大力加强辅导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职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大学生点滴生活和日常管理中推进和渗透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感恩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感恩氛围,培养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意识

师范类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宣传文化阵地,加大对“感恩教育”的正面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和引导感恩教育,塑造感恩典型,褒扬知恩报恩的美德,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696-699,可以通过广播、图片展、电影专题片、倡议书等形式对感恩进行宣传引导,进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拥有知恩图报的感恩意识,让师范类大学生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下纯净感恩的心,促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督促和帮助他们渐渐拥有为人师表的信心和目标。师范类高校更应加大塑造感恩典型的力度,让同学们感受到同龄人的号召力和榜样影响力,这种教育效果要远胜于言传和说教的效果。总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感恩氛围,培养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意识,是大学生感恩教育最为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措施。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扩展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情怀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和心理状态,已经不再适合初高等教育的传统管理模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方式,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推进他们的感恩情怀,最好的方式是体验式教育,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必须多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高校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和课余活动的同时进行感恩教育。社会实践能比较生动形象,便于对学生针对性、贴近性较强地进行熏陶和教育,如学生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党小组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生活,发觉自身的价值。还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义务献血、当义务家教、当义务讲解员、去学校老年活动中心或者敬老院义务劳动、前往边远地区义务支教一段时间,多提供他们关爱他人和关爱社会的机会,引起他们对自身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反思。

支教是师范类大学生切合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徐本禹曾支教点滴感动中国,也是因为感动中国引起社会对大石小学的关注和帮助,改建教学楼改善教学环境等,这些是大学生用自身的努力能够带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最真实的东西。激励师范类大学生努力争当优秀的人民教师,并促使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有热情为社会作贡献,有服务他人感恩社会的情怀。切实开展师范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好的促进大学生产生“被需要感”,促使他们懂得感恩以及把感恩的情怀付诸于实践活动,最终反哺社会。

(四)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班级建设,提高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情怀的实效性

在感恩情怀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主体人格,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感恩意识是主体通过自觉、主动地参与感恩实践活动,经过一系列的内化而逐步形成的。感恩意识是通过自我教育才不断内化、不断提高的,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实施感恩教育就应该挖掘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潜在力量。[4]10-19

在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中,班级是一个基本单位和集合体,大学班级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大学生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是大学阶段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应该充分发挥班级的育人和自我管理作用,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班级建设,优化班风班貌,从而进一步提高师范类大学生感恩情怀的实效性。

总之,感恩是一种美好的社会情感,这种情感同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息息相关,感恩也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更是师范类大学生自身需要和社会赋予师范类大学生的一项任务。因此,全方位培养师范类大学生识恩、知恩的感恩觉悟,促进师范类大学生自己、他人、下一代以及社会共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1]Emmons,R.A.2004.Gratitude[C]//C.Peterson&M.E.P.Selig-man(Eds.),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Emmons,R.A.,&McCullough,M.E.2003.Counting blessingsversus burden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廖志红.论高等学校大学生感恩教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0(6).

[4]李术红.高校感恩教育实施策略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师范类情怀大学生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大学生之歌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五老”情怀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