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方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8-15张寄华

语文天地 2015年26期
关键词:范读木兰文言文

张寄华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文言文学习中,就应该在理解“言”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进而在朗读中记住知识,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朗读中做到智、能、情的融会贯通。故笔者以初中文言文教学为例,对朗读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作一简要分析。

一、认读

这一环节,是学生朗读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打通文本的文字关,而在文言文教学中,也离不开正音正字,只有将其同朗读训练联系在一起,学生才能更为轻松地学习文言文。然而,文言文,作为一种简洁且典雅的古代汉语书面语体,在文本里面,有着众多生僻字、通假字与异读字等,这些都给初中生文言文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认读来把握文中的通假字与生僻字,确保字词音的读准、读顺与读懂。如学习《幼时记趣》的时候,笔者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首先就对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而后再引导学生认读字词,尤其要求学生把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多义字的准确认读。如引导学生就“项为之强”中的“强”字反复认读,使之初步了解文言通假字,指的就是“字形或字音相近的字”;又如关于文本中“为”的读音,“项为(wèi)之强,丛草为(wéi)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wèi)所吞”,引导学生在准确认读的基础上,把握当“为”表示介词与连词的时候,应该读为“wèi”,而当其表动词的时候,则“wéi”,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准确把握“为”的读音与字义,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范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具体结合文言文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形式的范读,如对于需要重点讲解的文本,则需全文范读,以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对文本的整体印象;对于内容较简单的文本,则只需对其重点段落范读,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重点段落的理解与把握;而对于文本中那些有着关键性作用的词句,教师更应该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断句的办法。但是,不管是怎样的范读,教师均应将文本情感把握同朗读技巧有机结合在一起,即首先就需奠定整篇文本的情感基调,确保范读的连贯性与流畅性。其次,用普通话朗读,并确保读音的准确。最后,注意语句的停顿与重音部分的恰当处理,以达到准确表情达意的效果。同时,在范读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朗读录音,但需控制次数,毕竟教学设备并不能取代教师范读的直观性,而且教师也可以让一些有着一定朗读基础与技巧的学生来带领其他学生朗读,以“兵教兵”的方式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活跃课堂氛围。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可在范读文中的一些句子时,注意语气的轻重舒缓与适当停顿,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三、诵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内涵与情感,而这些情感又是隐含在无声语言(文字)身上的,只有通过朗读将其外化,才能更好将其把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已经经过了初步的文本认读,听到了教师的范读,想必已经初步把握了文本的内涵,这时,教师就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诵读,进行模仿练习,并进一步指导学生把握文本朗读语气与技巧。第一,引导学生重视文本词句的重音朗读,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其中,低音表达的是悲哀、肃穆的情感,高音表达的是高兴、喜悦的情感。如在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句时,就可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将重音放在“千帆过”与“万木春”上面,以读出诗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第二,引导学生注意诵读“语调”。所谓“语调”,就是思想感情与语言环境在声音上所显现出来的高低、升降变化。如在诵读《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诵读“商女”时,语气要平缓,读“不知”时将语气逐渐上升,至“亡国恨”就达到了顶峰,特别是“恨”,以此来让学生读出诗人心中的忧愤,并领悟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第三,引导学生把握诵读节奏。关于诵读节奏,需贯穿于整篇文本。文本感情热烈、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悲伤、忧郁的,则可适当放缓节奏。如在《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归家”的那一段,整个感情基调就是欢快又热烈的,故笔者就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节奏诵读第一句,以烘托出一种喜庆的氛围;而到了第二句,则适当放缓节奏,以读出木兰恢复女儿状时的轻松、愉悦心情,并轻读末句,为高潮的到来做好铺垫,至第三句,加快节奏,来表现伙伴初见木兰女装时的惊奇感。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在模仿诵读中,更好的把握文本所传递的内容与情感。

当然,文言文朗读方法还有很多,如“美读”、“品读”,而这两种朗读方法也同“诵读”一样,要求将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以更好的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并同作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另外,在朗读形式方面,也包括集体朗读、个人朗读、小组朗读与自由朗读等,但是,不管何种朗读方式,何种朗读形式,均是为了引导学生准确认读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把握其中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从而更好的把握文本。为此,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具体结合文言文的学习内容与情感类型,引导学生展开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教会学生不同的朗读技巧,最终从整体上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成效。

猜你喜欢

范读木兰文言文
木兰剧片段展示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若是木兰能网购
会背与会默写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