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撇开教参的《再别康桥》解读

2015-08-15杨萌萌

语文天地 2015年19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康桥教参

杨萌萌

教参是教师备课的指引灯,一般来说,教师备课都受教参导向的影响,但是语文教育和学术研究又会有脱节,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发现,教参都未及时采用和完善。我们不能把教参的东西硬生生地搬进学生的大脑,也许学生会被动掌握一些知识,但很难激发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语文教育,只会把原本有无限趣味的课本,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教师在诗歌上突破不了,引不起学生的共鸣与思索,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与激情,挖不出学生的潜质与情思,那是诗歌教学的失败。《再别康桥》表达的情感本身就很多元,既然在诗歌“表现了什么”上不能准确定位,那么在“如何表现上”的分析也是沙上建屋。

一、感情基调和主题到底是什么?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教参导向偏于形式方面。《再别康桥》流传至今,并非因它符合“三美”创作规律,而是因其独具的情感内涵。人教版教参把诗歌的基调定为“离愁别绪的伤感之作”,笔者认为是不准确的。1928 年9月,徐志摩在给英国友人恩厚之的信中说:“我这次故地重游,是带着再寻旧欢的痴想的。”也就是在这一年,《再别康桥》写成。康桥的经历在诗人心中留下了美好的投影,“康桥情结”贯穿着诗人的一生。

依赖于相关的背景材料,摆脱教参导向的束缚,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潇洒、轻松、甜蜜。人教版教参应该是受古典诗歌“离愁别绪”审美经验的支配,认为只要是离别的主题,大抵是与忧愁有关的。但从徐志摩单纯的人生信仰也能看出,由于对美与自由的强烈向往和追求,给别离这个主题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当然也可以说是“貌若洒脱而心实惆怅”,但这惆怅绝不是单纯地因地而生,而由其他因素而产生的别情,所以即便有忧伤,那也一定是甜蜜的忧伤。若把别情完全归于康桥,是不严谨的。

二、到底是和谁告别?

诗的题目是《再别康桥》,从题目看是和母校告别,但是诗的第一节中三四句却写道:“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为什么是云彩呢?通常人们告别,也应该是向人、事,为什么诗人偏偏是向云彩告别?诗中写道:“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去寻梦。”寻什么梦?一个彩虹似的梦。梦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梦想未来,一种是回忆过去,而在这里的梦是被沉淀的梦,沉淀在水里,那应该是重温旧梦,旧梦美好动人。诗人想放歌,可是又很快意识到他不能放声而唱,因为这是属于自己的回忆,内心深处的秘密,只能一个人轻轻、悄悄地重温,不能与人分享,所以只能和云彩告别。

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诗人有好几次重复了对“单独”的赞美,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在康河边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呵!我那时蜜甜的单独,那时蜜甜的闲暇。”徐志摩的这个梦是不需要带走的。所以说:“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首诗与哀伤、愁苦是不相容的。那么,他诉说告别的对象到底是谁?难道只是此地吗?显然不是,虽然康桥寄托了诗人全部的人生理想,但这不是诗人第一次以康桥立意命笔。

两年的康桥生活,徐志摩曾和林徽因“结伴在剑桥漫步”,两人一见如故。然而,1928 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他也和陆小曼结婚了,此时,再来到剑桥,看到此情此景,过去的浪漫也只能深埋心中,但他却并不痛苦,他把过去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心里,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潇洒的人。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故事学生本来就很感兴趣,给学生揭示出这首诗的双重告别主题,一是告别母校,二是告别曾经的那段初恋时光,会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

三、怎样来诉说?

徐志摩诗歌的一大特点就是:独特的构思手法,出色的意象创造。他善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又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意,使形象与意趣融汇在一起,构成新颖美妙的诗歌意象。

例如青荇,朱熹《诗集传》云:“根生水底,茎如钗股,上青下白,叶紫赤,圆茎寸余,浮在水面。”叶子浮在水面,茎不过钗股般大小,诗中说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即根叶全长在水下,与实际不符。有人说这是诗人的失误,其实不是,一是因为徐志摩四岁接受传统私塾教育,从小就被认为是天才,《十三经注疏》里有很多关于青荇的描述,而在当时这又是一本教科书,对于他而言,这只不过是个常识;二是根据《康桥再会吧》可知,在康桥的诸多景物中,对于能够入诗的景物,诗人原本就做了精挑细选,绝不是诗人的率性虚构、随意选择。既然选择这一意象,就必然有非它不能承载的意义和功能。“青荇”来自《诗经·关雎》篇里的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以“雎鸠”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主题,这就影射出了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撇开教参并不是不去分析教参,而是在阅读相关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能判断出教参中的观点是否真的清晰准确,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备课。教材和教参对于文本有一定的接受导向作用,但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价值的最后实现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欣赏和批评。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康桥教参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基于UMU平台的语文互动教学探究——以《再别康桥》一课教学为例
“雨巷诗人”与“康桥诗人”
郑州康桥悦蓉园新中式院墅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开发出自己的实用教参
神秘的教参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