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千回百转两不厌
2015-08-15肖伟
肖 伟
一、选题背景
一个选择以地平线为目标的诗者,注定了他的一生只会留给世人一个伟大的背影,这就是李白。讲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在备课前,笔者大体确定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入手。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切入点,但如何赋予其时下意义,如何把李白这种本真传达出来,这成为选题的突破点。故而形成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夜宴读李白,“及时行乐”见真纯;二是夜宴读李白,千回百转两不厌。
二、教学目标确立
教学目标确立与达成是一堂课的生命线,但如何确立本篇文章的目标,当然《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多向的,而最终指向只能是上出“语文味”,从李白入手,从其思想解读入手,从李白的人生困惑入手,从文本的主题入手等。同时这篇文章是小品文,需要平衡好“文与言”的关系,即既要深入文本,又要落实文言知识,需要选好平衡点。另外还涉及到“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既又从学情出发,又从文章本身出发,故而要从认识学生与认识教材本身着手。
经过思考,最终确定以下目标:(1)概括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2)领悟诗人“浮生若梦”背后呈现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达成授课的重、难点。围绕文章特点与重、难点,平衡好文与言的关系,梳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同时又要赋予现代气息,并结合当下微课,与时俱进。鉴于以上几点思考,制定以下措施。
第一,收集、整理有关李白的资料,这里包括借鉴其他教师的授课案例,各种对李白的评价与赏析,作者的相关作品。
第二,布置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梳理文言文知识点,提出对文章理解的疑问。主要采用小组共同提问的方式,同时以小纸片的方式呈现,按照分类梳理问题,制成幻灯片。
第三,梳理文言知识点,录制微视频。微课视频的录制,要朴实,同时又不能够太过于枯燥,第一次录成的是平时上课时的知识点的讲解模式,并尝试录制微课,后来发现效果不好,觉得应该在梳理知识点的同时应加点现代元素,再加上学生喜欢周杰伦的说唱式,故而就加了一个快板式的说唱结合体,力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也能够耳目一新。
第四,制作导学案。导学案的制作应注意两点:一是基础知识的梳理;二是问题的设置。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达成
1.导入
文章的教学是为了带给学生的一种文化滋养与对李白的与之前不一样的认识,从李白诗入手,采用激情的导入方式。
2.课堂两个主要目标的达成
(1)初识文本,学生通过情感朗诵,进入文本之中。但如何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文本的情感,并通过朗诵传达对文章的理解,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首先对文本进行情感梳理;其次进行朗诵指导。
通过朗诵指导落实学生背诵。在落实背诵这个重点上,进行背诵提示与指导,即给出梳理关键词的背诵框架。通过给出框架,学生就可以轻松的背诵文章。
(2)文本初探,读李白。
文如其人,那么究竟要从文本中探求出一个怎样的李白?之前通过收集学生的问题,以此达成这堂课在这里的难点。当然学生提了很多问题,不可能全部展示出来,一节课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是极其有限的,这就需要对学生问题进行梳理、筛选。这里筛选需要讲求策略,即兼顾两方面:一是文本目标的达成,二是考虑学生的典型性问题。从而梳理出一个真实的李白。
文章整体情感基调为“乐观开朗”,而诗人李白在文章开始就发出亘古之问“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而“浮生若梦,为观几何?”这种感伤与“及时行乐”的悲叹使得学生走入一个误区:难道李白是为了让我们感受及时行乐的这种消极吗?当然这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解读方式。
为此笔者进行如下设计:从文本里挖出作者所行之乐,乐在何处?这种乐是一种什么样的乐?经过文本挖掘,学生明白这是一种对春之盎然、春之生机勃勃的向往之乐,是独享兄弟间的天伦之乐,是饮酒赋诗的高雅之乐,是在有限生命里感悟生活、生命之美。
如果仅仅停留在此,对李白的“及时行乐”还是肤浅的,这就需要拓展文本,深入到李白诗里去,例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生命短暂,及时行乐,古已有之,在两汉诗歌里就有着这种思想的传播。《古诗十九首》中就有“昼长苦夜短,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这是自古文人亘古之悲。政治的黑暗、昏庸,文人知识分子欲伸其意,却抑郁不得志,再加上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这所有的一切就演变成了只能皈依于内心,寻求及时行乐。而李白正是以一种惜时,热爱生活姿态给予这个否命题,一种生活的感悟与豁达,从而完成了一种生命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