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语文活动课
2015-08-15唐春燕
唐春燕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翼。开设这门课,旨在将语文知识、能力融于生动活泼的娱乐、游戏、比赛等活动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让学生在语文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增强能力,发展智慧。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语文活动课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抓住语文活动课的特点
1.活动性
语文活动课中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它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组织形式上侧重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和“动”。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老师当演员,学生为观众”的形式就不适合于活动课。在活动课中教师应放手开展游戏、竞技、建造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各种事物,去自主、合作、探索、表现。在这个过程才能产生问题,取得经验,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同时,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是静悄无声的,而是活泼轻松的,他们可以畅所欲言、走来走去,甚至敲打、制作、谈论、歌唱……到处是活动,人人在活动,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例如,在教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贾平凹《月迹》一文时,对于“月亮”这一文人墨客钟情的意像,教师可以开展“咏月诗”朗诵会、“唱月歌”擂台赛、“画月”图画展、“写月”美文秀……这些活动有说、有唱、有写、有画,不仅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而且全面品味“月”文化的内涵。
2.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被动参与。而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课的方案,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参与。同时,它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因此,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如笔者在组织指导学生举行“节日赛诗会”专题活动时,首先让学生收集古诗词,体会诗词的特点与意蕴,接着再让学生自己动笔,联系平日的“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喜庆活动,以“今天我想放歌”作为感情基调,尝试创作诗歌,最后讨论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活动方案: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搞小组对抗赛和每一个学生个体争秀赛。由学生担当主持、评委,最后决出“优胜个人”和“优胜小组”,而教师只做幕后指导。因为自主,这样就充分激趣。当然,组织举办“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等活动也一样放手让学生自主筹划、实施,如此激发了全班学生的热情,个个踊跃参加,竞相表现,共同分享参加语文活动课的收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越来越爱上语文,应用语文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3.兴趣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相对狭窄,甚至还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例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这篇课文远远不能代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水平。教师应该设计相应的活动,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它强调语文学科的社会实用性。其内容往往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生活色彩。因而,上好语文活动课既能全面反映现代生活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技能的要求,又能给学生带来具体生动的现代生活感受,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设计“我来说新闻”、“微博广播”、“3 分钟广告”、“听歌曲赏歌词”等活动课,不但让学生感受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语文素质上一个新台阶。
二、巧妙渗透语文因素
在设计语文活动课课例时,要善于把握中学生关注的热点,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入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还要因势利导,敢于触及青少年心灵深处的所喜所爱,挖掘和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将语文因素充分地渗透进去。这样的语文学习往往会产生极佳的效果。如针对中学生爱“追星”的心理特点,教师大胆而巧妙地设计出“青春偶像推销会”或“我最喜欢的歌星”等语文活动课,让学生表露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这对铸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陶冶健康美好的情操都大有裨益。还有诸如编辑出版手抄报《百草园》、《初中同窗事》、制作精致贺卡,举办“笑中知错(错别字辨误)”、“课文女性形象模拟记者招待会”等活动,只要利用和安排好,均是上乘的语文活动课课例。
总之,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生动活泼的课程,只要能把握住它的独特之处,并广泛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灵活巧妙的设计和安排,它便可显示出传统的课堂授课不可替代的优势,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在活动中习得知识,在活动中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