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2015-08-15张玉梅
张玉梅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进入初中课堂已是与国际先进教育契合、接轨的必要途径。因此,将信息技术适时引进初中语文课堂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优势。
一、形象直观,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
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因其涵盖内容的有限性,往往限制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挖掘和拓展。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无限、便捷、新颖、及时的信息进行网络教学。
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时,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感受到梅雨潭的美丽动人,但是这终究是想象,缺少直观性。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地展现梅雨潭的美丽,效果就不一样了。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梅雨潭的整体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指出作者文中所描写的梅雨亭、瀑布等景色,并且让学生指出朱自清先生从山边到达潭边的路径,从而使学生对梅雨潭有一个整体直观的认识。
接下来,教师就要向学生介绍梅雨亭与瀑布,通过视频与音频资料,学生在视听中充分感受到梅雨潭周围环境的美妙,理解“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的生动描写,从而了解梅雨潭的由来。
最后,重点让学生感受梅雨潭的绿及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可以向学生展示梅雨潭的静景图片,并配合播放瀑布的声音,用瀑布的喧闹衬托出梅雨潭的静谧,着重引导学生感受梅雨潭鲜亮、醉人的绿,从而充分体会朱自清先生对梅雨潭的绿由喜爱到狂喜、倾慕的情感,进而准确地把握散文的主旨。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视觉、听觉、感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这样他们写出的景物更加切合实际,感情真挚,文字才能灵动感人。
二、反馈迅速,提升教学质量整体水平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大脑高效运转的阶段,这一阶段是他们学习、思考的黄金时期,此时有效的语文授课模式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依托高科技产品来传递知识,正符合初中生求知旺盛的心理特征,经过长期高效的锻炼,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正如在复习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显示出更大的优势。以往学生复习检测时大多要印刷试卷、分发试卷,评阅、点评讲解,这种模式往往耗费较大的人力财力,而教学效果却不见得明显。利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及时将需要检测的部分录入计算机中,课上,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所要考查的内容,通过学生间相互商讨、现场提问等方式,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师生互动就可以将知识转化成学生的内在技能。这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实现了查漏补缺,在较短时间内巩固所学知识,有效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 世纪需要大量创新型的人才,这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究与实践。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学生在网络上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扩大了知识视野,这无疑对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学生单纯诵读课文不可能全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询《故乡》的写作背景:当时鲁迅是在背井离乡多年后回到故乡,但是现在故乡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昔日的伙伴也成了封建思想束缚下的奴隶,原本心目中美好的憧憬都随着眼前人事的变迁而变得模糊。城市对于鲁迅而言本是暂时的栖身之所,如今故乡也改变了昔日的模样,再也难回从前。就在这种沉闷、孤寂的心境下,鲁迅为故乡的一切感到惋惜和哀叹,并深感自己处境的悲凉。所以一年之后,经过感情的凝练和艺术的加工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名作——《故乡》。教师还可以在网上查询有关鲁迅笔下故乡的图片,进一步营造学习的情感氛围,这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学习一些抽象的科学知识的时候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如在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时,由于文章题材的限制,靠单纯的想象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加之传统的课本文字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课堂氛围往往沉闷、冷清。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索整理有关宇宙的知识,制作太阳系与八大行星的模型,在课堂上模拟八大行星的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讨,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星云、恒星、行星等抽象概念,从而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宇宙中有些什么。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克服了传统课堂呆板、单一的教学弊端,拓展了课本知识,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单纯依赖信息技术而不顾其他,教师要掌握教学的度,做到趋利避害,真正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形成无缝对接、有效融合,营造出一个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