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之鼎”,韵味十足
2015-08-15陈红英
陈红英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以素面、素身、素心的自然胎质为其显著特征,承载着深厚的紫砂文化内涵,以实用为主,以把玩为趣。紫砂光器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紫砂光器是几何形体的一种,此种形体讲究工艺中线条的变化,线面之间的结合,光器简单凝练的造型语言、内藏丰富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感受,紫砂壶是深沉、温柔而又内敛的。有人说光器就如男人性格的简化,阳刚、内敛之气,花货就如女人的生性婉约细腻,然而这仅仅是表象,通常的壶型设计中都蕴含刚柔、阴阳和方圆。
紫砂壶自它由原始实用品转化为赏用皆宜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中华传统吉祥理念在紫砂壶艺作品中,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使得两者相辅相成,蓬勃发展、共同成长。紫砂壶艺讲究“理”、“趣”,“理”就是壶的实用性。“趣”即为壶的历史、文化内涵,趣味性。“壶为茶之用”对于懂得喜欢品赏紫砂具的人来说,紫砂壶首先最为看重的还是其实用性,以实用功能为主,再在这个基础上,加之以造型的装饰语言,达到观赏效果,成为实用与赏玩相结合的艺术品。
紫砂光货的造型是紫砂器中尤为常见也难做的壶式,笔者最初开始学习和练习制作紫砂壶,都是从光货开始的,其中圆壶是紫砂造型中最为普遍的造型,追求浑然自如,从中认识紫砂的简约之美。此款《三足之鼎》壶也是在圆器的基础上制作的,成型技法以拍身筒的形式,将壶身拍打成扁圆的形式,光洁素雅的外观也呈现出紫砂壶最初形态的美来,壶身造型圆润,壶腹饱满,光素浑圆,壶体优雅自然,简约天成。
《三足之鼎》壶是在经典的紫砂壶型之上加入精巧的创意,造型别致,器身周正、端庄,有气势。壶嘴、把与壶身的连接,采用明接手法。有着明显的交接界限,清晰明了。三弯流神韵俱足,采用“三平”手法来装置嘴和把,嘴、把的最高点与壶囗在一条直线上。壶嘴所占的长方形空间要与壶把相若。有时因壶把的回转位所占的空间比嘴部为大,我们便要把壶嘴安装得比壶把稍微外倾一点,并把嘴根下部稍微提高,使它高于把的底部,以求取得整体视觉的平衡。壶盖作微微起伏的扁平状,壶钮同为圆球形,
此款《三足之壶》采用优质紫砂泥,手工制作而成。《三足之鼎》壶的质感丰富,体态端庄、平和,工艺精湛,造型显得简洁灵巧而不呆板。此外壶也有采用鼎的造型,此种设计创意使整个壶更具有强烈的历史气韵,古朴风韵,凸显威赫神采。古朴雅致非常,构思巧妙不庸俗。造型大气沉稳的壶体,利用三足鼎的魅力,使得人们透过此器梦回三国,遥想当年群雄割据,青梅煮酒,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分天下的形势,温润敦厚的壶形把中国的几千年的历史和紫砂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意义深远!
《三足之鼎》以线条表现壶体,所谓自体装饰,将曲线、弧线、抛物线、水平线等等不同的线条来装饰壶体,线条作为壶型塑造的关键和态度,是极其重要的。如曲线柔和缓慢、丰满张力;抛物线起势大起大落;垂直线有端方、正直之感;水平线有稳定、平稳之感;双曲线则丰富、对称。石瓢造型简练大方,古朴卓然,稳重端方,整体线条流畅,简约而不简单。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无规矩不成方圆”, 另清新简洁的壶体,陶刻艺术与传统的制壶工艺相互交融,壶身大片留白作陶刻装饰,以刀代笔,以刻代绘,使得此款作品多了一份文化气息,其艺术价值更高,此壶着重表现出一种纯朴、自然的古朴风格。
紫砂壶艺从华夏文明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传世的紫砂壶器型包涵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点是比较直观的,经过历代艺人的锤炼,大多壶型的创意和装饰,都是直接取材于民俗或古代艺术家看来有意思的东西。融合从而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当今世界各种艺术流派百花齐放,更加拓宽了紫砂艺术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把先生壶艺的艺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1] 李景端、王敖盘《茗壶竞艳》江苏译林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