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样的”紫砂壶
2015-08-15范勤芳
范勤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随着人们文化品位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宜兴紫砂壶逐渐成为人们在工作环境、家庭居室和休闲场所不可缺少的茶具用品,人们不仅仅满足于茶壶的实用价值,而且更看重其审美价值。因此,如何多角度地反映其审美情趣与审美价值。这是每个紫砂壶收藏者必须思考的。
要领悟和挖掘紫砂壶艺的审美特征?就不仿从研究紫砂壶造型说起。尽管紫砂壶品种繁多,百态千姿,但是就造型设计而言,紫砂壶多由点、线、面组成,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錾、口、底、足、盖子等的相配,各个方面的比例,外轮廓线的结构,明暗面的技法(即制做手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作无穷的推敲,好的紫砂壶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具体来说,对于方器类壶的制作,要达到端正、规矩、简洁、挺刮,其线条的长短、块面的大小、面角和空间的大小都要十分讲究。尤其是平面口盖要求不苟丝发,技法处理干脆利落,壶嘴、壶把、壶顶匀称对直,以及和主体的比例要协调。还要看出水平线的平静美,垂直线的刚劲美,连接线的紧密美等。
对于一般类的圆柱、圆台、圆锥形和圆球体的光货壶,大多以饱满、圆润、厚重、古朴为特点,重点以曲线、弧线和凸面的做装饰性结构。也可配几条简练的线角来达到美的感觉。对于方圆兼寓的造型,设计制作者要从造型形体的形成规律中,抓住最能反映本质和最富有美感的特征。那就是力求表现出弧线的柔和圆润、曲线的流畅奔放和球面的饱满丰润。尽管“仿古”、“掇球”、“石瓢”这老三件造型传承了几百年,艺人也拍打了一辈子,名春名作依旧独领风骚,光彩照人。
花货壶作为紫砂壶中的另一类造型。大多是以大自然生物为题材,运用仿生、写实、夸张等手法,把自然界的花卉草木、飞鸟虫鱼和瓜果蔬菜等物象,塑造和融注于壶艺之中。主要以堆、雕、捏、贴来制作各种花、枝、叶、果等,或塑上有趣的小动物加以点缀,使得充满乡土气息的自然景观为壶艺再添几分生机。在花货壶艺巨匠朱可心、蒋蓉以及门徒学子的耕耘培植下,“松竹梅壶”、“松鼠葡萄壶”、“报春壶”、“彩蝶壶”、“碧桃壶”、“南瓜壶”、。莲花壶”、“竹扁竹段壶”、“高风亮节壶”等等,紫砂百花园中更是一派生机,美不胜收。尽管每一件花货造型具有自身的个性美,但是无论从线条装饰到结构布局,从物象塑捏到形态夸张,处处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小小茶壶不仅有体味生活气息之闲情逸趣美,更有拥抱大自然之气势壮观美。
此外。除传统常规的方器和花卉之外。还有不规则或是雕塑类茶壶,也有人称之为奇形怪壶。然而它以奇中观秀、怪中生趣、怪而不丑而取胜。它往往是名师高手别出心裁的得意之作。如汉棠大师的“松段壶”、秀棠大师的“山鸡壶”等等,恰到好处地将壶体结构要素同塑像机体结构有机结合,形象刻划逼真传神,构思精巧,给人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意境,这也是上乘之作所特有的个性美。总而言之,对紫砂壶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价值的认识和挖掘,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提高壶的工艺质量和艺术价值,而且有助于我们在壶艺创新制作上不断进取。所以要做好一件“象样的”壶,要在造型中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再加以评点。以这样的审美态度为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爱壶者的共鸣。归根结底,一把壶的艺术价值的高低,是取决于制壶人的创作能力和制作水平。换句话说,没有一定的设计创作能力,没有扎实的制壶功底,是不可能把壶做好、做象样的。
[1]《宜兴名壶家及款及》 袁旃 刊於台北故宫《三希堂茶话》
[2]《宜兴紫砂陶艺》 姚迁等编著 台湾南天书局 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紫砂精壶品鉴》 陈传席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