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在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2015-08-15姚晋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移动信息公众微信

郭 慧,姚晋伟

(1.太原学院图书馆,山西太原030032;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山西省分行人力资源部,山西太原030027)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免费应用程序,该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免费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短信以及视频信息等内容,截止2014年第三季度,活跃帐户达4.68亿。[1]

一、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号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帐号的开通现状

据有关人员调查,微信用户群中大学生占比高达84.7%[2]。当微信公众平台关注数超过500,就可以去申请认证的公众帐号。

对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而言,公众微信平台是极好的移动信息发布传播平台。高度吻合的受众群、全方位的无线网络覆盖、精准的信息传播与反馈机制为图书馆移动信息传播提供了最有效的传播平台。2014年11月22日笔者通过公众微信号搜索图书馆,共有81所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公共微信帐号。

(二)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的移动信息服务内容

目前,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的移动信息服务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信息推送,主要包括本馆最新消息、资源动态更新、讲座培训通知、学术活动、展览等。

二是应用功能,包括馆藏书目查询、绑定或解绑读者证、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续借预约借阅、座位预定等。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公众微信开通了座位预定功能,该功能一经开通,异常火爆,每日开始预约后五分钟内座位全部抢光。在图书馆占座成为考研、考公、考托等考试一族每日必修课的今天,该功能的开通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关注图书馆微信服务动态更新,增加了该校图书馆线上线下人气。

三是云阅读,包括好书推荐、杂志精选等。打开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公众微信,点击云阅读,包含有好书推荐、公开课、杂志精选、热门图书馆这四个栏目,点击热门图书,会看到关于此书的简介,同时可随意选择试读某一章节或是全文阅读。使用起来快捷自如,打破了传统数字图书馆对IP地址或登录方式的限制,受众畅享移动阅读的乐趣。目前,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图书馆开通了此项自定义菜单功能,其中,能够进行全文阅读的更是寥寥无几。

二、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存在的问题及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一)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平台存在的问题

有些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仅仅是图书馆网站的链接中转站,点击相关链接,直接跳转到该校图书馆网站,没有搭建真正的微信平台,如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这样的微信平台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价值。

“211”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单一,主要是资源推荐类、通知公告类消息,并没有过多吸引用户兴趣的针对性推送内容[3]。而有些“985”高校图书馆即使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依然存在宣传不足、利用不足等问题,其中,仅有8所院校在其图书馆网站首页列出其微信号,还有高校图书馆没有使用微信帐号发布过任何消息,微信号完全被闲置[4]。

1.微信公众平台权威性不足

如搜索“武汉大学图书馆”,可以查找到相关的微信帐号就有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机器人)、武汉大学图书馆、武大图书馆助手、武汉大学图书馆管理协会等四个公众微信帐号。一所大学图书馆,有如此多的公众微信号,势必令受众产生困惑。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微信服务模式,建立1~2个相对权威的微信帐号,这样受众使用起来更加便捷明朗。目前,公众微信帐号的服务模式包括“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由于订阅号主要是提供信息和资讯,一般媒体或图书馆活动推广用得比较多[5]。此外,有的微信号功能介绍填写随意,使得受众不能准确了解该平台的功能,将会影响到微信的移动信息传播效果。

2.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简单

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平台的建设,需要跳出传统的网页设计思维,专为微信平台设计符合微信传播特性要求的热键设置以及自定义菜单内容。而大多数高校公众微信号只提供简单的馆藏简介、消息推送、书目查询等基本信息。并没有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深度的移动信息传播特性,没有对读者信息进行大数据挖掘,更谈不上对挖掘出的有效数据进行充分利用,与受众进行点对点的个性化深度信息交流,信息的传播仍停留在表面,没有与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深度对接,开展如全文阅读、个性化信息检索、学科馆员参考咨询的移动信息服务。

(二)改善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平台的对策

1.建设优秀的微信运营团队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平台的设计与建设不同于以往的图书馆网站与微博的建设,微信有其特有的传播特性与方式,设计者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微信的传播理念与思维,这是微信这一信息渠道畅通传播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不与时俱进,只能被新媒体的信息洪潮所淹没。

因此,一方面,要从各个高校图书馆中选择拥有计算机编程等相关技术的优秀技术人员配合相关的软件设计公司以及运营商对微信平台进行合理设计与开发,如利用API开放接口技术进行再开发[6]。另一方面,还要选择人员专门从事微信内容的创新,不断创造出具有各个高校图书馆特色的微信内容,打造出自己的微信品牌,如武大图书馆助手就选择了声音甜美的主持人定期发布本馆的一些活动信息,充分利用了微信的多媒体传播手段,丰富了该校图书馆微信传播的方式与内容,更吸引了学生们的踊跃关注。

2.打造个性化的公众微信服务平台

根据读者的个人身份信息调查,系统可自动选择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推送服务或是实时交互的参考咨询服务[7]。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开发了三个自定义菜单:我、思源探索、思源速递。读者在绑定个人身份信息后,可以查看我的借阅信息、我的预约讲座、我的馆员助手、我的荐书信息、我的预约空间等。这样的个性化服务针对性强,在充分调动读者浏览查询的主动性同时,也保护了读者信息的私密性。这样的推送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口味,读者看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传递给周围的朋友,朋友圈里大多是有着共同特征的人群,这样的信息传递越多,图书馆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此外,建立读者交流平台,挖掘读者信息需求与反馈,也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微信平台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及时的体现读者之间交流互动的结果与读者的反馈意见,作为参考咨询部门的馆员要积极跟进这些意见,与相关的技术、内容部门做好配合,及时改进与丰富图书馆相关的信息服务。

三、结语

通过高校图书馆公众微信,读者可以重新关注图书馆、认识图书馆、走近图书馆。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与读者直接交流或是通过填写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更为详实的读者反馈信息,以此优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为读者提供深层次、高品质的信息资源,微信平台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新媒体。

[1]腾讯公布2014年第三季度业绩[EB/OL].[2014-11-12]http:∥www.tencent.com/zh-cn/content/at/2014/2014/attachments/20141112.pdf

[2]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4(2).

[3]吉翠芳.“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4(17).

[4]陈雨雪.“985”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16).

[5]蒋琦琦.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7).

[6]张丽.微信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9).

[7]李鲍,孙翌,高春玲.微信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5).

猜你喜欢

移动信息公众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微信
高职院校移动信息门户发展模式及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情境感知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