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南经济开发区当前经济指标分析及今后工作思考

2015-08-15胶南经济开发区管委周飞

中国商论 2015年31期
关键词:开发区企业发展

胶南经济开发区管委 周飞

胶南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2月,隶属青岛市黄岛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管辖。辖区规划总面积51.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8.2平方公里,共23个行政村,12个城市居委会,总人口12万人。先后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国际质量、环境双体系认证,荣获“山东省十大科学发展园区”、“山东省首届最佳投资开发区”、“青岛市环境友好工业园区”等称号。

1 当前经济指标分析

1.1 主要经济指标

截至2015年10月份,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9亿元,增长40%;到账外资9871万美元,增长35%;实际利用内资28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6330元,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12%。

1.2 工业发展情况

已培育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橡胶轮胎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和以海洋生物、新设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其中,以环球集团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圣元营养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优势明显;以明月海藻为引领的海洋生物产业,以新加坡三泰膜工业为代表的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区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工业增加值124.6亿元,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20.73亿元,增长23.1%,实现税收18.16亿元,增长25.2%。

1.3 服务业发展情况

2015年前三个季度,全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共41家,完成营业收入148.6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批发零售21家,完成营业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28.4%;住宿餐饮6家,完成营业收入0.86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他服务业14家,完成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56%。(1)商贸流通企业(批发零售、贸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及主要企业扩大市场加大营销力度的影响,利群、维客、糖酒副食品三家商场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2.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2)汽车市场逐渐回暖。前三季度,我区飞宇汽车城销售新车总量 99923辆,同期增长11.2%,销售额达到 21.92亿元,二手车交易27923 辆,同期增长10.3 %,交易额15.14亿元。(3)住宿餐饮业扭亏为赢,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前三季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市场零售额完成38616万元,同比增长12.5%。(4)服务业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积极扶持圣元乳业、明月海藻两家企业争创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1.4 科技创新情况

区域内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9家,山东省名牌1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检测中心5个,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上市企业2家。

1.5 特色园区建设

已初步发展形成四大百亿级特色产业园。一是蓝色海洋生物产业园。占地1000亩,总投资20亿元,已建成集海洋功能食品配料、海洋药物、海洋化妆品、海洋医用敷料科研与专业化生产于一体的集约式发展园区。二是琅琊台微生物循环产业园。占地1300亩,总投资20.08亿元,主要生产雨生红球藻、DHA、异麦芽酮糖等产品。三是圣元营养健康产业园。占地500亩,总投资5亿元,计划用5年的时间建成年产值近100亿元的健康食品工业园区。四是煤机产业园。总面积1567亩,总投资12亿元。

1.6 农业发展情况

据统计资料初步推算显示,2015年我区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69万亩,同比下降2.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万亩,同比下降0.5%;玉米播种面积1.5万亩,同比增长6.3%;豆类作物播种面积0.5万亩,同比下降2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3万亩,同比下降6.3%;蔬菜类播种面积1.2万亩,同比增长0.57%。

1.7 行政审批提速

共完成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30件,其中完成固定资产立项审批56项;办理规划许可类审批57项,出具规划设计条件意见书18份;办理选址、施工、竣工等审批44项;办理环评、质监、安监等审批68项。行政审批办理提速约30%,实现“零差错、零投诉”

2 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创新力不强

开发区内高耗能、低产出型工业项目多,高科技项目少。已有规模以上企业72%是普通项目,高科技项目不足30%;在谈、签约、在建项目65%是普通项目,高科技项目不足40%,科技创新力不强,必将影响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潜力。

2.2 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项目是发展经济的保障,引进项目质量不高。一是中小项目多,优质大项目少。目前已有规模以上投资过亿元的内资项目33个,投资过5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3个,世界500强项目2个;在谈、签约、在建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内资项目22个,投资过5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2个,世界500强项1个,优质大项目严重匮乏,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严重不足。二是项目内资多、外资少。新引进的28个在谈、签约、在建项目中,外资项目仅有6个。

2.3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上,目前开发区内约80%是工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20%多;在谈、签约、在建项目72%是工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不足30%,经济发展主要靠资源、能源投入。

2.4 安全发展形势严峻

全区拥有在册企业1878家,其中存有安全隐患的210多家,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几率较大。同时,全区仅有安监工作人员12人,有执法证的2人,有安监车辆1辆。

2.5 土地资源成为发展瓶颈

一方面部分企业闲置土地现象严重,全区总计闲置、低效利用土地约4000亩,盘活收回难度很大,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受土地资源制约,优质项目难以落地,用地紧张问题突出,在谈、在建项目所需用地尚欠5000亩。

3 今后工作思考

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胶南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加快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全域统筹,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3.1 依靠创新驱动

创新是最大的红利。抢抓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这一机遇,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开发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博士、院士专家工作站,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深化品牌带动,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青岛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及以上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各5个以上。完善开发区的相关鼓励政策措施,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促进园区集约节约发展。

3.2 依靠项目拉动

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着力引进符合要求的项目,做到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形成梯度推进、良性循环的推进机制。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高项目签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突出培育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为新区发展提供足够的项目储备。二是应高度关注项目质量。应着力引进占地少、产出高、污染小的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500亿元的中铁世界博览城项目以及红藻纤维素硬胶囊、育才教育装备等9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推进斯图加特航空自动化、北琪精密制造、宜途宜通机械科技等8个重点项目投产运营。三是推动工业转型提升。实施错位发展,避免产业雷同,加快发展航空动力、汽车及零部件、游艇等高端制造业和机电、能源、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力争先进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8%以上。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橡胶轮胎等传统企业的改造提升,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增资扩产、搬迁改造、退城进园等方式做大做强。年内推进明月海藻、奥克凯姆等预备上市企业3家。四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传统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土地回购,发展绿色产业、楼宇经济,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抓好红树林度假世界、艾美国际酒店、富都国际广场、世茂国际中心等项目推进,组织酒店管理公司积极参入组建股权式紧密型酒店联盟,整合酒店资源,增强其服务功能。确保总投资20亿元的浙商国际、总投资10亿元的京商大厦开工建设,英轩实业、中信银行等项目主体竣工或投产运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切实抓好股权投资基金项目建设,打造“西海岸PE基金集聚区”。

3.3 依靠环境推动

一是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做好道路规划和建设,优化交通信号管理,打造畅通高效的城市交通环境;二是完善生活服务保障,建设和启用高质量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医院、中小学校、幼儿园、市场等设施,免除来开发区投资和就业者的住房、就医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的后顾之忧;三是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转变工作作风,履行承诺,完善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改善投资软环境,为我区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的治安环境、市场秩序和行政服务。

3.4 依靠民生保障

进一步强化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大“三农”发展支持力度。继续扩大养老、医疗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实现应保尽保,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重点,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联想、双星、飞宇、华海环保等企业的人才公寓建设。抓好新建海王路小学、第二实验小学扩建、袁家村小学扩建等政府实事工程推进,做好顾家崖头、阡上、育英3处幼儿园入园启用。推进琅琊台南路绿化、相公山河下游综合治理、风河河道和豆金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3.5 依靠统计体现

经济发展的成果要通过统计数据来体现。一是要注重数据协调。经济数据、行业数据和部门数据的协调性显得愈发重要,除重视经济统计数据本身外,财政税收状况、居民收入、全社会用电指标、能耗水耗、交通运输周转量、金融数据等,都应保持一定比例的同步增长,才能实现数据的匹配,确保统计数据特别是GDP的健康增长。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不能只突出主要经济指标,一定要同步考虑各类相关指标,以体现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二是要注重工作创新。要继续深刻关注国家统计改革动态,认真分析新制度的变化和影响,积极研究对策;做好与上级统计部门的协调,加强对区各科室的协调,强化沟通,使各类统计数据规范合理。

[1] 杨建明.对加速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思考[J].决策借鉴,1999(6).

[2] 王鹏飞.加快山东开发区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J].济南:科学与管理杂志社,2010(3).

猜你喜欢

开发区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