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国投资战略选择在中国制造业企业中的思考

2015-08-15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曹乐

中国商论 2015年31期
关键词:跨国优势制造业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曹乐

1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1.1 发展优势

我国凭借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庞大的人口赋予的市场等优势,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作为第二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在2010年,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已经超过美国,居于世界第一位,中国的净出口也是居于世界第一位,“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地涌向世界各地。中国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提升,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跨国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1.1 资金优势

中国制造业企业所具有的资金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是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均GDP,第二是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

人均GDP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可以用“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即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与该国的人均GDP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外投资净额随着人均GDP的增加由负变正。2014年,我国的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四个阶段,这个时候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会不断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明显表现为正值,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12~2014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三,这表明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巨大潜力。

另一大优势就是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2014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为3.95万亿,这些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用来在必要时候调节国际收支,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保证我国本币汇率的稳定,保障本国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安全。

1.1.2 企业优势

中国制造业的企业优势,指的是我国拥有一批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2015年世界前500强企业中,我国有106家,这些年来这个数据一直保持上升,而且在这些优秀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制造业,而且民营企业的阵容在不断壮大。这些优秀的企业积极向海外投资,而且具备很多海外投资的经验[1],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其他企业可以根据这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对自己的对外投资进行参考,不同企业之间多进行交流,从而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投资发展。

我国企业掌握的技术优势就是我国工作者强大的集成创新能力、再创新能力。至今,中国制造业企业擅长集成创新,即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后,对这些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根据发展和实际生产需要加入其他技术,形成更优秀的新技术。目前,我国在机械电子和食品加工方面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我国作为集成创新的优秀成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我国从德国引进高铁技术后通过集成创新,以及劳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的高铁技术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1.1.4 政策优势

我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发展战略,国家对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同时,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各国搞好关系,这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稳定安全的环境,有利于推动企业跨国投资的顺利进行。

1.2 发展存在的不足

虽然中国制造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发展技术较为落后,发展的水平和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1.2.1 从企业的数量和分布上看

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阶段,2013年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了20万亿,2014年,我国的制造业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但是整体竞争力却居于第13位。这表明即使中国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数量和规模都处于不断增长阶段,但是发展的质量却没有跟上去。

分布上的不均不仅表现在地区之间的分布不平衡,还表现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分布不平衡。从地区分布来看,体现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的不平衡,制造业产值和从业人口的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呈正相关;从产业结构上看,我国制造业产值的增加大部分依靠的都是黑色金属冶炼,通信设备,或者高耗能的制造业[2],而一些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很少。这就表明我国制造业的内部结构急需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节能环保的产业要求。

2014年8月20日,郭恒信又一次来到阿里甫·司马义家中,将2000元的学费递到儿子买买江·阿里甫手中,又一次圆了孩子上学的梦想。

1.2.2 技术进步不够

所谓的技术进步不够可以直接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不够。全要素生产率又被称为技术进步率,是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的重要指标。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时,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经济的增长率、劳动增加率、资本增长率、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而这之中又涉及企业的组织创新,以及行业的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各方面的要素。我国现在做得好的就是经济的增长,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优势不明显,劳动增加率开始下降,并且在资本增长的过程中,伴随的有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企业只能破产倒闭。

1.3 国际间的比较

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们主要比较三个方面:第一,我国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第二,生产率较低;第三,竞争力不足。

1.3.1 附加值不高

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速度是毋庸置疑的快,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附加值较低。我们将制造强国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指的是像美国、日本和德国这样的整体强国;另一类是像瑞士这样在钟表行业很强的单一制造领域很强的国家。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是“大但是不强”。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早在2010年就已超过美国,但是我国很多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并不是世界第一,我国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资源消耗过大,高水平人才的匮乏等这些缺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甚至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和发展的瓶颈。

1.3.2 生产率较低

影响生产力水平的因素就是生产方式和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都属于简单的人工劳动进行产品的加工,这样的效率显然没有机械加工的效率高,而且在我国很多地区,一些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利润,增大劳动者的劳动压力,延长劳动时间,但是却没有及时调整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的保障措施也没有做到位,这就会导致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够高,从而影响生产率。

1.3.3 制造业竞争力不足

中国制造业现存的竞争中的优势有以下几类:依靠本身廉价的资源而低廉的成本;大多依靠简单劳动投入而制成的产品;通过集成创新而发展掌握的新技术,新产业等。但这些优势是建立在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别国先进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符合国际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别国技术的依赖不符合对原创的要求,而简单的加工不符合企业集成发展的要求。同时,我国劳动力优势越来越不明显,逐渐被东南亚国家取代,再加上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3],一些非常先进的技术并不能被我们研究,集成创新,这就会影响我国制造业优势的发挥,使得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2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必要性

2.1 “走出去”的对外发展政策的推动

我国的对外战略正处于转型阶段,国家通过政策的调整和支持,推动我国产业从“引进来”变成更快更好地“走出去”[4],国家加大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以及海外并购的支持力度,对其进行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发挥社会的创造力,集聚更大的力量推动制造业走出去。

2.2 企业自身发展生存的必然要求

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国际市场需要更多的是环保节能的、综合集成的、更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成为了另一种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式。而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属于低端耗能的制造业,如果这些制造业企业不自觉主动地进行新一轮技术革命下的调整与升级,必然会造成这些制造业企业的全面崩溃,自身难以维继。

3 中国制造业企业该如何跨国投资

3.1 放眼全球

3.1.1 放眼全球市场

企业在走出国门对外投资时,一定要摆正心态,看准时机,抓好机遇,瞄准市场,快速进入市场。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心态就摆不正,一定要把资金投入到发达国家,一定要到发达国家建设发展。这是一种不健康不正确的心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高,人均消费水平较高,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我国企业要分析在这个市场中缺少的是什么,然后再进行投资发展。绝对不能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中国家虽然物价水平和消费能力并不是很高,但是往往人口基数大,消费者数量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举印度的例子来说,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世界第二的人口大国,而且他的人口红利在积累,会有比中国还大的发展市场,因此不容小觑。

3.1.2 放眼全球合作

企业在跨国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通过兼并或者联盟的办法使企业得到更长久的发展。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走出国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其他国家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联盟。

这里面的合作包括技术上的合作与交流,另一个就是指企业所有权的灵活选择[5]。因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甚至会采取敌对态度,这时,为了使本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够顺利进行,就可以进行适度的企业所有权的让渡,可以主动放弃一些所有权给被投资国家,这样可以减少被投资国政府的施压和当地劳动者的不满,有利于企业的顺利管理和正常发展。

3.2 追求企业利益

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化的追求利益,这就需要企业去寻找途径节约成本,不断的开拓市场,这其中涉及到的就是区位选择以及对市场的考察。对不同国家的区位经济因素有了了解之后,选择成本低且质优的国家作为投资对象。

同时还要考察这个国家政治环境的稳定,市场发展潜力有多大,以此来保证企业投资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又要想方设法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需求,做好售后服务,保证好质量,改革企业内部结构,打造自己的品牌,获取更多消费者的信任,这样才能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4 结语

制造业企业利用好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改革企业内部结构,采用综合集成方式的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样才能在跨国投资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1] 唐春华,陈紫棠,吴爽.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投资的战略选择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6).

[2] 林玉伦.中国制造业现状与国际比较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 孙佳.中国制造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升级的紧迫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06).

[4] 辜胜阻.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商务财会,2013(02).

[5] 郭文婷,高晓梅.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策略选择[J].北方经济,2011(02).

猜你喜欢

跨国优势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矮的优势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画与话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