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2015-08-15王晓颖
◆王晓颖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说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明确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学习、生活的起步阶段,幼儿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其一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幼儿从小开始就健全人格,加强素质,提高涵养,从小就学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适应能力。
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我个人认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只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而是包括生活、学习、劳动、卫生、交际、道德甚至平时的一个动作、一句言论等。但是幼儿毕竟年龄还小,各个方面还没发育成熟,所以可以从幼儿特点的行为习惯加以引导,如每天早上家长都按时让小朋友起床,告诉小朋友晚上要按时睡觉,早上要按时起床,然后让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当然幼儿可能自己还穿不太好,这时家长加以帮助,锻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到幼儿园后,教师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引导孩子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不随地吐痰,大小便的时候要去卫生间,吃饭的时候不剩饭等。在日常生活中,当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常规,那么幼儿以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乃至道德习惯等都是很容易的。
二、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一)规范正确的行为习惯,激发幼儿好胜的意识
幼儿由于年龄小,不能理智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于幼儿来说,还分不清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习惯,他认为大人给予鼓励的就是正确的。尤其是幼儿做出的行为有时即使是错误的,但由于幼稚可爱,大人并没有明确的加以责怪,而且感到可爱而笑了,这时孩子就认为他做的是对的,大人已经给予鼓励。这在家里,尤其在老人身边长大的孩子很常见,老人也很难做到纠正。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加以规范。幼儿教师本身要率先垂范,从自己的师德修养到一言一行,幼儿将老师树立成自己的榜样,老师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还可以在班里找到某方面做得好的当典型,在班上加以表扬和鼓励,激发起幼儿好胜的心理让孩子知道那样做才是对的,老师才会表扬,也要那样去做。
(二)设置日常生活情境,加强行为练习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体现的,所以要设置生活情境,以便幼儿教师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一般指洗漱、吃饭、上幼儿园、穿衣、睡觉、自由活动等。教师应该在设置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细心观察分析每个孩子的特点,对于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行为及时纠正。由于幼儿缺乏自制力,对于教师告诉的行为规则容易忘掉,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将故事的方式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如《小猪变干净了》,引导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幼儿还处于模仿阶段,而且容易受大人话语的暗示,这时教师要从细微处规范孩子的行为,如和孩子进行活动时的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桶,脱下的衣服一定不乱扔,有序的挂好,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教师可以利用任何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练习,这是巩固幼儿行为习惯的有效教育方法。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行为练习,使幼儿在集体、合作乃至自我是非等方面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园合作,协调一致规范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生活活动的场所主要在家庭和幼儿园两个地方,所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家庭和幼儿园同时进行。可是有时孩子在家庭中和在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状态,行为习惯严重脱节。孩子在幼儿园时,听话懂礼貌,做事积极主动;可到家后,孩子就变得任性依赖,发脾气等。可以说孩子在幼儿园时已经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可是到家后,爷爷奶奶的宠爱、顺从,对孩子的要求,甚至不合理要求全部同意,孩子身心还未发育成熟,自制力不强,这时好的行为习惯就在无意识中被淡化了。所以单纯的靠幼儿园规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幼儿园通力合作,在家庭里也对孩子严格要求,协调一致共同实现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做法有:
1.家园交流。幼儿园要按时与家长取得沟通,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况、行为表现等,知道孩子在家庭中的兴趣爱好等,与家长一起分析出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在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的同时,将幼儿在幼儿园内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也是可以自立的,是可以规范良好行为习惯的。这样,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了解了孩子全天的活动规律,这对共同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打下了基础。
2.家园联系表。幼儿园将孩子日常中的活动,如自己吃饭、早睡早起、收拾玩具、自己穿衣等设置在表中,然后对家长提出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执行,对有进步的孩子给予表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表中设置好、中、差三项,一周一总结,对于有明显进步的孩子,老师给一朵小红花,然后激励孩子比一比谁的小红花多,由此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正面思想,鼓励孩子的进步。
3.沙龙园地。幼儿园建立沙龙园地,目的是和家长共同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等问题进行讨论。一方面,幼儿园应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家长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予以配合,使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互相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组织家长互相交流讨论,请有经验的家长说说教育孩子的心得等。就是要家长有个正确的教育思路,使得孩子在幼儿园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能得到坚持和巩固。
总之,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和幼儿园紧密合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将良好的行为习惯长久的坚持下去。
[1]胡晓.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阎淑娟.新时期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
[3]杨渊,樊海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索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