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阳光 永不放弃——我的课改
2015-08-15李晓宁宫阿芳陈晓丽
◆李晓宁 宫阿芳 陈晓丽
(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
课改,像一股春风吹绿了课堂内外;像一声春雷,唤醒我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像一片春雨滋润了孩子们智慧的心灵。在课改的浪潮里,我扬起了风帆,不断前进,不断提升,不断地成长,不断完善了我的教学行为及其价值取向。
在新课改这个大舞台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提升人文素质,我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起小组合作相互学习点评的平台。
“情境教学”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探索,创设历史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验历史情境,提高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强化、巩固、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情境体验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历史环境”中感悟历史,而且可以在高效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较快地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为了设计《五四运动》这一课,一方面,我精心准备,花了许多时间为学生搜集了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图片。例如,为了使他们能感受“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下载视频《我的1919》。另一方面,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准备,首先将班里六个小组的组员再次分ABC 层,要求B、C 层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A 层点评,其余同学补充并质疑。
上课前是十分忐忑的,孩子们没有教学参考书,不能上网查资料,怎么能完成任务呢?唉!试一试吧!上课,令我大吃一惊,孩子们排了一出历史情景剧,用精炼的语言,夸张的动作,骄傲地向我展示了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
第一幕:六名学生手摇旗帜,高呼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游行到东交民巷使馆区,遭到两名人高马大的北洋军阀阻拦,转道曹汝霖家,痛打卖国贼,军警出动逮捕学生。
第二幕,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北洋警察一溜烟儿吓跑了,卖国贼低头接受孩子们的谴责。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这时我展示一个表格,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主力、地点、斗争形式、结果分别是什么?老师,我知道……老师,我知道……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我不由得被深深的感染了,我有意识地为学生留下活动的时空,把学习与情景剧结合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望着学生灵动的眼睛,我突然感到灵光一闪:是啊,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就能展现出一片灿烂。为什么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呢?于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不再直接给学生出示答案,取而代之的是激励性的话语:举起你的手,比一比,谁的脑筋动的快。不能小瞧他们啊,还真不赖!课堂上,孩子们有时候低声阅读,有时会心地讨论,有时会向我提出尖锐的问题,气氛甚是热烈。下课了,孩子们对我说:“老师,行吧?下回俺们还表演。”
编演历史剧活动,融合了口头、肢体语言表达活动,又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教学模式。编演历史剧是体验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我对自己说,相信孩子们!一定要倾注所有的智慧和热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把学生们这份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下去。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探索,由思考而产生的创造,带给他们的将是永远的印记。在这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创造,成了知识的主人。当然这也是只有在课改以后的课堂上才会有的新现象。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学生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
新课改让我认识到:教师应该是“指挥者”,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面对着一个个充满着灵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与学生平等对话,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允许他们“针锋相对”,善待他们的“天马行空”,保护他们的“桀骜不驯”,鼓励他们“各领风骚”,才能造就出一幅富有生机、活力的生活、学习画卷。
我面对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堂机智,更重要的是积累知识,打造一堂有深度、有厚度、有思维含量的课。教师应尽量通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历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听、去了解历史表象,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以前,我备课时更多的是参考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对我来说,挑战与机会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如何面对这些变化,如何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新课改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无水无以成江河,无知无以成教师。我既要学习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又要阅读大量的新课改方面的信息,如“四环节双循环大课堂”,了解当前课改的动向。特别是青年教师课改大赛,我不断的听课、观摩、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尝试着改变着自己教学方法。我发现,原来教学也可以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交流”、一种“分享”,课改下的学生,也是敢想,敢说、敢做,也是乐于展现自我的。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美丽心灵的力量,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课程改革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就如同那汩汩的溪水,只有时时地更新,才能永流不竭。我在课改之路上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不断深化。
一个动听的、清晰的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同带进去。我再一次告诉自己,向着阳光,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