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下高职院校校企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

2015-08-15鄢雪丽

职业技术 2015年4期
关键词:入校共育办学

鄢雪丽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郑州450000)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环境下,高职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国家大力扶持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对整个社会的促进和发展给予厚望,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必须解放思想,面向市场,坚持以校企共育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深度融合,培养企业和市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同时赢得学院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瓶颈的关键就是解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一、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发展存在的瓶颈

(一)高职院校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

从中专院校升入高职的院校,多年来探索的是中专建校的管理和策略,在升入高职之后,挑战大,压力大。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

1.招生比较困难、生源质量连年下降

很多本科院校都设置的有专科专业,对于同一专业,大部分考生还是会选择名声比较高的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本科的统一管理、师资力量和图书资料等资源要远远超过刚刚升成高职的大专院校。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讲,专业特色和校企共育特色就成为探索的主渠道和主路径,培养一批又专又德的实用性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主打特色。

2.教学经费紧张,教学设施设备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学场地的扩建,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学楼等教学设施都需要跟得上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教学条件的改善,也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教室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网络管理的普及,网络软件的更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为高职院校近来年向前发展的一大挑战。

3.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时间,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

长期从事中专教学的一线教师,往往采取“保姆式”的教学和管理风格。对于中专生来讲,温馨、满足又有动力,对中专生的人生成长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讲,他们需要的是“教练式”的教学和管理风格。他们需要引导,需要放手,需要自我的学习和提高,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下的管理中,有内涵和力量,对他们是引领、统帅作用,大部分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给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自我的专业知识和涉足面也要越来越广,有大师风范。这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培训和提升,我院引进各个专业的大师和教授,带领出一个团队,团队的成长又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所以,技术过硬的师资相对匮乏,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的积淀,不能够满足当下高职校企合作和高职院校对师资水平的应有高度。

(二)高职院校有限的办学资源与规模扩张之间的矛盾凸显

高职院校本身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和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就需要不断获取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发展和规模扩张的需要。高职院校对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专业设置、新专业和传统专业的招生人数、新专业相匹配的教师人数都需要阶段性的提升,因此,在当今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对高职院校办学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校企深度融合中“引企入校,校企共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一)国家和地方政策是影响“引企入校,校企共育”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良好的国家策略和地方区域策略对校企的深度融合提供强大的保障。

(二)“引企入校,校企共育”的两个阶段

1.初入阶段

“引企入校,校企共育”是指企业与高职院校紧密配合与协作,包含了初入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在初入阶段,引企入校,企业将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需最直接和最有针性的资源投入学校,如设备、技术、等,学校提供师资力量和教学场地,双方联合。对学校来说,学校能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学生有了自己的实习场地和空间,对于企业来说,学校的场地和师资研发节省了企业的成本投入。初入阶段,由于企业往往抽调的是部分技术、部分投入,对于只有的产出效益不是很明显。

2.“校企共育”属于第二步的纵深阶段,有的学校做的很好,有的学校由于资金、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在没有看到人才共育效益的时候,就支撑不下去了,企业往往会撤走,违背当是的初衷。起不到真正育人的结果,企业通过和学校的联合,输送一批自己培养的人才,学院通过人才的提升从而提升自我的办学内涵,由于政策、人员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高端人才,而毕业生往往未必选择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企业,如果整个行业形成大的融合和联合,校企共育的大环境就会得到预期的改善。因此,企业联合会和行业协会在我院也有设立,但是,影响力需要有待提高。

(三)“引企入校,校企共育”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特点

1.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创新是多方面的,融资创新,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协会,实现资源共享;实行引进大师制度、外聘专家学者制度、外聘教师制度、兼职教师制度,节约人力成本;通过老校区土地置换,土地拍卖,获得新校区建设资金;通过股份制改造,盘活公办职业教育资源。这些改革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职教育规模扩张对办学资源的需求。

2.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到日程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要求所有高职院校必须接受五年一轮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水平评估较好地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的目的,使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能较好地满足规模扩张的要求,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高职院校往外派出的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做到了“走出去”。从发展较快的兄弟学校请来的专家、特级教师来高职院校指导教学的活动日益增多,做到了“引进来”。两者的结合,大大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明显增强高职院校的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3.理清办学思路,提升了办学内涵

高职院校自身加大了改革建设力度,夯实了办学条件,理清了办学思路,提升了办学内涵。高职院校通过水平评估,专家论证测评,提升本院的办学水平。向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申请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申请实验室建设和信息化实训中心建设。

高职院校制定三年计划和五年规划,向示范性高职迈进,向应用型本科迈进。以示范性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软件和硬件要求解决目前的发展问题,不断提升、不断向前的一种内涵式建设的思路。

此时的校企合作,不再局限于“合作就业”这一点,而是扩展到“合作育人”这根线。从专业设置开始到毕业生就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都设置企业的参与。学院和企业一起确立专业或专业方向,同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承担课堂教学,企业接受并指导学生实习、接受毕业生就业等等。

三、激发企业的积极参与

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的愿景比较强烈,对于企业来讲,由于企业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标,但依靠一个或多个企业本身自愿投入到校企合作中来,仅仅只是原始的初入阶段,路走得不会很久远。

(一)成立由行业企业的领导和专业人员以及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相关企业的参与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校企互兼互聘,人力资源互补

学院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培训提供强大的师资和场地支持。一些一线专业技术教师免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科技研发难题,从而获取企业的信任及其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

(三)部分专业与行业协会或企业合作,联合招生,共同培养。

我院空乘专业的学生就是采取这样一种校企合作,校企共育,充分发挥企业的参与度的模式完成招生和培训工作。一方面缓解了学院的招生费用和招生压力,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讲,特别是空乘服务专业来讲,实训实践要求要远远大于文化基础课的要求,企业的充分融合,能够从企业的人才需求角度满足企业的发展,符合企业的发展愿景。学院和企业共同考核认证,为企业直接输送高端技能人才的一种符合当前企业发展规律的校企共育的发展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打破瓶颈,抓住机遇,需要探索新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改革创新解决现实问题,校企深度融合是目前高职院校纵深发展的新的态势。

[1]涂家海《“引企入校,校企共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1月.

[2]孟源北查吉德《高职院校发展与校企合作的互动关系》高教探索2013年3期.

[3]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三式一行”文件.

猜你喜欢

入校共育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入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巨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