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2015-08-15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情绪

孙 妍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及数量需求的提升,高校教师面临更多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健康舒畅的心情能够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所以,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刻不容缓。

一、高校教师健康心理的具体表现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不断的心理状态,即意志、情感、行为、认知、态度、人格的完整和协调。健康的心理,主要体现在稳定的心理情绪、健全的意志、协调的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度的反应能力、符合自身年龄特征的心理特点等。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评价一般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拥有健康的身体状况

心理学将身心作为一体,既有心理作用,又有生理影响。当一个人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时,往往拥有较好的睡眠质量、乐观的工作态度、合理搭配的饮食、再加之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从身体素质上增强免疫力。

2.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度

认知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自我表现,也是个体对自我行为及心理状态的觉察。高校教师是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群体,其自我认知的表现主要有对自我的客观评价,能够从自我欣赏中充满自信;同时,也能够从自我不足或错误中吸取教训,通过自我学习来改正;另外,正视自我,能够从自身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中更好地顺应环境,把握好对自我的期望值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不是独立存在的。从社会学来看,人际关系是构成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基本社会关系;从心理学来看,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健康心理的基础。高校教师应建立自身与其他个体之间稳定的心理关系,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等。

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特别是在构建和谐师生课堂氛围中,教师要善于调节情绪,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同时,教师要培养自身的意志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5.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和释疑解惑。

二、高校教师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高校教师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1.身体亚健康状态

从教师访谈中了解到,约有47%的高校教师身体呈亚健康状态,特别是随着高校科研、教学、考核压力的增大,多数教师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还有部分教师因熬夜而伴有头痛、胸闷、消化系统等问题[1]。由于运动量不足导致的体力透支问题、心脑血管类疾病、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突出,大大降低了身体免疫力。

2.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心理障碍

由认知上的偏差导致的心理障碍,如,有些教师注意力容易分散、怀疑自身能力、遗忘增强、思维迟钝、分析能力下降等;有些教师沉默寡言、心事忡忡、态度冷漠、悲观;特别是对于考核、考评等问题,有些教师苦恼、猜疑、心理紧张,对前途缺乏信心。

3.缺乏人际关系的有效协调

在高校的群体范围内,首先,是上下级的领导关系。教师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在与领导相处时有较大压力。其次,是同事之间存在职称评定的竞争压力,也给教师带来心理干扰。再次,教师在学术上的分歧、在教学方法上的差异等对教师的心理也有一定影响。对这些问题,缺乏有效的调解手段。

4.自我情绪、行为控制上的失当

调查发现,高校教师中患有焦虑症的比例较高,在生活中出现寝食不安、爱发脾气、胸闷出汗症状,还有些教师因多疑而做出异常的行为,如喜欢说谎、容易因外界环境的刺激而冲动、愤怒等。

5.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对高校教师职业进行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0% 的教师表示喜欢自己的职业,将近19%的教师表示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可见,高校教师所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是十分突出的,如工作上拖沓应付,对于日常授课、科研等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缺乏耐心、爱心,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表现出较多的失望感、无助感。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1.对学生自我认知和评价的干扰

不同性格、认知能力的差异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都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的自我心理健康[2]。如内向、敏感的教师更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自尊心脆弱的教师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由此容易对学生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产生消极的影响。

2.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缺乏对自我情绪、对环境压力的有效调节能力,对于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极易造成各类心理及精神疾病。有学生表示“老师在课堂上的悲观心态,降低了我们对学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心烦、抵触情绪”。

3.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烦躁情绪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外界诱因关系紧密,如职业压力、高校改革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生活压力。近年来,高校改革中的竞争加剧,教师在争取自我发展空间及自我待遇中疲于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还有高校间的合并、课程调整带来的内部管理问题,也给高校教师带来安全感缺失的心理压力[3]。这些压力导致一些教师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很容易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产生紧张、烦躁等情绪。

4.其他不良影响

来自社会、家庭的各类困惑、迷茫,“报酬”与“投入”上的不平衡而产生的心理落差,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求知、人格建树、道德养成。

三、结束语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紧迫而严肃的社会问题,应该从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入手,积极融入自助及他助系统,加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校教师自身的耐挫力。要从制度、措施上加强法律保障,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安全感,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王青.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4):68-69.

[2]蒋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心理调适方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68-269.

[3]乌云特娜.精神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77-8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情绪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