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戏剧事业赖以发展的摇篮——汉代百戏

2015-08-15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百戏画像石乐舞

张 静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刘邦在灭秦亡楚之后,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西汉王朝,经过了近百年的休养生息,社会日渐繁荣富庶。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打败了匈奴,巩固了边防,兴修了农田水利,扩大了工商贸易,农业、手工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大变化、大进步很好地促进了艺术领域的繁荣。可以这样说,汉代的百戏是我国戏剧事业赖以发展的摇篮。

一、汉代百戏及其史料

“戏”字在先秦时期含义主要是戏谑,而到了汉朝,“戏”字的意义大为扩充,凡是可以供人悦耳悦目、赏心乐事的艺术,都称之为“戏”。汉武帝时百戏竞相争胜,达到了盛况空前的地步。百戏是一种包括杂技、武术、幻术、角斗、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百戏还有一个名称叫散乐,是相对先秦时候的雅乐而言的。音乐歌舞在先秦时期是殿堂庙宇祭祀仪式上专用的,秦汉以后,民间歌舞大为发展,封建文人把乐分为两类:殿堂之乐称之为雅乐,来自于民间四面八方的乐(包括民间音乐、歌舞甚至杂技、武术等)都统统称之为散乐。

关于百戏的史料,东汉文学家张衡所写的《西京赋》非常著名。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宏伟壮观、色彩斑斓的大型歌舞《总会仙倡》的生动描绘:舞台上出现了烟雾缥缈的仙山琼阁、落英缤纷的神木灵草和鲜红的累累满枝的果实,所有扮演仙人的倡优都登台献艺。“豹子”在戏耍,“熊罴”在跳跃,“白虎”鼓起了瑟,“苍龙”吹起了篪(古乐器)。坐着唱歌的“娥皇”“女英”(相传为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后来成为湘江女神——湘夫人和湘君),她们的歌声清脆宛转;站着指挥的是洪厓(相传是三皇时代的乐人),他穿着轻软的羽毛制成的服装。一曲未了,云霞涌起,雪花纷飞。

另外,东汉李龙写过一篇《平乐观赋》,说百戏在汉代宫廷和统治阶层中间相当流行,当时在长安和洛阳都有平乐观,是专门用来表演百戏的大场子。《平乐观赋》里提到在观中表演的节目有:《戏车高橦》《驰骋百马》《乌获扛鼎》《吞刀吐火》《陵高履索》《飞丸跳剑》《鱼龙曼衍》等。当然,还有一些史料也都记载了百戏在汉代的盛行情况,最著名的是张衡的《西京赋》和李龙的《平乐观赋》。

二、出土文物证实了史料的真实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的汉代音乐文物出土,诸如乐器实物、乐舞壁画、乐舞画像石(砖)等。这些文物为艺术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我们从中可以对汉代百戏有更深入的了解。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可以证实《西京赋》和《平乐观赋》里的描写是完全真实可信的。从山东沂南汉墓中出土的画像石中有一块百戏画像石,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汉代百戏。画像石右边是三头鹿拉的一辆车,车上竖着三根橦,中间的橦半截上有一面大鼓,橦顶是一名幼童在表演惊险的倒立,下面的车厢里还有四个人在奏着乐器:这就是李龙所说的“戏车高橦”。它的左边是“鱼龙曼衍”:五个人手拿鼗(音掏)鼓,引逗着一条化装的巨大的鱼和一条巨龙,龙身上也有一个幼童,在做着各种表演。这组节目上方有三个人在两头高悬的绳子上表演着惊险的动作。另外,画像石上还有一个人拿着几把尖刀和圆珠在手中轮番抛掷,这就是“飞丸跳剑”。除了这些,画像石中还可以看到有三人席地而坐,一人吹笛,一人拊掌高歌,另一人袖手而坐。这组节目可能是百戏的俳优表演,因为《汉书·霍光传》里提到过“击鼓、歌唱作俳优”,可见,他们表演的时候是有击鼓和唱歌的。

三、汉代百戏繁荣的原因

1.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与提倡

经过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天下殷富,财力充足,国强民富,天下太平,于是“百戏”活动空前繁荣。除了这些之外,百戏出现极为繁荣的景象还和当时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与提倡分不开。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非常重视乐舞,把乐舞作为娱乐的主要方式,甚至把演出“百戏”作为对外夸耀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为了发展百戏,统治者大致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建立国家乐府机构;二是设置专门机构,把优秀艺人集中起来,对优秀的百戏剧目进行加工和演出。

2.设立散乐专部

为了很好地管辖乐舞和杂技等,汉代除设有雅乐之外,还设立了散乐专部,这是过去历朝都没有的音乐机构。百戏作为散乐被引进宫廷,深受大多数统治者的喜爱,于是得以广泛的传播,随之就繁荣起来。在汉代,经常举办盛大规模的“百戏”演出。历史记载,在汉武帝元封三年春,设酒池肉林举行盛大宴会,大陈百戏,出现了“三百里皆观”的盛况,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百戏表演,从此之后很长一段时期,每年春天都要举行“百戏大会演”,其内容也不断地丰富起来。

四、一部分百戏闯入传统戏剧

汉代百戏有很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形式。它一部分孕育了我国民族的杂技艺术;另一部分却闯入了我国的传统戏剧之中,不但使剧中的歌舞更加具有特色,而且对武技(打)的形成更是有直接的关系。当今舞台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又飘又美的斤斗,就是对昔日“燕跃”的继承。《红梅记》中李慧娘和《时迁偷鸡》中的时迁所使用的吐火特技,也是来自于汉代的百戏。尤其是百戏中的另一名称“角牴”,已经包含着“寓武于舞”的有韵律的动作成分,从著名的角牴戏《东海黄公》中就略知一斑。

《东海黄公》虽然仍属于角牴戏,但是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体育表演了,而是角牴戏戏剧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它有专门的演员表演,俳优们已经将角牴与歌舞有机地融为一体了。东晋人葛洪在他所写的《西京杂记》里说,《东海黄公》这个故事,在西汉初年已经流行于陕西关中一带,到汉武帝时被征集到长安参加百戏演出。经过宫廷艺术家们的加工,角牴便成了初具戏剧规模的的“戏”。《东海黄公》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东海人黄公,年轻时练过法术,能够制伏毒蛇猛虎、瞬间造就河山。后来,年老力衰,又因为饮酒过度,法术渐渐不灵了。秦朝末年,白色猛虎出现于东海,黄公前去伏虎,由于法术失效,反而被猛虎所杀。《东海黄公》是我国古典戏剧的雏形,它初步具备了戏剧所必须有的基本特征:有矛盾冲突——人与虎的斗争;有台词——登场打虎前念着南方人的咒语;有头饰——绛色的缯帛束发;有道具——手中的赤金刀;还有开打的场面等。这个节目在当时就已经定型,成为世代相沿、情节固定的专门剧目,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总之,汉代百戏已经具备了戏剧表演的诸多因素,可以称之为我国戏剧事业赖以发展的摇篮。

[1]周来祥.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2]陈望衡.艺苑谈美[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85.

[3]王朝元.文学艺术与审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4]叶长海.中国戏剧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百戏画像石乐舞
龟兹乐舞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唐代百戏诗的主题研究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