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骡黄疸的辨证和治疗

2015-08-15陈解放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龙胆草茵陈栀子

陈解放

(宁夏隆德县凤岭畜牧兽医站,756300)

马骡黄疸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很多疾病出现的一种症状,内容复杂,范围较广,早在一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就认为只要发黄,统称黄疸。明代张景岳分黄疸为阳黄、阴黄,认为阳黄证系湿多成热,热则生黄;阴黄证系气血衰败,血无华色。但在祖国兽医学典籍中,却无黄疸的记载。近年来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原则,运用“加味茵陈散”随证加减,治疗马骡黄疸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个病例中,马36例,骡3例,骡驹1例。经辨证阳黄35例,为87.5%;阴黄5例,占12.5%。继发他病33例,占82.5%。应用“加味茵陈散”治愈34例,痊愈率85%。

2 诊断依据及辨证

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病期一般较短,食欲大减,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尿黄。询问病史,主要和外感、结症、肠炎有关。病马巩膜、结膜、上下唇、舌底、卧蚕等黄染明显。

阳黄病畜表现为体温正常或升高,脉搏增数或正常;精神沉郁,耳鼻多温,饮食欲显著减少或废绝;口色、结膜红黄,色泽鲜明光润,舌底或舌下黄染更甚,一般无舌苔;脉象滑数或沉数有力;口干乏津,大肠音弱,便秘或拉稀;小便短少、色黄。总之,阳黄病畜一般皆呈现一派热象。

阴黄病例表现为:体温低,脉搏缓慢;精神一般,饮食欲减少或正常,耳鼻多凉;口色、结膜、舌底淡白带黄或淡红带黄,缺乏光泽,口津湿润,无舌苔;脉象沉迟无力或细弱;肠音正常或高朗,粪多稀软,尿液增多,色清。总之,阴黄病畜都呈现一派虚寒证候。

3 治疗

3.1 阳黄:以清热利湿、和解肝脾为治则,方用“加味茵陈散”为主。处方:茵陈60g、栀子30g、大黄30g、白术25g、茯苓30g、泽泻25g、滑石30g、胆草25g、柴胡25g、黄芩25g、白芍25g、青皮25g、枳壳25g、郁金25g、甘草15g。

共为末,开水调匀,候温灌服。

加减:体温升高,热重口干酌加石膏、知母、大青叶、花粉等。

病畜耳鼻俱凉,心跳、呼吸缓慢,口色淡红,热不重者少用或不用龙胆草、栀子、黄芩、大黄,加重白术、茯苓用量。

大便干燥酌加瓜蒌仁、麻仁或芒硝,重用大黄,少用或不用泽泻、茯苓、滑石。

心跳快或亢进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外感,加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肠炎,加白头翁、黄连、秦皮、黄柏。

方解:方中主药首推茵陈。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茵陈有显著加强胆汁分泌的作用,为利胆药,对肝脏、胆道诸病有效。其次为栀子,有清热、除黄、通利小便的功能,对胆红质有抑制作用。方中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郁金、青皮功能和解表里,疏肝理脾,通气解郁,使阳气外达,气机通畅。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泽泻、滑石通利水道,使湿邪由尿排出。还有龙胆草、黄芩清热解瘀,大黄通腑利便,使湿热由大肠排出,故适于治疗阳黄。

3.2 阴黄:以温运脾阳,燥脾湿为治则。

处方:在上述“加味茵陈散”中去栀子、黄芩、大黄、龙胆草,换加炙附子、肉桂、干姜各30g。

加减:气血虚弱加炙黄芪、党参、当归;拉稀重者加乌梅、诃子、粟壳;脾虚慢草加焦三仙、党参。

4 治疗效果

在治愈的上述34例中,单用“加味茵陈散”治愈的为19例,痊愈率为56%。应用该方加减适当结合西药治愈的13例,为38.2%,故其有效率为94.2%,还有未用该方而用他方治原发病而获痊愈的2例,占5.8%。通过上述治疗,初步认为“加味茵陈散”灵活加减,按证用药,对因外感、结症、肠炎所引起的黄疸有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龙胆草茵陈栀子
不负春天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龙胆草喂猪可提高食欲
栀子(赵润怀 摄)
龙胆草抗氧化活性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研究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栀子金花丸中3种成分溶出度的比较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
少年情怀,栀子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