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小麦科技示范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
2015-08-15屈城乡朱红彩
屈城乡,朱红彩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围绕粮食高产创建,积极做好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科技开发推广工作,在辉县、原阳、延津等县建立优质小麦开发创建技术集成示范百亩、千亩和万亩方20 多处,连续多年实现示范方平均单产超9 750 kg/hm2。2014年获嘉县太山乡董庄村新麦23 千亩示范方,平均单产达到10 800 kg/hm2,新麦26 千亩示范方平均单产达9 750 kg/hm2。
1 做好播前准备,打好播种基础
1.1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良品种有两方面要求:一是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如新麦23、新麦29、新麦26 等;二是选用高质量优品种种子,即育种家种子或经过提纯复壮的原种及一代种子。据调查,育种家种子、原种比一代种子一般增产5 %,比二代以上的种子增产10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在高产创建中采取统一供种的方式,全部采用育种家种子或经二年二圃制繁育的小麦原种。
1.2 精细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整、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地块,要求有机质达14 g/kg 以上,速效氮达100 mg/kg 以上,速效磷达25 mg/kg 以上,速效钾达120 mg/kg 以上。
用3 %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900 kg/hm2,犁地前均匀机播于地表,也可与磷钾肥、微肥拌匀施用,随后整地,机播入耕层。采用大马力拖拉机犁地、耙地,要求犁地到头到边,不重不漏,耕深25 cm,耙地5 遍,达到土地平整,上虚下实,地表无坷垃、无秸秆。土壤耕层相对持水量应在70 %~80 %,水分不足时要及时浇底墒水,确保底墒充足。
1.3 配方施肥
高产攻关田应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进行配方施肥,在深耕基础上,玉米秸秆全部还田,同时结合整地施优质有机肥30~45 m3/hm2。根据新乡市测土化验结果,小麦目标产量9 750~10 500 kg/hm2,需施用氮肥(N)270 kg/hm2、磷肥(P2O5)120 kg/hm2、钾肥(K2O)75 kg/hm2。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高产麦田将60 %氮肥底施,40 %返青期至拔节期追施,并在中后期对麦田叶面喷施0.2 %尿素+微肥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0 kg/hm2。延津黄河故道沙土区,适量增施钾肥。
1.4 适期适量播种
一是要适期播种。一般要求在日平均气温15~17 ℃,冬前积温650 ℃·d 左右时播种为宜。根据新麦26、新麦28 品种特性,播种适期为10月8日-10月15日,新麦29、新麦23 播期为10月15日-10月20日。
二是要适量播种。新麦26 基本苗应控制在270 万~330 万/hm2,播量为150~187.5 kg/hm2。新麦28 基本苗应控制在240 万~300 万/hm2,播量为120~150 kg/hm2。新麦23 和新麦29 基本苗应控制在300 万~330 万/hm2,播 量 为165~180 kg/hm2。实际播种量应按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计算确定,播种早、整地质量好时采用较小播量,晚播和整地质量差的田块,采用较大播量。
三是要选好播种机。播种时应精确调整播种量,严格掌握播种行进速度,平均行距17~20 cm,播种深度3~5 cm,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准备种后浇蒙头水的地块,要求浅播,播深2~3 cm。
2 抓好冬前管理,培育越冬壮苗
冬前管理目标是促苗齐、匀、足、壮,在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加强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管理,保苗安全越冬。
2.1 查苗补种,浇好出苗水
播种时对漏播区随播随插好标记,播后及时补种,对于墒情较差的麦田应及早浇出苗水。小麦出苗后查苗补栽,可采用疏密补稀的方法,在小麦3~4 叶期移栽带1~2 个分蘖的麦苗,覆土深度以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为宜,并压实土壤,适量浇水,保证成活。
2.2 防治病虫草害
在11月上中旬至12月上旬小麦分蘖期,当日平均气温10 ℃以上时及时防除麦田杂草。对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野豌豆为主的麦田,可用75 %苯磺隆(阔叶净、巨星)干悬浮剂18.75~22.5 g/hm2,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也可用13 %二甲四氯水剂4.5 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对野燕麦、碱茅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麦极300 g/hm2,或6.9 %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0.9~1.05 L/hm2+巨星18.75 g/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
越冬前是小麦纹枯病的第一个盛发期,可用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或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在麦株茎基部防治。
2.3 看苗施肥浇水
冬前群体合理的可以不追肥,群体不足的可结合浇水,于12月上旬追施尿素75 kg/hm2。小麦分蘖期土壤墒情不足的,需及时浇分蘖水,浇后及时中耕,促进分蘖和次生根下扎。冬灌一般在日平均气温3~4 ℃时进行,在夜冻昼消时完成,浇水600 m3/hm2左右。
越冬肥以有机肥为主,撒施量15~30 m3/hm2,可提高地温、减轻冻害、促蘖增根,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3 看苗科学管理,抓好病虫预防
春季管理的关键是促弱控旺转壮,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保苗稳健生长,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秆大穗。
3.1 看苗促控
2月上中旬为小麦返青期,此期土壤墒情好,可保证分蘖和次生根生长发育需要,浇水施肥时间可根据苗情和土壤墒情而定。凡群体偏小、土壤偏旱的麦田,返青水要早浇,并结合浇水施尿素225 kg/hm2左右。
群体适宜麦田,于拔节初期对冬前没有追肥的麦田,追施尿素300 kg/hm2;对冬前已追肥的地块,追施尿素150 kg/hm2。深施10~15 cm,以防养分挥发,追肥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浇水。
对群体过旺麦田,可在拔节前、两极分化结束时浇水施肥。3月上旬小麦拔节期需水量大,拔节水应浇匀浇透,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小穗发育,增加穗粒数。4月上旬小麦孕穗期是小麦需水临界期,此时要根据墒情,浇透浇好,以促进小花发育,提高穗粒数。
3.2 化学控旺防倒
对返青期群体总茎数超过1 500 万/hm2的旺长麦田,于小麦起身前的2月中旬进行化控,用5 %烯效唑750 g/hm2,或壮丰安750 mL/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严禁重喷。
3.3 化学除草
年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应在2月上中旬小麦拔节前抢时进行化学除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巨星22.5 g/hm2进行防治,对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麦田,用巨星22.5 g/hm2+麦极525 g/hm2,按说明书要求对水进行防治。
3.4 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群体增大,病虫害发生也增多,需进行两次病虫害综合防治。第一次于2月中旬进行,主要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根腐病、蚜虫和红蜘蛛。白粉病、条锈病施药防治可与化控、化除结合进行,用40 %氧化乐果750 mL/hm2+20 %三唑酮1.5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如与化除、化控结合,可与化除、化控药剂对水混匀后喷雾。第二次在3月底至4月上旬进行,主要是防治白粉病、锈病、蚜虫和红蜘蛛。用20 %粉锈宁1.5 L/hm2+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1.8 %阿维菌素乳油120~150 m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
4 抓好一喷三防,确保丰产丰收
后期管理目标包括养根护叶,延缓植株衰老,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粒重,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4.1 适时浇好灌浆水
小麦生育后期如遇干旱,可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选择无风天气进行小水浇灌,此后一般不再灌水,尤其不能浇麦黄水,以免发生倒伏,降低小麦品质。
4.2 叶面喷肥
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用尿素15 kg/hm2+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叶面喷洒,间隔7 d 喷一次,连喷2~3 次,以补肥防早衰、防干热风危害。叶面喷肥也可与防治病虫害同时进行。
4.3 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重发、叠发、危害高峰期,主要病虫害有麦蚜、粘虫、吸浆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应根据预测预报采取综合防治,做到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施药,一喷多防。
小麦锈病、白粉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1.5 kg/hm2,或用12.5 %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0.6~0.9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防治。
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阴天气会导致小麦赤霉病流行,若此期有3 d 以上连阴雨天气,应抓住下雨间隙期用50 %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防治。如喷药后24 h 遇雨,应及时补喷。
小麦蚜虫的防治可用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或用10 %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雾防治。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可采用在蛹期撒毒土的方法,一般在4月下旬小麦挑旗期,对每20 cm2调查面积蛹达到3 头以上的麦田,用3 %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0~45 kg/hm2,拌细土300 kg/hm2,均匀撒施于土表,撒毒土后及时浇水可提高药效。
以上病虫混合发生时,可将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各量,混合喷药进行综合防治,也可与叶面喷肥混合进行,但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要现配现用。
5 适时收获
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采用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秸秆还田。若收获期有降雨过程,应适时抢收,天晴时及时晾晒,防止穗发芽和籽粒霉变。
[1]庞寒,王宽明,杨晓芳,等.2005年小麦吸浆虫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63-64.
[2]刘秋芳,吴峥嵘.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J].种业导刊,2008(2):21.
[3]宋志均.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种业导刊,2012(4):21-22.
[4]王玉玲,刘桂芝,王爱萍,等.少免耕之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52.
[5]吕国强.河南省2007年麦播期病虫草鼠害防治意见[J].种业导刊,2007(10):11-12.
[6]宋玉明,陈金泉.小麦精量播种与管理[J].种业导刊,2007(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