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5-08-15
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国家统计局2014年12月4日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 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根据公告,2014年全国谷物总产量55726.9 万吨,比2013年增加457.7 万吨增长0.8%。谷物主要包括玉米、稻谷、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 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2738.3 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0.7%。粮食产量5385 公斤/公顷,比2013年提高0.2%。
(农民日报)
河南省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2014年12月4日,国家统计局传来喜讯,河南省粮食产量在高基点上实现新突破,总产量577.23 亿公斤,比2013年增产5.86 亿公斤,增幅为1%,实现“十一连增”。沉甸甸的数据背后,饱含着中原儿女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持续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与贡献。
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夏粮总产333.9 亿公斤,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比2013年增加10.38 亿公斤;秋粮比2013年减少4.52 亿公斤,夏盈补秋亏,全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2012年以来,全省已累计建成230.47 万公顷高标准粮田,旱能浇、涝能排,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亩产平均增加近两成。在2014年灾情不断的情况下,高标准粮田为粮食抗灾夺丰收筑就了坚强的防护屏障。
农业专家分析认为,在秋粮略有减产的情况下,全年粮食仍然增产,说明我省粮食生产具备了坚实的抗灾减灾和自我调节能力。但我省粮食产量基数已经较大,粮食增产的弦已越绷越紧。
(河南日报)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4年12月22-23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研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提出,2015年要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法治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继续坚持“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部网)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京成立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近日在北京成立。该联盟是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农(牧)业、农垦科学院共同参与的全国科技创新协作平台。
据介绍,联盟主要有四方面重点任务:加强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夯实农业学科发展基础;加强农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强农业学科前沿与基础研究,抢占战略制高点;加强不同生态区重大科技工程技术研发,促进区域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发展重大问题调研,提出重大战略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
(新华网)
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项目投资初见成效
由财政部、农业部、农发行、中化集团联合发起成立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运行一年多来,业务逐步拓展,在推动种业企业整合重组、转型升级、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4年11月30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已经完成10 个投资项目审批,投资规模达3.50 亿元,带动其他社会资本4.60 亿元。
一是参与隆平高科、农发种业等种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发挥种业基金在种业行业的影响力;二是参股江苏红旗种业和河南秋乐种业等企业,推动产业和资本融合,实现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三是与中种集团、金色农华、江苏种业基金战略协同,参股支持山东鲁研、广东金稻、江苏红旗种业和川单种业等种业企业,带动社会资本进入种业;四是参与爱种网和江苏、安徽地方种业基金等项目投资,创新种业营销网络方式,探索新型财政支农方式。
(农业部网)
农业部明确转基因技术推进路线
我国为保持粮食总量是否会用转基因技术?近日,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回应称,农业部对转基因的态度是坚定的,今后将遵循“先是非食用,然后是间接食用,最后是食用”的步骤来稳步推进。
国新办近日就我国2014年粮食生产形势等情况召开发布会。毕美家表示,农业部对转基因问题的态度一贯而明确,简单地讲是两条:一是在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二是在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
毕美家说,现在全球农业转基因的技术研发态势非常强劲,发达国家全力抢占技术制高点,发展中国家也要积极跟进。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的消费大国,人多地少水缺,旱、涝、病虫害频繁发生,所以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的压力很大。
“在转基因这项新技术上,我们更应有一席之地,抢占制高点。”毕美家说,200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转基因的重大专项,我国的转基因研发态势越来越好。“尤其在转基因抗虫棉方面,目前95%的市场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到目前为止,中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生产。”
“我国将遵循这样的线路——先是非食用,然后是间接食用,最后是食用,这样的步骤来稳步推进。”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才是主粮作物。在这个过程中,农业部一定会依法履职尽责,确保安全。
(黑龙江经济报)
首个农业基因组学国家级单位花落大鹏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合作建设的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在大鹏新区挂牌成立,该研究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国家级公益性研究所,旨在占据农业生物科技前沿,推动农业生物经济的发展。
(南方日报)
农业部启动向境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等网上审批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便民服务水平,农业部决定自2014年12月29日起正式启动向境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向境外提供食用菌种质资源、向外国人转让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网上审批工作。
自2014年12月29日起,申请人可登陆“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系统”(网址:http://xzsp.moa.gov.cn)提交向境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向境外提供食用菌种质资源、向外国人转让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申请,并按《向境外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审批标准》、《向境外提供食用菌种质资源审批标准》、《向外国人转让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权或品种权审批标准》的要求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网上申请和纸质材料申请都符合要求的,农业部将按规定的程序和承诺的时限办理。
(中国种业信息网)
全国种子可追溯查询平台上线
农业部种子局在中国种业信息网上建立了全国种子可追溯试点查询平台(www.seedchina.com.cn),2014年12月21日起进行试运行。从此以后,农民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直接输入相关产品追溯代码或通过智能手机查询,辨别种子真伪。
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吴晓玲说,“通过开展种业全程可追溯管理,让农民能买到放心种子,让假冒伪劣和套牌侵权种子无处可藏。平台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将逐步扩大参与追溯的企业和品种数量,最终实现全覆盖。”
“在这个平台上,可实现种子信息的全程可追溯,与试点企业追溯系统实时对接,实现对试点品种基本信息,包括品种名称、包装式样、审定编号、适宜区域、企业资质等的查询。”种子局市场监管处处长谢焱说,“试点企业可以做到对试点品种从基地制种、加工包装到发货配送、终端销售等环节全程可查询。”
(中国种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