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2015-08-15王艳
王 艳
(葫芦岛市明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葫芦岛 125007)
1 玉米青枯病发生流行情况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腐病或茎基腐病,是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重要土传真菌病害。发病率一般为10 %~20 %,严重的达60 %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 d,快的2~3 d。
玉米青枯病是世界性玉米病害,在我国近年来发生严重,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一大病害,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北京、广西、湖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发生。1981年玉米青枯病在河南省大发生,全省受害面积6.67 万hm2以上,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 %~90 %,甚至绝收;1985年河北省涿鹿县发病面积在0.67 万hm2以上,减产0.75~1.5 t/hm2;1987年吉林省怀德、榆树、扶余等县,因此病减产达0.75 亿kg;1988年广西省扶绥县,在秋玉米上大发生,面积达0.47 万~0.53 万hm2,发病率为70 %~80 %,损失严重;2014年河南省玉米青枯病又一次大发生,尤其是在黄河以南,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 %~90 %。
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但在生长前期侵染,故防治宜早不宜迟。
2 玉米青枯病症状表现
青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在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玉米青枯病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首先是根系发病,局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状,最后根变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拔起病株叶片自上而下呈水渍状,很快变成青灰色枯死,然后逐渐变黄果穗下垂,穗柄柔韧,不易掰下,籽粒干瘪,无光泽,千粒重下降。
3 玉米青枯病发病原因
玉米青枯病在各地分离出的病菌不同,因此各地对青枯病病病原菌定论不同,有人认为是由真菌镰刀菌引起的,也有人认为是由真菌腐霉菌引起的,还有人认为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复合侵染形成的。实际上这三种情况都存在,镰刀菌和腐霉菌二者都能浸染引起玉米青枯病,只是环境不同,主次不一,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而已。
4 玉米青枯病发病条件
青枯病发病的轻重与玉米的品种、生育期、种植密度、田间排灌、气候条件等有关。
4.1 气候条件
玉米青枯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环境条件下,7-8月份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时,玉米青枯病发生严重,因为此时降雨满足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从而导致9月上旬抗性弱的玉米品种在乳熟阶段大量发病。
4.2 生育时期
玉米在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青枯病,这是由于植株在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但到灌浆、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遇到较好的发病条件,易大量发病。
4.3 栽培管理
连作条件下,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易使植株受侵染,从而导致青枯病的发生。
4.4 品种
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适期晚播或种植中晚熟品种可延缓和减轻发病。
4.5 生长环境
一般平地发病轻,岗地和洼地发病重。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生长健壮的条件下玉米发病轻;沙土地、土质脊薄、排灌条件差、生长弱的条件下玉米发病重。
5 玉米青枯病防治对策
5.1 选育抗病品种
从自交系选育试验到品种鉴定试验,育种家们要严格选择,坚决淘汰不良品种,并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培育多抗性品种。
5.2 种子处理
使用种子包衣剂。种子包衣剂中含有微量元素和杀菌成分,既能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又能抵抗病原菌的侵染。种子包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1/40~1/50。
药水灌根。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甲霜灵400 倍液或多菌灵5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5 L,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3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多施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合理密植,及时中耕排涝,创造有利于玉米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清洁田园,及时摘除底部病叶,收获后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害初侵染来源。
另外,玉米青枯病病菌属弱寄生菌,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生长衰弱时才大量发病。施用锌、钾肥可使玉米健壮生长,能大幅度提高玉米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具体方法是:玉米幼苗期用锌肥22.5~30 kg/hm2、钾肥150~225 kg/hm2,混合后穴施。
5.4 加强技术指导
制定主要病害防治指标,做好预测预报,及时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
5.5 科学用药
在玉米各个生育时期严防各种病害发生,使植株健壮,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苗期多雨时,应及早喷施多菌灵、禾果利防治苗枯病、纹枯病。偏旱年份,及时喷施蚜虱净、大功臣等防治蚜虫、灰飞虱等传毒介体。在粗缩病、矮花叶病等发生初期,及时喷施病毒A、OS-施特灵、菌毒清等。7月份以后,用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药剂喷雾,10~15 d 一次,连喷2~3 次,可兼治多种病害。在锈病、纹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可用禾果利、粉锈宁防治。
[1]席章营,任和平.玉米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2(3):76-80.
[2]宋佳兴,吴川,朱瑜,等.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9):87.
[3]张培坤.玉米青枯病研究进展概述[J].广西植保,2001(2):19-20.
[4]温瑞,黄梧芳,康绍兰,等.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1):53-56.
[5]刘爱国,张成和,石洁.玉米杂交种对多种病害抗性鉴定结果初报[J].华北农学报,2000(15):85-89.
[6]梅丽艳.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研究现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5):35-37.
[7]李文纯,徐东春,周文伟,等.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2005(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