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流域油橄榄栽培技术
2015-08-15袁桂芳
袁桂芳
(舟曲县林业工作站,甘肃 舟曲 746300)
油橄榄又名青果、齐墩果,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有较高食用价值,是重要的天然优质食用木本油料资源,经济价值高。我国从20 世纪60年代起开始油橄榄批量引进并试验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植物学特征
油橄榄为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 m,树皮灰色,枝灰色或灰褐色,近圆柱形,散生圆形皮孔,小枝具棱角,密被银灰色鳞片,节处稍压扁。叶片革质,披针形。花芳香,白色,两性,果椭圆形。花期4-5月份,果期6-9月份。
多年引种试验表明,油橄榄在中国的适宜生存条件为:年均温度14~18 ℃,1月平均温度2.1~10.9 ℃,最低温度-0.8~-9.4 ℃,年降雨量400~1 200 mm,年日照时数1 800~2 000 h,不能低于1 500 h,最适宜土壤为含钙量较高的砂壤土,pH值在7~8 之间。
2 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条件
白龙江位于甘肃省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发源于碌曲的郎木寺,流经迭部、宕昌、武都、文县,在甘肃省内河长450 km,流域面积约2 174 km2,白龙江流域海拔最高4 920 m,最低550 m,坡度一般为30°左右。受地形高差悬殊以及植被诸多等因素影响,气候变化复杂。一般除河谷地段比较干热外,白龙江流域以温凉湿润、冬寒夏凉的山地气候为特征。白龙江沿河谷地带海拔均在1 000 m 左右,年均温度15 ℃左右,7月平均温度25~27 ℃,1月平均温度0~3 ℃,无霜期250~280 d,年降水量600~900 mm,年日照时数1 842 h,极端最低气温-10.2 ℃,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壤类型有栗钙土、高山草原土、褐色森林土、棕色森林土及棕色灰化土。适宜种植多种经济林木。
根据油橄榄适宜生存条件要求及主产区陇南市油橄榄种植区自然与生产条件,最佳适宜种植区分布在白龙江、白水江1 300 m 以下低山河谷地带。甘肃甘南地区的舟曲县沿白龙江及拱坝河流域海拔1 300 m以下的低山区域,以及河谷地带,有较适宜的土壤、海拔及气候条件,在常规或中等集约程度的栽培条件下,能达到甘肃陇南油橄榄主产区的平均植株产量。
3 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全球栽培的油橄榄品种约有500~600 种,广泛栽培的约100 种以上,甘肃陇南地区多年的引种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表现早产、丰产的品种有莱星(Leccino)、弗奥(Frantoio)、皮削利(picholine)、皮瓜尔(picual)、鄂植8 号、城固32 号和九峰6号。其中皮削利1997年坐果率为90 %,平均单株产量442 kg,达到了原产区的高产水平。应根据甘肃白龙江流域的降水、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等进行栽植品种配置。
3.2 育苗技术
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采取扦插育苗的方法,不仅能够保持油橄榄母体的优良特性,同时具有性状变异小、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育苗周期短的特点。目前普遍采用的扦插方法有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两种,其中硬枝扦插较为常用。
3.2.1 插床准备 选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做成宽1 m、长6~7 m 的插床,床底填8~10 cm 的灶土、园土或马粪,上层填上用70 %河沙与30 %褐土配成的插壤。在扦插前一周,用3 g/L 的高锰酸钾对插壤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3.2.2 插条准备 插条的质量是成活的基础,在油橄榄优良单株1~2年生枝条上,剪取生长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然后将其剪成6~10 cm 长、保留3~4 个芽、顶端留叶1~2 对的插条。插条上、下剪口以平剪为好,上剪口距第一节2~3 mm,下剪口紧靠基部的节。
3.2.3 扦插 油橄榄的扦插育苗一年四季均可进行,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主要以秋季扦插为主。秋季扦插在9月中旬至10 中旬进行,其优点是当年生枝条来源丰富,第二年春天生根早,苗木生长期长,生长健壮,移栽成活率高。
扦插前将插床疏松整平,扦插采用直插法,深度为插条长度的2/3,株距为3 cm,行距为5 cm,扦插密度为500~1 000 株/m2。
插后管理是扦插成败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是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以满足插条生根所需条件。适宜油橄榄扦插生根的条件是插壤温度22~27 ℃,气温18~22 ℃,空气相对湿度80 %以上,以及适当的光照和良好的通气状况。
白龙江流域多采用双层塑料膜加草帘调节环境因子。调节湿度时,当气温超过27℃时,可用草帘全部遮光并揭开插床两端进行通风,或用人工喷雾的方法进行人工降温。4月中旬气温升高后,可除去大棚塑料膜、草帘,并将两端压紧、压实,保持棚内湿度。根据插壤及插条叶面水分状况及时浇水。插壤保持湿润即可,切记长期积水,以免烂根。光照调节应在扦插初期用草帘全天覆盖,透光度保持在20 %左右;当愈伤组织形成至生根阶段,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揭盖草帘,晴天于上午10 时至下午4 时覆盖草帘,其他时间揭开;阴天和晚上覆盖草帘。苗木移栽前,应揭去拱棚内的塑料膜和草帘,盖上遮荫网,中午气温升高时适时适量喷雾,炼苗两周后即可移栽。
3.3 栽植技术
3.3.1 坑穴栽植 在甘肃白龙江流域及拱坝河流域的陡坡山地,油橄榄栽植多采用水平阶整地,沿河川的水地一般采用株行距4 m×5 m 的坑穴栽植法。对水平阶或反坡梯田内的土壤采用全垦或带垦等方式进行深翻,深度为30~40 cm,并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对土壤进行改良,保持土壤中钙含量。
挖穴时间最好是秋挖春栽,以利于土壤充分熟化和保墒。栽植时应施入足量农家肥,每穴施入量为50 kg 左右,施入的肥料要和表土充分拌匀,肥料应施在穴深50 cm 以上的地方,以利于幼树根系充分吸收。
3.3.2 栽培密度 栽植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栽植密度依品种特性和品种间的搭配而定。种植点的配置方式要以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便于间作和管理操作为原则。配置方式以三角形配置、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为宜。
油橄榄适宜深挖浅栽。栽植时先在穴底填上表土50 cm,踏实,再把苗木置于穴中央。要求高出穴面20 cm,堆成土丘状,使整个穴面呈半球形,主干周围高,外侧低,避免造成积水烂根。
3.3.3 移栽 选用地径1.5 cm 以上,根系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两年生以上的大苗、壮苗进行栽植。苗木出圃时应进行检疫、消毒,剪除病虫枝、叶,确保检疫对象不传入传出。
栽植时应选择在阴天进行,栽后及时浇水,并在树根盘内覆草或小石子保墒,树干旁设立支柱,防止风吹摇动,影响成活。
3.4 土壤管理
油橄榄根系需氧性强,最忌根系土壤板结、坚实不透气,因此,土壤管理是油橄榄各项管理的重点。
在油橄榄幼树期可间作豆科牧草类植物作绿肥,如箭舌豌豆、草木犀、毛叶苕子等。绿肥植物在生长期可进行多次刈割压青或覆盖树根盘。在每年春季(3月份)和秋季(9月份)结合整地和翻压绿肥对土壤进行全面翻耕,同时于每年5月、7月和8月各松土一次,松土深度为5~10 cm。除草要除早、除小、除了,做到有草必锄、雨后必锄、灌水后必锄。
3.5 肥料管理
油橄榄生长发育与结果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为氮、磷、钾、钙。油橄榄以施有机肥为主,在生长期追施氮、磷钾、钙、硼肥等。有机肥营养齐全,对改良土壤结构、调整土壤酸碱度、加速植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起重要作用。缺少氮肥时油橄榄不能完成花芽分化,只长树不结果。缺磷会使植株新陈代谢失调,生长缓慢,推迟结果。缺钾会使植株抗逆性减弱。缺钙则影响根系发育,引起花芽脱落,根系腐烂。硼对于油橄榄花粉形成、花粉管伸长有重要作用,缺硼时引起植株顶芽和花蕾枯萎脱落。
施肥一般施基肥和追肥,基肥在秋、冬季各施一次。追肥在生长期进行两次:第一次追肥应在萌动期和花芽分化期,于每年2-3月份进行;第二次在夏梢生长期和果实膨大期,于每年6-8月份进行。追肥应选氮、磷、钾速效混合肥为宜。另外生长期还可进行叶面补充施肥,用尿素和过磷酸钙溶液,或磷酸氢钾和硼砂溶液,每10~15 d 喷施一次。
施肥方法根据油橄榄根系分布特点进行。一般有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树根盘撒施、叶面喷施等方法。
3.6 灌溉
油橄榄在各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水,需水量大,而白龙江流域年均降水量为500 mm,因此需要通过灌溉补充部分水分。该地区冬季是降水量少的干旱季节,这与原产地冬雨型气候相反。而春季正值油橄榄花芽分化、开花、坐果期,因此春、秋、冬各季应适时适量灌溉。
第一次灌水应选择在开花前3 个月,第二次灌水应在开花前1 个月,第三次应在开花后20 d 左右,第四次应选择在硬核期(8月上旬),第五次选择在油脂形成期(9月份)。灌水后要及时进行松土或以树根盘覆盖,以利透气保墒。降水集中的地方应及时开挖排水沟,切忌积水。
3.7 病虫害防治
经调查,油橄榄病虫害在白龙江流域地区有20 种,其中虫害15 种,病害5 种。主要虫害有柑橘粉蚧、橄榄疫蚊、甘橘凤蝶、红蜘蛛、橄榄果蝇等,病害有生理性黄化病、缺素性黄化病、炭疽病等。主要防治方法有农药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
[1]王志禄,金朴.武都引种油橄榄气候生态及应用研究[J],陕西气象,2000(2):24-25.
[2]周汉民,邓煜.陇南地区发展油橄榄产业的思考[J],甘肃林业,2002(4):17-18.
[3]张耀甲,彭泽祥,张国樑,等.特有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J],甘肃科学学报,1998(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