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15-08-15李艾琼
文/李艾琼
随着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趋于多元化,单位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不适应性越来越明显。如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规模不断壮大,但由于资产管理没观念陈旧、手段落后造成账实不符、资产流失等问题严重,本文就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一简要分析。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等各项经费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取得的,因而无偿地使用这些固定资产,其不计提折旧及相关的成本核算。因此,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观念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只注重购置资产,忽略资产的使用管理,致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式落后,制度不够完善,使管理工作无法落实。
(二)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
我国一些事业单位是以账物分管方式来对固定资产分类归口管理。由于分管的各职能部门职责没有十分明确,或虽职责明确但却难以落实,如一些部门只对固定资产造册登记但不对其使用、转让、折旧报废、维护清查等行为进行日常管理,使资产管理工作名存实亡。此外,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有些资产管理人员不是专职的导致管理部门形同虚设,他们的主要工作并非对资产进行管理,单位也不对该管理行为加以考核,使得资产管理各项资料不完整。
(三)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严重
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资金来源有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及融资贷款等多种方式,由于缺乏统一的调控、规划,一些部门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导致盲目、重复购置,有的部门为了自身使用上的方便对所配置的资产片面追求 “高、精、尖”、“小而全”的思想,资产的购置既没有事先制定计划,也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这些资源不能在有需求的部门间实现共享,使其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造成资金浪费严重。有些设备甚至是因人而购,一旦其调离本岗位设备就没有人使用,造成资产闲置。
(四)账实不符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善,有的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需要全部付清款项后才能验收入账,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采用预付部分货款的形式购买设备,工程建设项目已竣工验收但工程款在后续若干年内付清,从而导致设备与房屋已投入使用多年而入账手续长期未办理的现象。一些固定资产在毁损报废及变价处理时不按既定的审批程序,有的资产虽有账目但其实物早已不存在。此外,一些部门在撤并或相互调用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导致盘点时实物所在部门与账目登记的使用部门不一致。资产保管人员变更时没有办理交接手续也容易造成账目不清及相关资产的流失。
(五)财务管理观念、手段落后
有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导致财务管理未能满足资产管理要求。在固定资产投资、购置中,财会部门通常对资金筹措、预决算比较重视,忽视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与核算方面的制度建设,更不用说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此外,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但管理软件主要功能是统计及数据库管理方面,无法对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只能在一个部门内独立运行,且不能与财务部及资产使用部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改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片面认识,单位领导应带头重视对资产管理,扭转重钱轻物的倾向,向管理要效益并通过管理使资产在单位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效能。单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与业务水平;采用现代的管理方式替代传统的管理手段、方法,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改进会计核算方式,对一些特殊事项按资产投入使用即相应增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二)健全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
要管好固定资产从根本上离不开严格的制度,因此,应从建章立制入手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处置的管理,它是整个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根据地方政府及财政部发布的相关的财政法规制度并结合自身管理现状制定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办法,实现资源共享,盘活存量控制资产流失。资产管理需要一支有责任心、有较高觉悟、有一定专业水平的管理队伍。因此应注重吸纳一些敢于较真的财经专业人员充实管理岗位,并保持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其人员变动须在相关人员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经资产管理部与财务部签署意见。平时应加强业务技能指导与培训,做好管理工作评估和考核评比。
(三)利用信息化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适应事业单位发展,通过数字网络建立资产管理平台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时多维的监管,确保每一项资产来源、去向明晰,避免资产流失。同时,还可实现不同管理、决策者在任何地点经授权对资产的同步管理与多维沟通,确保信息对称和畅通,解决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系统提供的信息也有利于盘活存量、减少重复资产购置,做好相关统计分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四)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事业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采购保管与使用核算各环节的日常管理工作,认真做好资产管理部与使用部门及财务的对账工作。做好资产清查,细化存量资产管理,对其合理利用情况进行考核调研,逐步通过定性、定量指标构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部门资产使用效能进行评定,促进各部门改善资产的管理,为下一年预算合理制定提供依据。
建立闲置固定资产资产调节管理库,加强闲置资产管理。单位应及时将各部门闲置不用的资产进行统一归库管理,根据其他部门需要提出申请后再适当调剂,充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为有效防止人为降低报废标准、随意处置固定资产资产,相关资产达到报废年限时要抓好相关资产的报废认定,严格按照固定资产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和手续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使固定资产在进行报废处理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对于已报废资产单位应实施集中建账管理,使用部门未经同意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不得擅自拆除报废资产,以确保资产完整、防止人为降低资产报废标准随意进行处置事件的发生。在处理报废资产时资产管理部应会同纪检审计、财务等通过询价招标等公开处理方式增加操作过程透明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加强审计监督
事业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组织内、外部审计机构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利用率情况进行审计,尤其是对一些大型设备经济效益进行审计。同时,设备在采购过程中要实行对外公开招标以降低采购成本,并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达到维护事业单位的利益,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管理中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并对其开展符合性测试、检查相关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固定资产账目与实物相符、账目与账目相符、账目与固定资产卡片记录相符,促使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总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其管理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整个管理水平。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配置资源,科学管理、使用、调配固定资产可以提高事业单位效益,促进单位快速发展。
[1]蒋泽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9(15).
[2]何宝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