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及其影响分析研究
2015-08-15张鹏娟
文/张鹏娟
一、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简介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主要是企业在进行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应当收回而尚未收回的货款和代垫款项,它是交易双方在诚信的前提下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也是企业流动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来源是赊销。其特点是销售和收款时间不一致。
(二)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
为了减少企业的应收账款,避免过多呆账、坏账的产生,企业需要通过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是指企业为了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性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款政策三个方面。
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和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应收账款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属于客观因素,企业很难控制和预测,而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属于主观因素,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信用政策来控制应收账款的水平和质量。如果企业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则可以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但同时也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和坏账风险;反之,若企业采取严格的信用政策,虽然可以降低收账成本和风险,却可能减少客户群,从而影响企业利润。因此,在保证企业利润的情况下,制定出最佳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是由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状况所决定的。
二、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权责分配不清,坏账损失严重
企业通常认为,应收账款是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出了问题就单纯追究销售部的责任,与其他部门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应收账款能不能收回来,我们不参与。这种做法使得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仅局限在一个部门的范畴,难以调动其他的部门参与管理。由于没有专门负责信用管理的部门,当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加上企业没有明确的收款责任,造成账款不能及时催回,这些都会加重坏账损失的几率。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合理
大部分的企业缺乏应收账款管理的监控制度。一方面,在赊销行为发生前没有对应的资信审查制度,其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赊销时只是凭借主观经验判断或者人情进行,而没有科学合理的赊销政策。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没有及时的对赊销情况进行账龄分析,从而导致应收账款项目累积过多。企业对账款进行财务管理时,也常常因为会计核算失误出现问题。比如财务管理人员记账时项目标注不明确,导致应收账款项目的客户不明确,时间久了,找不到应收的对象,因此随意冲账现象经常出现。甚至有些关系客户,因交易量不大而不能及时入账,导致账务遗漏的现象也时常发生,也导致一个客户有多个明细科目。
(三)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
对客户的信用考察是确定客户信用标准的前提条件,在销售前企业要对客户有个充分的了解,如果了解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根本没有考察,就不能确定客户的信用度,一旦盲目进行赊销,必然会提高坏账的几率。而恰恰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还没有掌握先进的信用管理方法,从而对风险客户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许多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在交易中仅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现象,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未弄清客户资信程度的情况下,就急于和对方成交,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就会产生呆账。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在企业的整个运营系统中,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如何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监控,降低企业不良债权的产生等已经成为我企业管理中一项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明确应收账款管理职责,加强信用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包括对应收帐款的管理以及与企业发生业务关系的所有主要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征信和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只是销售部门的事,而是需要企业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建议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明确划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各部门合作协调关系,保证及时回收欠缴货款。比如由销售部制定信用政策,由财务部负责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由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反馈,这样就能够控制和防范信用风险产生,对坏账损失可以起一定制约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在实际情况中,我国企业一直致力于对应收账款的催缴清款,这属于事后管理的范畴,不但费力而且效果不佳。企业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改变这种被动落后的局面,规划好事前信用政策、做好事中管理、处理好事后收账工作,形成一整套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健全审批制度
企业发生的每一笔销售和收款业务,都应经过认真的审批,经审批确认后,方可作为应收账款入账,以避免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例如在交易前,销售部门应根据市场状况和企业以往的交易情况(有无坏账损失),谨慎地对购货企业进行评估和审核,若符合赊销的发放资格,则给予企业赊销。再由财务部门依据企业的资信情况和偿债能力,对应收账款数额进行审批,力求将应收账款的数额控制在企业可偿付的范围内。一旦交易达成,就对该笔应收账款记入会计账簿。另外,交易发生后每隔一段时间,就由相关负责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收回款项的数额要完整地记录在会计账目内。这样通过严格的审批,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应收账款的数额。
2. 加强应收账款日常动态的管理
企业应当对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跟踪与记录,以便及时掌握应收账款情况,作出科学决策。当应收账款业务发生后,企业财务部门应每隔一段时间向企业负责人员,相关部门,领导高层传递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一般是一月一次,提示和催促上述有关人员及时催收。对于超过还款期限仍未结清的应收账款的动态信息,其通知时间要更短,以使负责人员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情况有细致的了解,增强他们压力感和责任感,保证资金的及时收回。
3. 制定应收账款监督制度
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可以利用账龄分析表。账龄分析表是一张能显示应收账款在外天数的报告,由应收账款账龄、账户数量、金额等要素构成。通过对账龄分析表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如下情况:(1)所赊款项中有多少款项实在信用期限内,对于在信用期的欠款属于是正常的。至于到期后能否正常收回,还要根据当时的局势而定,因此及时的监督是很有必要的。(2)所赊款项中有多少账款超过了信用期,所占比例是多少,分析超过信用期的款项未收回的原因,分析有多少是客户无法偿还而转为坏账。
(三)建立风险转移机制
一是可以采取资产流动性上的转移。当企业不能及时回收账款时,可以考虑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因为应收票据有更强的追索权,而且应收票据到期前可以背书转让或贴现,与应收账款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坏账风险。二是对象上的转移,企业可以通过抵押或让售业务来实现应收账款的变现。应收账款抵押是企业以应收账款作为担保,从银行等金融机构预先取得贷款,当客户将赊款归还给企业时再转交给金融机构,作为贷款的归还。应收账款让售是企业将应收账款出售给从事此项业务的代理机构以取得资金,客户还款时直接将钱款支付给代理机构。如果客户没有还款,而产生还账,企业不用承担后果,而是将坏账的风险转嫁给金融机构。
综上,企业的运营管理,一定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从而降低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