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C在高校专项经费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2015-08-15东南大学财务处王绍灵
东南大学财务处 王绍灵
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是国家教育经费中设立的一项专项资金,用于改善中央直属高校的办学条件。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项目申报准备工作不充分、重立项轻论证、预算执行不力,财务管理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制度等现象,使得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普遍偏低。高校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多半停留在对财务指标的考核评价,绩效评价指标单一、绩效评价结果不全面,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学校真实的管理情况。因此,亟需一种科学又切实可行的方法对专项资金的投入绩效进行评价。
一、BSC如何运用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绩效考核
平衡计分卡(BSC)是由卡普兰和诺顿于90年代初提出的,其不仅是对财务和非财务业绩指标的收集过程,而且还是为完成战略目标驱动的自上而下的过程。BSC建立了一个综合的业绩评价框架,把战略目标转化为一套条理分明的业绩评价体系,把目标愿景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BSC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避免短期行为,强调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一)利用BSC实施战略规划 每个高校都有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包括学校的战略定位、发展愿景、目标和指标。BSC以高校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规划为中心,从四个层面确定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绩效指标,根据房屋修缮类项目、设备购置类项目、基础设施维修类项目的不同对指标进行分解和取舍,然后转换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项目目标,增强项目绩效目标与高校战略目标的相关性,真正体现为高校战略规划的思想,通过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保障高校战略的有效执行。
(二)利用BSC优化资源配置 要实现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优化配置,就不能仅关注某一时点的成效,更应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在的价值创造能力。BSC有助于平衡资源基本配置与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克服管理者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的行为,从而有利于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效率。
(三)利用BSC实施全面绩效评价 一直以来,对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绩效的管理侧重于目标管理,即注重结果、不问过程,注重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业绩指标,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规划,这些都不利于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绩效的全面评价。通过BSC管理工具,达到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的平衡,目标实现与内部控制流程的平衡,结果衡量与未来业绩衡量的平衡,实现对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效益、效率等各方面进行动态追踪评价。因此,BSC工具是一种多角度的评价机制,可以满足髙校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全面性的需要。
二、基于BSC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使命,因此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绩效评价BSC的基本模型、具体内容以及因果关系链突出的是成效和管理,注重学校总体发展和社会效益。具体评价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财务层面 包括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预算执行情况,是否存在预算进度慢、随意改变资金用途的情况;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准确、真实、完整,每笔经费是否按照预算严格审核,按预算合理使用,各种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招投标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虚列项目支出的情况,项目结转结余资金情况是否真实等。
(二)成效层面 主要包括项目产出和项目效益。根据专项资金使用方向,按修缮类、设备购置类、基础设施改造类分设指标。(1)修缮类。项目产出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完成情况,对建筑物的修缮和使用情况,验收及交付使用的及时性等方面的情况。实际建设成效与计划建设成效的对比情况,项目实施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硬件条件的改善情况,验收及交付使用的及时性等方面的情况。项目效益主要包括可持续影响和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情况。项目的实施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受众群体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2)设备购置类。项目产出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完成情况、硬件条件的改善情况、设备购置及投入使用的及时性等方面的情况。实际建设成效与计划建设成效的对比完成情况,对教学、科研等方面硬件条件的改善情况,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情况。项目效益主要包括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水平的提升情况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情况等。(3)基础设施改造类。项目产出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完成情况、校园整体环境的改善情况、验收及交付使用的及时性等方面的情况。实际建设成效与计划建设成效的对比情况,项目实施对高校整体环境的改善配套情况及整体运行保障情况,项目完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的情况等。项目效益主要包括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项目实施在节能环保、优化布局、条件保障、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持续影响情况及受众群体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
(三)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主要包括项目决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一是项目决策,主要包括决策依据和决策程序两方面。其中,决策依据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的计划性和规划的合理性等方面的情况,项目的实施是否纳入高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或年度预算,项目实施单位是否针对项目制定了具体实施规划或时间表等;决策程序主要包括项目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和系统性等方面的情况,项目的执行、调整是否符合相关管理办法,项目单位决策程序是否系统、科学、完备。二是项目组织实施,主要包括项目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和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制定的相关项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效执行了相关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相关部门分工是否明确、有关工作人员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项目执行与实施方案的一致性,项目调整的规范性,对项目的管理、检查与监督等。
(四)学习与成长层面 包括培训与再教育人次数和吸引、留住高水平员工人数、对员工满意度的考核。
三、BSC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健全BSC指标体系 BSC不仅仅涉及财务指标,还涉及非财务业绩指标。高校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可量化的指标较少,而非财务性指标较多,因此设计非财务性指标时应从教学管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着手,听取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正确选取不能量化指标,做好权重的配比并及时修订和完善。
(二)BSC的实施应稳步推进 BSC考核管理模式是全新的绩效管理模式,而在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无论是在体系设计上,还是在指标的选取上,以及在具体考核的应用上,通过不断调整、修订、完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促使平衡计分卡在高校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全员参与、团结协作 BSC具有全员性,是一项复杂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高校的绩效管理中引入平衡计分卡,这就需要全校由上至下统一认识、充分讨论和沟通,让全体员工了解BSC整个布局与运行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与组织结构的有机结合;通过各部门的有效协调,做到部门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提高效率。BSC的有效运用离不开全体员工的支持和部门之间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