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河州南部地区渔业综合开发

2015-08-15普树开

云南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红河州养鱼全州

普树开

(红河州水产工作站,云南 蒙自 661199)

红河州南部山区(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屏边、河口6县)是集边境地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区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教育发展缓慢,社会发育程度低。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全州450万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更是红河州委、州政府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心和决心。《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部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指出:“要把加快红河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作为统筹南北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虽然先后出台了许多支持南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产业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制约全州快速发展的障碍,也是全面建成红河小康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大南部山区综合开发,推动南部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才能确保南部地区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1 发展现状

2013年,红河州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屏边、河口等南部六县发展水产养殖面积733.33hm2,占全州的5.3%;稻田养鱼面积23200hm2,占全州的80.9%,比2012年增长2.7%,其中,元阳5533.33hm2、红河5533.33hm2、金平3733.33hm2、绿春4133.33hm2、屏边4133.33hm2、河口133.33hm2,仅利用了南部梯田的34%,水产品产量9023t,渔业收入1.1亿元;发展冬闲梯田养鱼面积12666.67hm2,占全州的86.5%,比2012年增长3.3%,其中,元阳2200 hm2、红 河3066.67hm2、 金 平2400hm2、 绿 春2666.67hm2、屏边2333.33hm2、河口33.33hm2,仅占南部梯田的18%,产量6235t,渔业收入7482万元。水产品产量25000t,占全州的35.1%,比2012年增长4.2%;渔业总产值3.1亿元,占全州的28.0%,比2012年增长6.9%。

元阳、绿春、金平三县电站库区网箱养鱼面积81000m2,占全州的49.2%,比2012年增长5.2%;产量6740t、产值8088万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4.7%。

2 目标任务

2.1 推广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既可保水增肥,以生物除虫防病,节约农药、化肥,降低种稻成本,促进稻谷增产,又可充分利用稻田生物饵料生产生态水产品,实现稻鱼双丰收,解决南部山区、半山区群众吃鱼难增收难的问题,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充分利用南部梯田资源优势,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广生态养鱼,结合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意识,创“梯田生态鱼”牌子,逐步提高知名度,延长生态鱼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梯田生态渔业产业化经营,推行健康养殖高产技术。计划至2017年推广稻田养鱼面积4万hm2,占南部梯田面积的60%,其中,建设稻鱼工程示范区面积4000hm2、亩均产鲜鱼70kg以上、农民亩均养鱼增收1750元,带动大面积稻田养鱼推广3.6万hm2,亩均产鱼25kg,农民亩均养鱼增收625元。

2.2 推广冬水田养鱼

利用冬闲梯田(冬水田)冬季保水闲置的特性养鱼,不仅能生产一定数量的生态水产品,还可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梯田综合效益。计划至2017年推广冬水田养鱼面积2万hm2,占南部梯田面积的30%,亩产鲜鱼35kg,农民亩均养鱼增收875元。

2.3 电站库区生态养殖

1)充分利用电站库区资源,加大增殖放流和发展生态网箱养殖,加快电站库区渔业及资源保护。电站库区渔业按养殖方式可分为网箱养殖(投饵网箱养殖和非投饵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增殖放流等不同方式。针对网箱养殖对电站库区环境影响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控制网箱规模;②规范养殖、科学投饵、品种搭配;③慎重用药,尽量施用高效、无毒等无公害“绿色渔药”。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弱库区投饵网箱对养殖水体环境的不利影响。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养殖,坚持渔业发展与生态养护、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渔业发展理念,就可实现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计划至2017年红河干流、李仙江、腾条江发展电站库区生态养殖6666.67hm2,产量4.1万t,产值5亿元。按水域面积的0.3%比例规划,发展投饵网箱养殖面积20hm2,品种主要以单性罗非鱼、鲤鱼、青鱼、大口鲶等为主,产量2.8万t,产值3.4亿元;按水域面积的1%比例规划,发展非投饵网箱66.67hm2,主要投放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适当搭配刮食性鱼类(如鲮鱼),产量1.2万t,产值1.4亿元;通过开展增殖放流,实现库区捕捞天然水产品产量1000t,产值0.2亿元。

2)开展增殖放流。电站库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品种必须是原种或者原种子一代苗种,严禁向库区放流杂交种、转基因种、外来物种及其他种质不纯的物种。增殖放流种类以水域原有土著鱼类为主,如元江鲤、斑鱯、巨魾、墨头鱼、暗色唇鱼、鲮鱼、白甲鱼、倒刺鲃及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以净化库区水质。放流数量根据电站库区鱼类区系组成、增殖放流品种现存量、库区饵料资源及库区自然环境条件确定,一般每亩水面放养5~10尾原有土著鱼类,以后根据库区鱼类生长速度、资源量等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滤食性鱼类放流数量主要根据库区水质状况确定,一般每亩水面放养大规格鱼种(10cm以上)10~15尾。

3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1 优质苗种繁育场建设

在南部各县建设苗种繁育场,就近就地解决南部山区梯田生态鱼养殖所需鱼种,提高鱼种成活率,降低梯田生态鱼养殖成本。

3.2 梯田生态鱼加工厂建设

在适宜区域建设梯田生态鱼加工厂,努力挖掘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优秀饮食文化,继承、发展和弘扬在水产品加工烹饪方面的工艺及方法,结合梯田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意识,打响生态鱼牌子,延伸生态鱼产业链,提高生态鱼附加值,推进生态渔业产业化经营。

3.3 电站库区涉渔产业发展

电站库区每年至少可生产4.1万t生态水产品产量,渔业产值5亿元,既是库区农民移民增收致富的客观要求,又是解决库区移民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还可带动涉渔加工、运输、商贸流通、旅游开发、休闲渔业、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展农民、移民就业和增收渠道,有望形成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化解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南部地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原因,南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偏低,经济基础依然薄弱,渔业投入与渔业发展不相适应,建设投资较北部地区高,基础设施改造更新慢,具体表现为渔业养殖零星分散,单产较低。2013年南部6县池坝塘养殖面积530.67hm2,占全州池塘面积的17.9%;产量1710t,占全州池塘产量的7.1%;平均亩产214.8kg,远低于全州池塘平均亩产543.7kg的水平。水库养殖面积176.67hm2,占全州水库养殖面积的3.5%;产量345t,占全州水库产量的4.9%;亩产130.2kg,低于全州水库平均亩产153kg。稻田养鱼平均亩产25.9kg,冬水田养鱼平均亩产32.8kg,亩产低于全州30kg、34kg水平。

4 对策措施

4.1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各级政府要把南部山区渔业发展列入议事日程,纳入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列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把南部山区渔业发展作为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家园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做好,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检查督促到位,在政策、投资、税收、信贷、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促进南部山区百万亩渔业健康持续发展。

4.2 增加投入,加大推广力度

一是财政每年应拿出一定数额资金补助梯田生态鱼养殖的鱼种费用,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户大力发展梯田生态鱼养殖,提高梯田的综合效益。二是引导社会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和国有、集体(企业)、个人(农渔民、渔业老板、渔业经纪人等)参与投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个人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三是随着“企业+农户”渔业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州级财政每年补助梯田生态鱼养殖的鱼种费用逐步退出,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渔业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四是建议州政府每年从州级财政列支200万元作为南部山区渔业发展的技术培训和推广资金,确保南部山区渔业养殖技术推广落到实处和渔业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使之成为促进南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4.3 样板引路,加快发展

各县要扶持建设一批新型梯田生态鱼养殖示范样板,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梯田生态养鱼。因地制宜,围绕种养模式改进、适养品种选择和技术提高,进行对比试验,总结经验和技术,探索发展规模化梯田生态养鱼的方式方法。在梯田养鱼传统地区,围绕新模式推广、稻田养殖基础设施改造,选择扶持一批应用新模式、新技术、增收作用明显的梯田养鱼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探索“专业化种养、产业化运作、品牌化销售”的梯田生态养鱼新路子。

4.4 加强渔政管理,保护养殖户合法权益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改变南部山区秋后随意到田里“拿泥鳅”的传统陋习,转变观念,积极发展稻田养鱼和冬水田养鱼,增加农民收入。渔政部门要加强渔政管理,帮助制定村规民约,采取户与户联动管理,实行联防,轮流看守,防偷防盗。依法查处偷鱼案件,保护养鱼户的合法权益,增强农户梯田生态养鱼的积极性。

4.5 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善技术条件

尽快建立健全鱼病防治、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水生动物疫病检疫、水产品质量检验等渔业保障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实行养殖过程记录制度和水产品入市可追溯制度,加强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渔药及水产品质量检验等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向社会提供安全、无公害的水产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4.6 开拓市场,搞活流通

一是要积极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有规模、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渔业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利用南部山区生产生态水产品的优势,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创造知名品牌,延长产业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二是努力培育、大力扶持农村渔业合作组织。按照农民自愿组织参加,民办、民营、民受益,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帮助扶持建立具有独立的社会团体法人的“梯田生态养鱼合作社”和“库区生态鱼养殖合作社”等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利用南部山区自然资源条件,积极发展生态养鱼。组织名优鱼种供应会员。以“协会+梯田+农户+餐馆”的发展模式,解除养殖农户市场销售的后顾之忧。三是努力挖掘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优秀饮食文化,继承、发展和弘扬在水产品加工烹饪方面的工艺及方法。结合梯田旅游开发,树立品牌意识,打响生态鱼牌子,逐步提高知名度,延伸梯田生态鱼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梯田生态渔业产业化经营,并带动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

[1]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部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2010.

[2]红河州农业局.关于红河州南部地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R].云南蒙自,2013.

[3]红河州农业局.红河州渔业“十二五”规划[R].云南蒙自,2010.

[4]红河州农业局.红河州渔业年报统计[R].云南蒙自,2012.

[5]红河州农业局.红河州渔业年报统计[R].云南蒙自,2013.

猜你喜欢

红河州养鱼全州
养鱼记
《全州三江口》
欧来荣作品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养鱼记
创享空间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新时代红河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鱼经
说谎和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