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禄丰县冬季农业开发
2015-08-15徐海荣
徐海荣
(禄丰县农业局,云南 禄丰 651200)
近年来,禄丰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重点示范县、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县、全国商品粮基地、优质烟叶及商品猪基地县,全国农业综合示范县和省综合改革试点县,无公害蔬菜行动示范县,国家级农业综合示范区等机遇,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为目标,充分挖掘全县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和亮点,大力开发冬季农业,基本实现冬季农业由“粮袋子”向“钱袋子”的转变。
1 发展现状
1.1 冬早蔬菜发展取得新成绩
冬早蔬菜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各乡镇依托自身的地域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耕地进行冬早蔬菜开发种植。2014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2500hm2,主要优势特色作物面积11400hm2,占冬季农业开发总面积的50.7%,形成了以一平浪、和平、妥安为核心的青早豌豆种植,以和平、金山、妥安、黑井为核心的青早蚕豆种植,以恐龙山、彩云为核心的大棚蔬菜种植,以彩云、妥安、黑井为核心的鲜食玉米种植,以仁兴、碧城、勤丰为核心的萝卜种植,涌现出了一批蔬菜生产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2 区域布局取得新成效
冬季农业开发,坚持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不断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逐步扩大冬闲田的开发种植力度,加大低热河谷区冬早玉米、蚕豆、豌豆、大棚蔬菜、优质蔬菜的种植面积并提升品种结构,优化小春作物粮经比例。目前,已形成以禄丰县彩云-恐龙山特色农业园区蔬菜基地建设(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确定)“三江”(金沙江、绿汁江、澜沧江)流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之一,金山、和平、妥安、黑井、一平浪等乡(镇)的冬春早蚕豆、豌豆生产基地,以仁兴、碧城、勤丰三镇的冬萝卜种植基地。
1.3 市场开拓出现新局面
一是以蔬菜、油菜加工的禄丰康源、鑫旺两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给仁兴、碧城、勤丰三个乡镇的萝卜、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3个乡镇2014萝卜种植达5000hm2,实现产值22800万元;油菜种植5000hm2,实现产值7200万元。二是昆明新城区呈贡的建设,昆明地区蔬菜供应向周边扩展,禄丰县具有交通便利,公路运输仅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昆明,2013年外销蔬菜达19.7万t。
2 存在问题
2.1 基础设施落后老化
全县常用耕地面积30100hm2,其中水田17200hm2(含雷响田1300hm2),旱地12900hm2(含水浇地2300hm2),冬季由于降雨量少,库塘畜水量有限,且水利基础设施运行多年后渗水严重,水分蒸发量大,灌溉率不足45%。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冬季农业生产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较大,冬早作物抵御低温雪霜冻的自身能力较弱,极易造成毁灭性灾害。2014年低温冻害致使冬早青蚕豆、豌豆受灾5000hm2,造成经济损失5426万元。
2.2 产业化程度低
通过近几年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冬季农作物种植品种和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和规模性,经济作物销售依然以初级产品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专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能力不强,产业规模没有形成市场优势,大而不强,带动创新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园、产业园建设步伐慢,缺乏深加工和贮藏、保鲜等配套技术及设施,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空间相对狭窄。
2.3 市场信息滞后
多年来,受地区传统生产习性的制约,传统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随意种植。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足,农民市场信息滞后,市场引导农业种植的观念没有改变,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一旦出现畅销且价格高的农产品,农户就一哄而上,盲目种植,导致供过于求,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再者农民小规模、低水平生产状况与大市场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存在差距。
2.4 农业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一步提升,新科技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农业投入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农业改革以及农业新技术的客观要求仍有差距。基地建设、试验示范、品种引进、冬季蔬菜种植保险滞后等资金不能满足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给冬季农业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宣传指导,以利推动秋收冬种的开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思想早发动、面积早落实,以确保秋收冬种顺利进行。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切实做到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措施五到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3.2 增加投入,夯实基础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禄丰县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使之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基础设施不能实现全覆盖,部分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进一步加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冬季农业开发,吸引外地的先进技术和民间资本投入到冬季农业开发中来。三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现有财政支农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解决灌溉难题,巩固、改造、提升冬早蔬菜生产基地,确保冬早蔬菜旱时保收,高产稳产,推动冬早蔬菜不断发展壮大。
3.3 依托特色,择优布局
2015年冬季农业开发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不断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扩大冬早蚕豆、豌豆、优质蔬菜、冬萝卜、冬早玉米种植面积,优化小春作物粮经比例。全县计划种植青早豌豆2267 hm2,亩产值2200元,实现产值7480万元;青早蚕豆3133hm2,亩产值2700元,实现产值12690万元;大棚蔬菜733hm2(恐龙山、彩云辣椒320hm2),亩产值9500元,实现产值10450万元;鲜食玉米533hm2,亩产值2200元,实现产值1760万元;冬萝卜5000hm2,亩产值2300元,实现产值17250万元;油菜5130hm2,亩产值950元,实现产值7310万元;组织实施传统优势产业高规格规模化连片种植1000hm2,形成较为稳固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引进发展粉秆青菜、鱼腥草等特色作物百亩以上连片200hm2;积极开展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萝卜新品种——云园萝卜1号的选育,优化和提升萝卜品种品质;协助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及品牌商标注册5个以上。逐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其经济效益。
3.4 加强科技引领,突出样板示范带动效应
切实抓好以结构调整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示范样板建设,引导农民搞好结构调整,达到突出重点、搞好示范、典型引路、辐射全局、办一块成功一块的目的。全县计划建立新技术新品种、优质高产高效等各类示范82片,面积达1871.3hm2。形成以“点带面、以片促面、全面普及、整体推进”的示范格局,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冬季农业开发综合生产能力。
3.5 培育龙头,带动发展
继续加强培育龙头企业和加工专业户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宽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自身消化能力,扩大和加强订单生产的质和量的要求,做到优质优价,防止压级压价,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不断提升其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衔接、组合,引导基地、农户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培育或种植优质特色冬季农产品,引导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移,带动延伸产业链,实现冬早蔬菜的规模生产、深度开发和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6 搞活流通,开拓市场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及时地解决冬季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发展中介组织,培育营销大户。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等中介组织,尤其是大力发展“订单蔬菜”,引导菜农走进市场,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二是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冬早蔬菜产品的流通速度。加大市场建设投入,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确保信息流、商品流畅通,通过规模经营带动规模效益,带动冬早蔬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创建更多农产品知名品牌,为农产品流通打下良好基础。
3.7 完善体系,优化服务
一是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改善办公用房、网络、培训设备,建设试验示范基地。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假冒伪劣农药种子的打击力度,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保障农资安全。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全县特色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抓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四是加强与科研院所、院校的合作交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拓宽开发领域,提高开发效益、增加科技含量。采取召开科技培训会、现场会、田间技术指导等形式,加强科技培训,依靠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电视、短信、各种会议等形式,开展蔬菜大棚建设、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高产技术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等多方面的农业知识讲座和培训,造就一批冬季农业开发生产能手和带头人,以达到村带村户带户,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实现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抓好以节令为前提、良种为中心、规范化栽培为保证的关键科技措施的落实,重点加大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试验示范推广,抓好冬早蔬菜、冬早蚕豆、豌豆的推广和各类冬季作物的规范化种植,提高作物栽培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