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砚山县渔业
2015-08-15王福元
王福元
(砚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云南 砚山 663100)
砚山县自1984年成立渔业工作站以来,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减缓。现对砚山县渔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今后的发展思路,希望能对砚山县渔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发展现状
目前,砚山县拥有各类水面3678.8hm2,可养殖面积1951.27hm2,可养鱼稻田1866.67hm2,有鱼类30多种,对发展渔业生产比较有利。据统计,2014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934hm2,水产品总产量10780t(养殖产量10205t,捕捞产量575t),其中,池坝塘473.33hm2,水库养鱼1086.67hm2,湖泊养鱼340hm2,河沟养殖34hm2。另外,全县推广稻田养鱼1136hm2。发展冬水田养鱼102hm2。
2 制约因素
近年来,由于县委政府对渔业的大力支持,推动了砚山县渔业养殖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渔业增效,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渔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
2.1 产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对水产养殖业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家庭经营方式。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生产设施老化,渔农想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愿望就不能实现。
2.2 引导、服务体系跟不上
砚山县水产事业单位编制只有8人,按全县2000hm2水面和866.67hm2稻田养鱼计算,每名科技人员担负近266.67hm2水面和133.33hm2稻田养鱼的技术指导任务,再加上渔业技术推广站的8人中,只有3人是水产养殖专业,其他是来自农学、畜牧、农经等专业,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村大部分渔农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低,养殖技术落后,对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很弱,即使想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但由于技术生疏,甚至没有技术而不敢“轻举妄动”,以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缓慢。
砚山县渔业技术推广站因为近几年来都没有对水产养殖业大胆探索,没有把握住引导方法,只在几百亩稻田养鱼示范和池塘精养(甚至自己养几亩名特优新品种)上下功夫,所以渔业科技示范推广进展不大,水库、湖泊大多数的水面资源尚未开发或开发利用率不高,导致大多数渔农产前引导不力,产中服务不到位,产后市场拓不宽,使全县的水产养殖难于迈开新的步伐。
2.3 传统养殖品种少
全县养殖水体主要放养鲤、草鱼、鲢、鳙、鲫,混养品种一般不超过5个。传统养殖品种少,水体利用不充分。新品种的养殖产量比重小,产量很低,砚山县消费的名特优水产品几乎是外地运来,在餐厅里出现的,市场上很难见到。
2.4 思想观念陈旧
不少渔农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温饱即安”“稳妥唯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想加大水产养殖业的投入,又怕担风险。据了解,不少渔农主要的担心有四点:一是担心新品种难养,怕失败;二是担心养出来管不了,怕偷怕抢;三是担心市场突变,怕产品无销路;四是担心投资大,贷款投入后遭受自然灾害,血本无归。
2.5 加工严重滞后
目前,发达国家水产品产量75%左右是经过加工后销售的,鲜销的比例只有1/4。而砚山县无一个水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是鲜销,销不了就腐烂变质,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6 渔政管理跟不上,养鱼者的合法利益得不到保护
渔政管理人员少(渔业站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渔政管理人员还担负着繁重的推广任务),无经费,管理工作难度很大。在部分水库湖泊中经常发生偷鱼、毒鱼、电鱼、炸鱼,甚至聚众抢鱼的事件,严重影响了养鱼投资者的积极性。有部分水面,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明确,有争议,无人敢投放鱼种;自然水域无人管理,私捕滥捞严重,原始的经济鱼类种群遭受破坏,资源衰退;有部分水面大量乱投草食性鱼种,布局和养殖面积比例不合理的网箱养鱼。加上城镇污水流入,造成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如不加以治理,将呈现恶性循环。近几年县城内各种污水大量流入听湖水库出现大批的死鱼现象,给养鱼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7 渔业养殖水域与人畜饮水的矛盾
砚山县境内的大多数水库、湖泊以及坝塘多为人畜饮水与养殖并用,要提高水库、湖泊以及坝塘的水产品产量,就得投饵、施肥,水质就会受到污染,人畜饮水也就受到影响。
3 发展对策
3.1 争取政策扶持
目前,渔业作为一个弱势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依靠政策引导。因此,渔业部门应加强汇报,争取县委、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如出台渔业投资、渔业补贴、渔业贷款、渔政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增加投入,对名、特、优、新、稀水产品与大水面的开发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优惠,调动渔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
3.2 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推广力度
从宏观上讲,一是改革渔业技术推广机构直接为渔业、渔农服务。二是尽快增加水产试验示范经费的投入。三是提高水产科技人员的素质和推广部门的工作效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把渔业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及时向渔农推广。县渔业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省、州举办的渔业技术科技培训,学术交流,组织人员到水产养殖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渔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因此,渔业部门应当紧紧围绕渔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培训,大力推广名特优新稀水产品养殖技术、健康养殖技术、水库湖泊较大水面增殖养殖技术、稻田工程精养技术,大幅度提高产量,努力增加花色品种,争取在名特优稀水产品产量、健康养殖、较大水面开发利用和稻田工程养殖4个方面有所突破,促进水产养殖单产和效益的提高。
3.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对砚山县渔业发展规划的建议。建设江那、平远、盘龙为苗种生产基地乡镇(芦柴冲为罗非鱼越冬保种基地);建设江那、平远、稼依、维摩、盘龙为名特优新产品生产基地乡镇;建设中、小(一)型水库和海子边与差黑海两湖泊为生态水产养殖基地;以江那、盘龙、平远为休闲渔业乡镇的目标来规划;在水源丰富的中、小(一)型水库下游及河流边建设高标准的池塘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稻田养鱼、流水养鱼等来缓解渔业养殖水域与人畜饮水的矛盾。
2)建议围绕优势水产品产区建设来布局砚山县的渔业生产,即江那、平远、稼依、维摩、盘龙坝区为主产优质鲤、草、鲢鳙、鲫鱼苗及特色、特种水产品养殖区,主推技术为池坝塘养殖技术、水库湖泊增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和稻田养鱼技术;以阿舍、干河、者腊、阿猛半山区为主产优质鲤、草、鲢鳙、鲫鱼养殖,主推技术为山坝塘养鱼;以八嘎、蚌峨(低热河谷)地区为鲤、草、罗非鱼养殖区,主推技术为稻田养鱼、流水养鱼。
3.4 实施无公害养殖
在发展水产养殖过程中,要引导养殖户走无公害养殖之路。一是建立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和质量保证管理设置。二是建立水质监测制度,防止造成养殖生产的自身污染。三是建立病害测报、防治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贯彻预防为主、早期治疗、科学用药的病害防治原则。四是建立健康养殖管理制度,实施苗种放养、水体环境、饲料投喂、科学管理、综合配套的健康养殖技术。五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对苗种放养、饲料、肥料的使用,水质监测等方面调控,防疫、检疫、病害防治、药物使用、起捕、销售等方面进行记录,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3.5 发展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是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其目的是吸引人们在休闲时前来度假娱乐和消费。休闲渔业为水产品的销售开辟了很好的渠道,发展这项新产业,是砚山县发展市场经济,拉动内需,丰富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是渔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在符合渔业生产和渔业资源环境的前提下,打造相关的设施,以休闲渔业的消费来促进砚山的渔业生产。
3.6 大力推进渔业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做好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切实行使渔业水域环境保护职权。二是开展水产品营销检疫工作,促进健康养殖和消费。三是积极开展湖泊水库资源移植、增殖,加大渔业自然水域生态环境管理和珠江流域的禁渔工作。四是做好“水产养殖许可证”发放工作。五是加强渔业普法宣传工作,使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渔业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六是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行渔政人员业务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具备综合行政执法手段和水平的渔政管理队伍。七是加大渔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渔业经济秩序的行为及渔业违法活动,努力保护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