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普洱市茶产业发展对策
2015-08-15岳德琼周禹辰2
岳德琼,周禹辰2
(1.云南省农广校思茅区分校,云南 普洱 665000;2.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普洱中心支公司,云南 普洱 665000)
普洱市因普洱茶闻名,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普洱茶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随着农产品商品化和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趋势,农业经济对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要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就要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经济。如何用科学、宏观的眼光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有其重要意义。对普洱市产业结构、茶产业效益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运用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知识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茶产业发展分析
1.1 优势
1)自然条件。普洱市产茶区一般位于海拔1000~1500m的北回归线附近的山区,系丘陵地带,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具有生产A级绿色产品、AA级绿色产品乃至有机农产品的良好环境条件,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需的地域条件。
2)人文历史。普洱市是世界茶源,驰名中外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也是全国、全省云南大叶种茶生产的重要基地,有着非常悠久的茶文化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国时期,普洱市境内就开始种茶;三国时期,思普地区的彝族把诸葛亮奉为茶树种植的“茶祖”;唐朝时期,地处澜沧江流域的普洱市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1897年,设立海关,茶叶就在这里生产、加工、出口和销售,普洱市逐渐成为普洱茶集散地。除此之外,普洱市普洱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大片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普洱茶古茶树资源,为弘扬普洱茶文化奠定了丰厚的人文历史基础。
3)产品具有独特功效及收藏价值。现代普洱茶理化方面的研究证明,普洱茶除了具有同其他茶一样的药用功效外,其降血脂、调节胆固醇、缓减高血压与脑动脉硬化作用特别明显。普洱茶具有的收藏价值在于原料品质的优良及稀缺性,如六大茶山等地的乔木古树茶原料,产量有限;另一方面,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殊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其品质会更为优异,这一特点赋予了普洱茶有别于其他茶叶的独特收藏价值。
1.2 劣势
1)入行门槛不高,行业管理水平低。从内部因素来说,由于普洱市茶叶产业的入行门槛较低,造成了普洱茶叶市场在质量认证方面的困难。普通消费者很难直观地分辨茶叶的优劣,普洱茶消费行为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从外部因素来讲,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是由农业、外贸、经贸、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部门进行多头管理,很容易造成产业发展协调成本偏高的状态。再是政府对茶叶产业调控政策不强,缺乏对市场的有效监督,从而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现阶段,普洱市的绝大多数茶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在适应大市场要求的便携式、功能性普洱茶新产品的研发上投入不足。企业新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升级换代能力低。虽然不少大型茶叶企业都具有从茶园建设、茶叶种植、采摘、加工、成品销售等一条龙的链式产业,但大量的普洱茶企业都处在以初加工或买卖原料为主的小、散、弱状态,同行业企业间的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却很少,茶产业链的专业分工水平低,不能实现产业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普洱茶产业链的发展程度影响着普洱茶的品质,而各阶段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普洱市茶叶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
3)缺乏高素质人才。由于行业发展波动大、企业受招聘渠道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招来的人才不合适,好的人才留不住,人才缺乏已成为普遍现象。中高级人才匮乏不仅成为制约茶叶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给普洱茶产业发展创新造成阻碍。据北京金必德研究院普洱市课题组的调研报告,目前,普洱市茶产业在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种植技术人才、质量管理人才、茶艺师等方面均有人才缺口。以目前的人才队伍状况,产业创新仅仅依靠大型企业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
4)对普洱茶文化重视不够,缺乏品牌意识。所谓普洱茶的价值,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普洱茶本身的价值,二是普洱茶的附加价值。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普洱茶没有与其他产业形成完备的横向产业链,如文化产业与普洱茶的产业链、旅游产业与普洱茶的产业链等,造成普洱茶本身价值得不到良好的宣传,普洱茶的附加值也难以提升。
云南多数普洱茶企业、协会及一些职能部门,对保护名茶的措施还未加强,忽视了对自有品牌的内涵赋予和充实的问题,既没有建立普洱茶的知名品牌也没有很好地发扬普洱茶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内外市场上还没有能代表云南普洱茶形象的知名品牌,以及广大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同度不高,制约了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1.3 机遇
云南省把茶叶产业作为区域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又把普洱茶当作云南省茶产业的龙头,在政策、资金、宣传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为普洱茶品牌的推广和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普洱茶的功效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对普洱茶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接受普洱茶。云茶国内销售区域比2005年扩大近一倍,东北、西北、华中等新兴市场销售迅速增长。
1.4 不利因素
1)茶叶出口标准不断提高。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茶叶检测标准,不仅检验项目增加近一倍,标准也有相应的提高。2008年初,欧盟对已颁布的2007/12/EC指令进行了大量更改,在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EC149/2008)中增加了近100项新的检测项目,并对原有项目标准进行了更改。此次更改涉及的检测项目共有227项,其中207项的限量标准为目前仪器能够监测到的最低标准。例如,2008年8月1日起,欧盟对茶叶中硫丹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同年日本厚生劳动省也发布了关于修订2008年度进口食品等的监控计划的通知,将茶叶列入监控检查范围。日本从2009年5月起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日本《食品卫生法》对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也由原来的83种增加到140多种。
2)市场渠道建设滞后。普洱茶迅速升温但普洱茶产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渠道。目前普洱市中小茶企业的销售还处于等顾客上门的阶段,除少数几个大型普洱茶企业以外基本没有广告投入和相应的产品宣传,做的还是回头客生意。各茶企业间合作较少,走的是自产自销路线,产业链中的资源没有合理优化配置,普洱茶销售渠道的运用几乎为零。普洱茶销售渠道的不完善导致普洱茶销售市场的不规范,产品以砖饼沱形式为主,生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后口感更佳,而普通消费者不能轻易地分辨茶叶的优劣,其消费行为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不利于拓展市场的同时也极易让潜在的普洱茶消费者转向绿茶等其他替代茶产品消费,这会大大削弱普洱茶的市场份额。
2 发展建议
2.1 打造普洱茶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1)建立科学的普洱茶质量认证体系。在食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茶叶消费者注重的已不仅仅是茶叶的味道,更关注的是茶叶有无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有机茶作为一种无污染、高品质的茶产品,在国际上已形成消费时尚,尤其在发达国家,有机茶供不应求的趋势日益突出,而且有机茶的售价比普通茶叶高出50%以上。针对当前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应加强生产体系建设,从原料抓起,制定一整套严格的量化标准,使产品质量得以保证,这是树立品牌的基础。要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强化生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优化茶树品种,创建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禁止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或化肥。将茶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应用到茶园的建设管理中,提高优质茶叶产量,为优质普洱茶生产提供保障。
2)打造普洱茶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普洱茶产业要树立特色品牌观念,使企业在此基础上抓住消费者的心理,通过提高质量、数量、宣传、服务等措施,树立茶叶商品、企业和品牌的良好形象。
长期以来,普洱市乃至全国的茶叶企业对品牌建设都不够重视。中国不缺好茶叶,但缺少好品牌,这也是造成几年前市场不稳、普洱茶价格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如何打造有影响力的普洱茶品牌是当务之急。从市场营销角度讲,品牌有其附加价值,对消费者有极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形成消费者偏好,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本地茶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与普洱茶品牌打造是相辅相成的,龙头企业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对龙头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有利于扩大这种积极正面的影响力,促进产品的销售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全球各地区对有机茶的需求变化来看,旺盛的需求正从原来的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向部分发展中国家过渡,如摩尔多瓦、乌克兰等国近年来对有机茶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为普洱市有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2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茶产业集中度
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组织不仅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提高产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茶园种植面积超过666.67hm2以上的村组建村级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分散茶农与茶叶加工企业之间的对接,从源头上加强茶园的科学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原料质量。与此同时,加大对茶产业的行业整合力度,以优势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茶叶集团公司,做大做强本地茶叶龙头企业,增强本地普洱茶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为本地普洱茶龙头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产业配套,形成分工明确的产业链,让龙头企业能够集中力量开拓市场,打造企业品牌,做大规模,从而带动整个普洱市茶产业的发展。
2.3 茶业产业化经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茶叶贸易企业要发展,必须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拼配厂,茶叶加工企业要向两头延伸,既要直接开拓市场,又要把茶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关注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当前茶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普洱市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为普洱茶的宣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为普洱市打造茶文化及民族特色旅游线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以普洱地区为核心的茶乡旅游产业兴起的同时,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正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正逐步与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和雄厚的茶产业优势相呼应。普洱茶文化作为旅游专项活动的一部分,正逐步得到充分利用,并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普洱茶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普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最终做到大区域、大旅游、大市场的整体效应,配合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开发,使茶马古道形成强烈的吸引力。逐步形成“以旅促茶、以茶促贸、以贸带旅、以茶兴农”的共赢格局。
2.4 加强科技研发力度,保障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茶产业的发展也必须坚持这一战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①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绿色茶产品,保障消费者的利益;②生产场所无污染,维护操作者的利益;③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维护所在地人民群众的利益。例如,在茶叶生产过程中确保普洱茶、有机茶的鲜叶原料必须采自有机茶基地的有机生态茶园,从而保证其最基本的品质。做到鲜叶分级质量要求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的规定。
利用先进的尖端科技来发展普洱茶产业,才能使其得以不断发展。在普洱茶的种植到加工都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在茶树育种过程中要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选育茶树的优良品种。另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与院校、院所合作,把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引进普洱茶的种植、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使整个产业的发展更具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
[1]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江帆,管曦.茶叶经济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郭国庆,钱明辉.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4]段锦纯.浅析普洱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园艺文摘,2010(3):59-60.
[5]杨江帆,李闽榕.中国茶产业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吕国利,陈珲.古茶树资源应受到保护[J].农业考古,2001(2):295-301.
[7]曹胜红,杜旋.普洱市茶产业规划课题研究报告[R].北京金必德研究院,2009.
[8]王湘琪.普洱茶产业链发展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18-20.
[9]李道和.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0]李小平.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R].普洱:普洱市人民政府,2010.
[11]熊昌云,彭远菊.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茶叶,2007(3):165-168.
[12]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41.
[13]马丽芳.普洱茶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J].创造,2003(5):28-29.
[14]黄毅.促进云南普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策的探讨[J].中国茶叶,2007(3):4-5.
[15]苏潇,薛玉.金融危机背景下普洱茶出口发展情况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2):126
[16]陈文品,白文祥.普洱茶产业发展和市场现状[J].中国茶叶,2006(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