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琼崖统战工作
2015-08-15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这场战争的胜利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琼崖抗战为背景,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在琼崖地区开展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基本做法及其历史启示。
一、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地区的敌我友力量态势及其发展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向北平西南郊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了举世闻名的“七七”事变。从此,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争的推进和战线的拉长,日军逐步将目光投向中国南端的岛屿——琼崖。由于琼崖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琼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物产资源丰富,可以及时补给日本本国各种所需,具有极大的经济战略价值。因此,早在1938年10月日本在决定攻陷广州的御前会议上就曾提出要占领琼崖的想法,并于1939年1月13日的御前会议上作出了侵占琼崖的决定:“从北端攻占海口及其附近为甲作战,由陆海军协同进行;从南端攻占三亚及其附近为乙作战,主要由海军担负。”[1]当时在琼崖的军事力量态势是这样的:
日军方面。日本侵略军在占领广州后不久,于1939年2月10日凌晨,派遣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长官近藤信竹中将和陆军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腾利吉少将所带领的日军,组成“台湾混成旅团”数千人,在海军和空军的掩护下,在海口琼山县天尾港登陆,并迅速攻占海口、府城、澄迈、临高、文昌及琼东各县。日本海军陆战队三小队约两千五百余人,于同年2月14日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三亚、榆林以及崖城。仅两个月时间,沿海13个县城及重镇全部落入敌人之手;仅半年时间,日军便占领了海南岛沿海城镇港口及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日本侵占海南岛后的正规驻军常保持二万以上,另有大量伪军、警察协防在沿海的重要城镇与港口,如海口、榆林、三亚、黄流、那大、嘉积、八所、清澜港,日军驻扎重兵,在县城则有一个中队以上的兵力驻守,其余的兵力则分驻沿海公路交通线上,每距10公里左右修筑碉堡,由日伪军分兵把守。敌军形成由点到线的军事控制网,妄图切断沦陷区与游击区的联系。”[2]与国民党相比,侵略琼崖的日军不仅装备精良、兵力强大,还配有海陆空三军。据统计,“直至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海南岛的日本海军官兵有39729人,其中正规部队人数为 10004 人,另有侨民约 5800 人”[3]337。
国民党方面。广州沦陷以后,日军侵占琼崖迫在眉睫。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迫切要求琼崖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由于琼崖的国民党正规军被抽调,国民党只能成立琼崖守备司令部,以地方保安部队接替正规军守卫琼崖,由王毅任琼崖警(守)备司令。据史载,国民党方面主要兵力配备只有地方保安部队第十一、第十五两个团和壮丁常备队、民众自卫团,总兵力大约四千余人,且驻扎分散、力量薄弱;“在军事装备上,国民党当局持有步枪约1800支,轻机枪110 挺,只在重要港湾设有水雷”[3]328。王毅临危受命,不但没有空军和海军的配合,其编制不完整,装备陈旧,加上琼州海峡被日军全面封锁,国民党当局处境极端困难。
共产党方面。面对日军随时可能入侵琼崖的紧张局势,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我军尽早改编红军领导抗日。国共谈判达成协议后,中共琼崖特委便积极着手进行红军改编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委决定按照一个大队建制三百多人枪,编成三个中队和一个特务小队(短枪队),每个中队辖三个小队,每个小队辖三个班,每班编制员额为九至十二人。不足部分吸收各县委发动地方武装加以补充,其中儋县县委发动的人枪较多,贡献较大。”[4]97经过几个月的发动,共筹集两百余支各种类型的枪支,其他还有来自琼东县、乐万县、乐会县和文昌县的红军约一百人赶赴琼山县参加改编。从1940年起,又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动员参军参战的热潮,全琼山县共有1600余人参军,收集枪支近500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独立总队的武装配备问题。
由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抗战期间的敌我力量无论是在军队数量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相差悬殊,敌强我弱对比相当鲜明。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抗战的力量可谓越战越强。根据《琼崖抗日斗争史料选编》记载:“1943年1月15日,日军对海南岛的中国兵力统计为:保安团(守备团)4085人,游击队3773人,共产军4245人,共计12103人。……1944年7月1日,日军统计海南岛的中国兵力增长为:保安团(守备团)7372人,游击队5861人,共产军4408人,共计17641 人。”[3]334-336
琼崖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和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得比较顺利。日军在占领武汉、广州等地以后,为了巩固其已经占领的地区,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采取的是坚决打击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而对国民党则采取的是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加紧对国民党当局的诱降工作。从1939年2月至1940年3月,日军采取“恢复治安”“消灭残存抗日势力”的方针,加强对占领区控制。除了增派日本驻军,加强对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扫荡”以外,还成立了伪“琼崖临时政府”和伪“自卫军”,妄图通过使用武力和利用汉奸来达到统治琼崖人民的目的。
由于日军的诱降政策,加上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观念根深蒂固,琼崖国民党军队常常有意制造摩擦,消极抗日,使得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严峻的考验。“1939年2月10日,在日军悍然入侵琼崖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当局不但不积极抗日,反而到处散播谣言,污蔑独立队‘攻击友军、图谋不轨’,叫嚷要‘先倒共后抗日’。……这一切表明,琼崖国民党反共逆流与日俱增,内战一触即发。”[5]63“1939年6月,新任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吴道南来琼,积极推行蒋介石统治集团消极抗战、反共反人民的方针,破坏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反共逆流。”[4]123至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行动不断升级,反共摩擦事件不断增加。1940年底,琼崖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配合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进一步与日军勾结,积极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加紧布置内战,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美合事变”。“1942年之后,由于琼崖国民党当局变本加厉地推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政策,配合日军对琼崖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封锁和军事攻击,琼崖独立纵队实际上成为海南抗日的主力。”[5]115-1161942年10月,日军为了巩固其在琼崖的统治,加之国民党反动军队屈服于日军,与日军签订了“划地分防,共同防共”的反共卖国协定,使得日军顺利占领了琼崖大部分市县,并向我根据地发动更大规模、更加残酷的“蚕食”与“扫荡”。琼崖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最为困难的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当局掀起的破坏琼崖人民团结抗日的逆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对国民党军队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方针,最大限度的争取合作抗日。“由于实行正确的政策和军事方针,琼崖抗日根据地军民胜利地粉碎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扫荡’‘蚕食’和琼崖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进攻,不仅度过了抗日难关,而且在斗争中日益发展壮大。在全面抗战八年中,琼崖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着侵琼日军的主力,对日军作战2200多次,消灭日军近6000人,创建了占海南人口近一半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全琼抗日民主政权。”[5]116
二、中国共产党琼崖统战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七七”事变发生以后,在琼崖特委的组织和发动下,各县抗日救亡运动普遍开展起来。不论是成立救亡团体、出版救亡刊物,还是开展救亡宣传活动,抗日救亡运动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得到广大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同胞乃至海外华侨同胞的热烈支持与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琼崖各县统一战线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
(一)广泛发动群众:在群众中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工作
抗日战争一开始,中共琼崖特委就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主张,在全琼范围内领导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共琼崖四届五次扩大会议以后,琼崖共产党就开始在群众中宣传“八一宣言”,并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秋,琼崖特委出版了《党团生活》和《布尔塞维克》,系统宣传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各项方针政策,还创办了《救亡旬报》,每十天出一期,公开向党外群众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大声疾呼。1937年10月,中共海口市工委创办了《救亡呼声》杂志,冯白驹、黄魂、黎民等琼崖特委领导人经常在该刊物上发表抗日宣传文章。在整个抗战初期,琼崖特委主要是通过在农村以及县镇印发传单、报纸和刊物、开办书店等,并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画漫画、写标语等多种方式,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和我党的抗日救亡书报,对普通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和教育。
在我党的组织和领导下,文昌、儋县、昌江、海府地区等地当地中小学爱国师生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通过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剧社、剧团等,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创作公演了《放下你的鞭子》《夜光杯》等抗日爱国剧目。中共琼崖特委提出“动员全琼人民,组织武装起来,保卫琼崖”的口号,把发动和组织群众当作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工作来抓。除了在抗日根据地组织抗日后援会、农民救国会、工人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抗日民众团体以外,还对原国民党乡政人员、爱国人士和开明绅士采取团结的方针,鼓励他们为抗日出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抗日积极性。经过广泛深入的群众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提高了民众的政治觉悟和抗日信念,为革命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建设以及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在斗争中寻求合作:中共对国民党的统战工作
在琼崖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比较和谐,这一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也比较顺利。为广泛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共同抗日,琼崖特委对国民党地方政权采取了两种做法:“一是对于那些弃职解体或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区、乡政权,我党派出党员干部担任区、乡长的办法,恢复或加强其政权组织,如派共产党员韦义光担任琼山县第三区区长;又如中共临高县委争取了国民党县长吴宗泰对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支持,临高全县三个区的区长和三十三个乡中的二十三个乡长都委任共产党员担任。二是对于积极支持我党团结抗日主张的国民党县、区、乡政府,我党则采取扶持和支持其工作的办法,如鼓励国民党文昌县县长詹学新、儋县县长陈宗舜等为琼崖团结抗日作贡献。”[6]299
为了打开琼崖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中共琼崖特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主张,向全岛人民发表了《团结抗日,保卫琼崖》的告同胞书。同时,中共琼崖特委主动给国民党当局写信,提出以民族利益为重,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要求和倡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谈判,琼崖国共两党于1938年10月22日达成合作抗日协议,实现了国共两党在琼崖的第二次合作。在合作抗日的最初几个月中,琼崖国共两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王毅为首的国民党当局较好地遵守国共两党合作协议,释放全部政治犯,发放给独立总队枪支弹药和军饷款项。同时同意独立队扩编,组织琼崖统一的战时政治工作机关——琼崖战时党政处,并要求中共琼崖特委派出干部参加党政处领导工作,以加强抗日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宣传动员群众的工作。琼崖一度呈现出国共两党密切合作、团结抗日的大好局面。
但是好景不长。在日本帝国主义“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下,国民党于1939年1月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通过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等反共文件。
面对琼崖国民党顽固派倒行逆施的行为,根据党中央关于坚持琼崖持久抗战的指示,以及中共中央书记处对琼崖工作“必须在一切可能地区立即建立独立自主的抗日民主政权”[3]20的指示,琼崖特委加快了政权的建设步伐。同时,从维护全琼团结抗战的大局出发,琼崖特委积极耐心地向琼崖国民党当局做团结工作,发表了《致琼崖父老绅士书》和《致国民党官兵书》,表示愿意派出代表同国民党当局商谈。1941年7月,特委和总队又采取局部谈判的方式,派出代表与李春农谈判,但是国民党依旧毫无诚意,终止了谈判。到了1942年春天,中共通过斗门、大水战斗的胜利,成功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琼崖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反共内战宣告失败。
(三)以血脉为纽带:争取海内外侨胞共同支援抗日事业
中国共产党历来都十分重视对海外华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早在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就号召“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团结起来,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事业。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广大琼侨踊跃参加陈嘉庚组织的“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和“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全面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之中。1938年3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延安亲切会见“马来亚华侨抗敌后援会”的代表团,并对广大华侨的抗日爱国行动表示极高的赞扬。在给代表团的题词中号召“全体华侨同志,应该好好团结起来,援助祖国,战胜日寇;共产党是关心海外侨胞的,愿意与全体侨胞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257中共琼崖特委遵照党中央关于“你们要把琼岛创造为争取九百万南洋华侨的中心根据地”[6]259的指示,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统战工作。1939年春、夏间,特委派谢李森等人到香港与廖承志商讨关于向南洋侨胞宣传琼崖战况并发动募捐等事宜,还派代表到泰国的曼谷、新加坡等地访问和劝捐。为了保持和加强与海外琼侨的联络,特委以独立队的名义在广州湾(即湛江)设办事处,在香港派驻代表。在此期间,“为了争取华侨对家乡人民抗日的支援,冯白驹以独立队的名义,曾多次致函海外侨胞报告琼崖抗战情况并请求援助。广大爱国侨胞和港澳同胞,热烈响应独立队请求,成立了‘援冯白驹委员会’‘琼崖华侨联合会’‘琼崖抗日救护队’‘工商友爱社’等抗日爱国团体,并通过各种渠道募捐大批款项、物资、药品,支援家乡的抗日战争,救济受难的同胞,还有200多名华侨、港澳同胞组成了‘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在符克、符思之、陈琴等率领下,分期分批渡海返琼,与家乡人民一起参加抗战,为家乡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73
琼崖爱国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抗日救亡活动,除了在政治上大力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输财助战又是另外一个重要方面。“琼侨对琼崖抗战的输财助战,据有关史料记载,仅1939年4月至10月,南洋英属琼州会馆联合会救济琼崖难民会就收到马来亚各埠分会救乡捐款:港币四万六千多元、叻币四万一千多元、国币一万五千多元。”[7]琼侨募捐的主要形式有月捐、特别捐、献金和义卖等,通过各种渠道募捐了大批金钱、物资和药品,支援琼崖抗日斗争。除了现款以外,“由新、马、泰、越、港、澳华侨同胞发起建立的琼崖华侨联合会,以满腔的爱国热诚支援琼崖抗战,筹募捐款,置办药品,募购器械用具、衣服、军毯、毛巾、被褥等需用物品,并将部分募款携带回琼,对琼崖的艰苦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实效之显著、影响之巨大,为整个华侨社会所瞩目,是琼侨引以为豪的壮举。”[8]可以说,琼崖抗战胜利,与中共琼崖特委严格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以及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无私帮助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团结少数民族:建立军民鱼水之情
琼崖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黎族和苗族是琼崖主要少数民族。中共琼崖地方组织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十分重视在黎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他们认识到,无论是从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高度,还是从黎苗族地区的战略地位的角度来看,动员和组织黎苗族人民参与到抗日战争中,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1937年12月,琼崖特委第八次扩大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提出了加强“黎运”工作,团结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根本任务。1940年11月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跟琼崖特委的电报中明确指出:“要认真在三十余万夷民中进行艰苦联络工作,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使他们信任我们,不仅使他们不为敌伪利用,而且要使他们与我们一起抗敌。……只有有了夷民、山地作为我军的巩固后方,我们才能支持长期的抗战。”[3]21-22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日民主政府广泛地团结黎族中的上层爱国人士,吸收他们参加到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中来。
1943年秋天,日军为巩固其统治,再次对我军进行残酷的扫荡。面对这种情况,琼崖独立总队决定将主力转移至敌人后方活动,拓展新区。“于是,符哥洛率领琼总三大队向保亭、崖县挺进,林和平率第二大队向陵水三山区进发。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尚未被日军占领。二、三大队到达后,团结依靠当地的黎、苗、汉各族人民,建立起新的根据地。……三大队官兵们积极配合陵崖保乐办事处的同志做好争取发动群众的工作,注意争取团结黎、苗族上层人物。经过耐心宣传教育,我军争取到吊罗山区苗族首领陈日光,对我军进入苗族地区起到很大作用,我军派出干部到吊罗山区指导苗族人民开展武装斗争,成立苗族人民抗日后备大队,大队长由陈日光次子陈斯安担任。”[5]137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黎苗族同胞逐渐对我军的政策有所了解,相互之间还建立起了鱼水之情。在黎苗族同胞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军活动地域日渐扩大,先后建立起七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同时,各族青年踊跃参军,仅崖县就有200多人加入第三大队。
我党特别重视发动少数民族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在1941年10月公布的《琼崖东北区政府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中,“要求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的民族政策,黎、苗、回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一律平等,并尊重其信仰及生活习惯之自由。”[3]148施政纲领的颁布不仅维护了琼崖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极大地调动起少数民族同胞共同抗日的积极性。1942年1月印发的《琼崖抗日时期干部学习资料》中,也明确要求“调整中央地方关系,信用本地人才,团结少数民族以固后方”。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参与抗战。至1945年上半年,琼崖纵队解放了除石碌以外的白沙县全境。黎族青年踊跃参军,在琼崖纵队发展壮大的后期。少数民族成员占纵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黎苗等少数民族的拥戴,是建立和巩固五指山根据地的根本保证。
(五)深入瓦解敌军:积极开展敌军工作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抗战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我军对日军一系列“蚕食”“扫荡”行动的粉碎,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方面,日军均已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加上抗日游击战争遍及全琼,形成了对敌反包围的战略态势。面对这种情况,敌军内部的厌战和反战情绪日益滋长,这就为我军开展敌军工作提供了条件。于是我军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积极开展瓦解日军的工作,并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对于日军官兵,提出“优待日本俘虏”“日本军阀是日华人民的共同敌人”等口号,从心理上激发日军的厌战和反战情绪,特别是对台籍日军士兵开展“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当日本兵,不打自己人”等宣传,成立了“台湾民族解放委员会”,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宣传;另一方面,对待伪军主要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争取最大多数的伪军反正。同时,通过派人打入日伪军政机关,开展敌军工作,在敌伪据点周围印发传单,加强政治宣传,以动摇其军心,并促成其投诚,反正成果。
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琼崖地区的敌人营垒开始分化。比如,“一九四四年冬天,在第四支队和儋县县委的策动下,驻白马井镇的台籍日军班长李水航,在我地下工作人员的教育争取下,与驻新州的另一名敌士兵,携带轻机关枪两挺、步枪十支、子弹两千多发起义。李水航等起义后,配合我军潜入那大镇近郊头潭村,秘密同驻那大日军的台籍士兵联系,策动了二十多名台籍和印籍日军士兵先后投奔我军。……文昌县翁田乡深屿日军据点台籍翻译官手岛,经过我军教育争取,于一九四五年四月与查田、国占、清野、安东四名台籍日军携带重机关枪一挺、轻机关枪一挺、手提机关枪一支、掷弹筒一具、手榴弹两箱、子弹十多箱起义。”[4]180在他们的带动下,驻文昌、万宁、陵水县等地的台籍日军亦相继起义并携械投诚我军。与此同时,琼崖各地伪政权开始出现土崩瓦解的现象。“儋县新丰、永隆、松林、排浦、南丰等乡的日伪维持会会长也于1944年先后反正,投向我军或抗日民主政府。陵水县乌石维持会长陈耀珍起义之后,动员香水据点的维持会长姜维与自警团团长林树义等携械反正。”[6]360至此,中共琼崖统战工作在瓦解敌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三、中共琼崖统战工作的历史启示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琼崖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总结中共琼崖统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统战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的重要基础。
琼崖统战工作是全国统战工作的缩影。抗战期间,在琼崖这块土地上存在着多方面的矛盾关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三对矛盾: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共产党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国民党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而在这三对矛盾中,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是阶级矛盾,共产党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国民党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都属于民族矛盾。在民族矛盾面前,阶级矛盾需要暂时搁置一边。从时间上看,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从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就存在了。以“八一”南昌起义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用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这种武装斗争在琼崖地区同样存在着。但是,随着1931年“七七事变”,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侵略者成为共产党和国民党乃至千千万万中华民族同胞共同的敌人。在这种背景下,共产党人一方面以“武装割据”的方式反抗国民党的“围剿”“汇剿”和“进剿”;另一方面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呼吁“一致对外,共同抗日”,并最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为包括琼崖地区在内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抗战期间,中共琼崖特委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把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作为主要矛盾,把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最终克服重重阻力,与国民党当局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议。与此同时,中共琼崖特委对于国民党采取既合作又斗争的方针。针对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逆流,中共琼崖特委对国民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使共产党人在政治和军事上能够占据主动,不仅赢得了琼崖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为最终实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
第二,不断创新统战方法,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统战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
由于琼崖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民族文化,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统战的对象来看,除了在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合作以外,还有社会各界群众、少数民族、海外琼侨等。面对这些不同对象,中共琼崖特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要求,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灵活机动的工作方法,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城市到乡村,从工人到农民,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海外华侨,琼崖特委无一例外都积极发动他们参与到抗战运动中来。由于统战工作卓有成效,不同的抗日力量汇聚成淹没日本侵略者的汪洋大海。到1945年抗战后期,琼崖独立纵队从最初的三百多人迅速发展壮大到七千多人,成为琼崖地区抗击日军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针对日军中既有日本籍士兵,又有来自朝鲜、台湾的士兵,还有大量伪军的情况,中共琼崖特委采取不同的瓦解方式,提高了瓦解敌军工作的实效性。这些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三,始终重视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共产党人能够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基础。
人们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用这句话来形容抗战时期从事统战工作的共产党人来说再合适不过。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处于领导作用,关键在于共产党始终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坚忍不拔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琼崖革命斗争期间,共产党组织面临着孤悬海外、远离党中央、远离主力、内缺粮草外无援兵,且常常与上级党组织陷于断绝联系的状态,而且敌人总是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远远超过革命力量。因此,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琼崖革命所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条件更加艰苦。但是,以冯白驹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海南党的组织是经过很多曲折挫败的,整个党都是倒下再起,再起又倒下”[9]。正是这种“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共产党人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才能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抗战胜利至今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七十年对于历史来说只是短短一瞬,但是对于遭受过国家和民族危亡的中华民族来说深切难忘。当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非常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无论哪个政党和社会组织,也无论其曾经的作为如何,中国共产党都能够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处理好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关系,实现共同合作。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所有力量团结一致,再次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耿成宽,韦显文.抗日战争时期的侵华日军[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7:259-261.
[2]刘美崧.海南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
[3]中共广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委员会党史办公室编.琼崖抗日斗争史料选编[G].海口:广东省海南新华印刷厂(内部发行),1986.
[4]琼崖武装斗争史办公室编.琼崖纵队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5]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海南省中共党史学会编.琼崖革命研究论文选[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
[6]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红旗不倒:中共琼崖地方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7]琼联会报告经收各埠分会义捐[N].南洋商报,1939-11-07.
[8]赵康太.琼崖革命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163.
[9]中共海南区党委党史办公室编.冯白驹研究史料[G].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