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海丝”建设为契机推动琼粤桂深化海洋合作
2015-08-15
“一带一路”是中央根据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做出的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原则、内容、机制、目标等,并对沿海省份开放态势作了明确定位。海南、广东、广西等沿海各省市都积极响应中央的战略构想,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以期服务中央战略布局。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经济发展两大重要趋势。在全球经济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既是共同应对危机、抱团取暖、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激活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创新开发模式,促进沿海内陆延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2]。
一、海南、广东和广西在“新海丝”建设中的定位与优势分析
(一)海南
海南作为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第一大省,在南海事务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和中转站,对促进中国—东盟海上务实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合分析,海南参与“新海丝”建设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海南省地处南海,背靠华南经济圈,外接东南亚,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中心位置,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二是自然资源优势。海南依海建省,所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28千米,环海南岛沿岸可供建港的港湾68处。海南拥有极其丰富的海洋生物、海洋油气、海底矿物、滨海旅游、海洋运输等海洋资源。三是环境优势。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也是我国热带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4000多种植物资源、900多万亩热带天然森林,及生态价值突出的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稳居全国第一。四是政策体制优势。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8年来,逐步构建了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较具活力的体制机制。五是华侨资源优势。海南是我国三大侨乡之一,省内有100多万归侨、侨眷,琼籍港澳台和海外侨胞有300多万。海南可以充分发挥琼籍乡亲的作用,进一步密切与东盟国家、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
(二)广东
广东省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最长、港口最多、航线最广的省份,拥有与东盟国家、南太平洋国家合作交往的地理优势和强大实力。
综合分析,广东参与“新海丝”建设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广东有通达东北印度洋、南亚次大陆国家的最短航路,与印度洋西岸、非洲国家距离最近,是到达西亚和欧洲、实现“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对接的最便捷通道,在建设“新海丝”中区位优势明显[3]。二是历史优势。“广东是海洋文明传入中国的窗口,是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三是经济与产业发展优势。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自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以来,广东与海上丝路国家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和市场空间。2013年广东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达1550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总额近15%。四是文化优势。粤籍华侨华人生活在东南亚各国,他们对于岭南文化具有共通性和认同感。五是华侨资源优势。广东是中国第一侨乡,据统计,粤籍华侨华人在东盟有约2300万人,占我国华侨华人总数的六成。全球80%潮汕籍华侨华人集中在东南亚。海外华侨华人与广东的互动也日趋频繁,已经成为广东与华侨所在国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桥梁。
(三)广西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与东盟“一湾连七国”,历史上广西合浦是通往东南亚国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
综合分析,广西参与“新海丝”建设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是区位优势。广西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拥有南靠北部湾和与东盟海陆相通的区位优势。二是人文优势。东盟目前在广西一共有留学生将近1万人,占东盟在华所有留学生的五分之一。同时,广西与东盟一共建立了38对友好城市,这些友好城市也将有利于共建中国与东盟的友城合作群,举办传统文化的交流活动,更加促进人文相亲。三是和东盟互联互通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北部湾港开辟了至新加坡、曼谷、海防、胡志明、巴生等港的多条国际直达航线,并建立了以钦州为基地,覆盖东盟国家47个港口城市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4]。四是和东盟的合作优势。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十分重要的次区域合作。十年来,我国和东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我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五是临港产业优势。目前,北部湾港拥有泊位240个,泊位能力1700万吨,港口吞吐能力达2亿吨。北部湾畔形成了以石化、电子、新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的临港产业带[4]。
二、推动琼粤桂深化海洋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琼粤桂三省区的地缘关系是合作的必然需求
海南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广西北部湾与越南相对,南海的天然纽带作用是琼粤桂三省区深化合作的地缘经济基础。琼粤桂三省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依托南海天然连接纽带,兼具江海相连、陆路接壤的独特区位优势,尤其拥有内陆地区所不具备的海洋优势。这种地缘优势较宜深化区域合作,沿海合作更容易找到抓手。琼粤桂之间的地缘关系和地缘价值是深化合作的内生需求。
(二)琼粤桂三省区面临深化经济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
近年来,我国资源、人口、土地红利不断消减,出口、投资、房地产等拉动增长的传统引擎动力不足,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风险不断凸显,经济增长的“超级黄金期”已经结束,进入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琼粤桂三省区都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谋求产业升级,并与周边省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琼粤桂三省区已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取得明显成效
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组织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等平台的推动下,琼粤桂三省区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各领域合作,分别签订《广东·海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实施〈关于深化海南广西两省区合作的会谈纪要〉》。三省区分别形成了由地方政府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合作平台。近年来,三省区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农业、海洋、无障碍旅游圈建设及人文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框架下,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及项目规划,为未来“新海丝”的项目规划、人才培养、招商引资、双多边交流磋商、基础设施和政策制度建设等提供保障。
(四)琼粤桂三省区海洋经济潜力巨大,开展合作愿望强烈
华南经济圈一向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的区域之一,尤其是海洋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其中广东省2013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25万亿人民币,广西、广东虽相对数值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占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比较高,海洋经济已成为琼粤桂三省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五)琼粤桂三省区人文历史相通
琼粤桂三省区人文相近,历史渊源深厚。海南曾与广东同属一省,双方交流非常密切。目前,广东各地有60多万海南籍人,加上有一批曾在海南生活工作过的带有深深海南情结的企业家,这都为海南和广东开展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广西东南部的雷州文化、饮食文化与海南文化有海水般割不断的渊源。琼粤桂省区在人文上的相近和历史上的渊源,有助于增强区域文化认同,增进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三、“新海丝”建设背景下推动琼粤桂深化合作的建议
(一)完善合作机制,增强琼粤桂合作的生机和活力
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区域合作持续推进的重要保证。深化琼粤桂合作,要在现有合作机制和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一是建立琼粤桂高层对话机制。加强互访交流,建立三省区高层联系和会议制度,适时就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协商、交流。二是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组织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三省区各部门之间、各行业之间、各市县之间、各企业之间多层次的合作。三是建立密切的工作协调制度,确保区域合作的重大事项落到实处。三方对涉及三省区的重大合作事宜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推动落实合作项目和内容。
(二)携手建立优势互补、产业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
海南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在深化与广东、广西的合作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相对优势,把握合作的现实基础和合作方的积极性,兼顾合作的短期效应和长远利益,结合海南的产业特色、环境特色和体制特色,有所侧重地参与合作,实现油气制造、海洋制造和原材料加工等优势产业与广东、广西的主动对接,主动融入广东、广西的产业链中,或争取广东的优势产业链延伸到海南,通过建设特色资源加工基地、第三产业延伸基地和南海开发合作平台,与广东、广西形成密切协作、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
(三)以互联互通为重点,共同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是经济的动脉,是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基础。共同完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航空、高速公路、水运、铁路运输体系,改善提升区域交通运输通达条件,构建优势互补、高效安全、畅通便捷的南海区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加快建设跨界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及配套工程,打造快捷便利陆路网。二是深化港口、航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整合港口资源,加强琼州海峡港口设施改造,建设琼州海峡两岸对接高效的客货运输系统,满足海峡运输需求。完善三省区港口的集装箱系统,尽快开通和加密三省区间的集装箱班轮航线。三是深化航空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三省区的航空、旅游业优势和特色,按照市场原则推进区域航空合作,拓展区域航空发展空间,增加三省区国际航班,方便三省区与国际间的交流,促进三省区经济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经营海南国际航班经停或延伸至广东、广西所有对国际航班开放的城市。
(四)突出海洋特质的合作特色,合力建设南海蓝色经济区域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周边各方人文交流和商贸往来的通道,是发展经贸关系和海上务实合作的重要依托,南海资源是琼粤桂三省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深化琼粤桂三省区的合作将充分突出海洋特质:一是利用南海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远洋渔业和养殖业、海洋海岛旅游业、海上设备制造和油气资源开发等特色海洋产业。二是开创海南与广东、广西合作开发南海资源的全新模式。针对三沙市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等问题,借广东、广西两省之力,完善三沙市岛礁的基础设施和民用设施,全力支持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积极鼓励琼粤桂合作开发南海资源,增加地方和合作开发省份的积极性,联手搭建南海合作平台,推动南海资源开发利用。三是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珍稀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合作,共同建设海洋保护区,构建连接三省区海域的保护网络。四是建立海上巡航、联合搜救和事故应急合作机制,不定期开展联合巡航、联合搜救和应急演习。加强海上安全监控和信息资源共享,互相为海域搜救行动提供积极支持,形成海上搜救与突发事件处置合力。
(五)加强海洋旅游发展合作,联手打造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2015年5月8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在厦门成立。该联盟旨在整合“海丝”沿线省(区、市)旅游产品和市场资源,推进城市间旅游合作,策划打造中国“海丝”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琼粤桂三省区应在该联盟的基础上,结合三省区优势旅游资源,共同制订区域旅游合作规划,推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海洋主题类旅游项目,共同开发“一程多站”、优势互补的南海旅游线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特色旅游观光带。一是统筹规划。在实施“海丝南海旅游”国际旅游品牌战略,打造“海丝南海旅游”世界级旅游产品等方面形成共识,使之成为号召力强、影响力大、国际化程度高的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二是整合资源。统一制作面向“海丝南海”沿线国家的多语种“海丝南海”旅游宣传广告片、旅游专题片和“海丝南海”旅游宣传推广手册等;以优势资源为轴线,将“海丝南海”沿线自然、人文景点串联起来,每年组合个性鲜明、一程多站、适销对路的“海丝南海”国际、国内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开发“海丝南海”邮轮旅游度假产品、“海丝南海”文化、民俗旅游产品等。三是用好国家平台。联手实施“走出去”营销战略,在国内外组织大型“海丝南海”旅游联合促销活动,创新联合推广模式。
(六)深化科技、文化、教育、智库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12年10月,海南省社科联与广东省社科联联手,创办了“中国(海南·广东)改革创新论坛”,共建无障碍社会科学交流、合作和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深化科技、文化、教育、智库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是增强粤琼桂三省社科界交流互动、合作共赢。以社科院为牵头单位,建立合作研究工作机制,共同开展三省区参与南海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东盟国家合作等有关课题的研究。二是加强三省区产业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联合举办或组团参加对方举办的重大科技活动、专题研讨会、展览会和技术交易会等活动,共同构筑信息网络平台,即时交流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专利信息等。三是加强三方人才培训合作。建立三省区人才教育培训信息网,加强信息沟通;鼓励和引导三省区的高校、智库与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政策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新海丝”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队伍支撑。
结 语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琼粤桂三省区作为沿线的重要节点,应该联起手来,围绕“海”字做文章,扬帆起航。三省区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合作与发展新格局,携手打造我国相邻省份区域合作的典范,提升区域规模效益和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更具发展活力、更具开放度的蓝色经济区域共同体。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EB/OL].(2015-3-28)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28/c1002-26764633.html.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2-11-18.
[3]张开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广东响应{J].南方论刊,2014(7).
[4]姜木兰.新枢纽,新门户[N].广西日报,201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