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色景区如何推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015-08-15冯林芬
冯林芬
(新四军纪念馆 江苏 盐城 224000)
自2004年12月《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如火如荼,人们纷纷奔赴革命摇篮、革命圣地、领袖故居、将军故里等红色旅游景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接受革命文化熏陶。全国各地的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红色景区也都历经教育与旅游并轨的挑战和考验,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变更管理模式。把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旅游事业发展轨道。继而实施免费开放、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有效地加强和改进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了革命文化遗产;有效地带动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也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的加入,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诚然。任何事件的发展都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红色旅游也一样,不能停留在目前发展的水平上,需要我们再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努力,来推进红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然而许多业内人士对红色景区革命文化的归位问题、属性问题;对红色景区的管理问题、服务问题;对免费开放后的经费问题,发展问题,还存有这样那样的误区和困惑,笔者就此类问题作如下的探索和思考。
一、提升革命文化属性认识,增强红色旅游发展责任
提升对革命文化属性的认识问题是推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进行民族解放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涌现的有重大影响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重大革命战役的纪念地,纪念馆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件和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这其中的载体,即是革命性的纪念馆、纪念地。革命性的纪念馆不同于一般纪念馆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丰厚的革命文化底蕴,它既代表着民族历史的辉煌,又代表着民族历史的发展,给予民族新生代以文化和精神的滋养,使民族文化和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
革命性纪念馆纪念对象所包涵的文化性质决定着它的革命性,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新组成部分。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恰有不少误区,过去人们一谈到革命文化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它排斥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而不认为它是包括到昨天为止融合了新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就人为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新文化割裂开来。历史应归位历史,革命文化继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融汇了代表人类文化最高成果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十分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走出革命文化属性认识的误区,对于革命性的纪念馆、纪念地,即红色景区来说,是调整工作理念的根本,也是提升革命文化活力,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因为这样可以使我们站在全新的文化高度,更全面、更客观地评判革命文化对于我们今天文化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更有效地采取符合革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方法,担负起传承革命文化的重任,自觉地做到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2]中确立革命文化的红色属性,进一步彰显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旅游中的教育特征和功能。
二、加强红色文化内涵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品牌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特色文化,红色旅游是典型的富有中国特色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旅游活动。虽然红色旅游肩负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政治教育功能较强,但最终落脚点还是旅游。“红色”只是代表旅游资源的特色品牌和内涵,旅游才是实质。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把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不同的旅游形式传输给广大旅游者。红色景区要赢得社会的信誉和广大游客的信赖,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不断打造自己的新品牌、新特色。
打品牌、创特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旅游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无价值的旅游”。打品牌、创特色,必须深度开发,创新形式,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一是以文展史,实施陈列手段多元化。游客走进景区面对的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实的而不是推理的,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陈列内容和形式。这其中,文物展示、文字编辑、图版设计、模形制作、灯光配置、氛围营造等,必须讲究新颖活泼的文化元素,从而达到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乐的目的。二是以情感人,注重讲解传道的人性化。讲解员的责任就是引导游客从现实走进历史,感受历史,从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讲解员要把讲解与传道结合起来,把讲解历史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把直白的讲解内容与形式多样的讲解技艺结合起来,做到立足时代讲坛,召示先驱精神。激发报国情怀,努力打造自身的特有风格和品牌形象。三是以神取胜,突出人文环境的个性化。在景区改建改造过程中,要突出红色文化的神韵,打造重点,展示亮点,放大经典,让游客一涉足景区,就能处处领略到纪念设施既庄严肃穆,又个性鲜明的文化氛围,让游客既能赏心悦目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又能流连忘返地享受红色文化熏陶。四是变物为文,加强对文物展品的研究。“科学可靠的研究,不仅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也是博物馆实现为公众服务的基本业务”。对文物的研究不但要还原文物的历史真实和背后的故事,更要注重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与社会发展的唯证关系,实现由文物向文化的转变,实现历史与未来的对接。
三、把握免费开放运行规律,优化红色旅游服务体系
自2008年5月,实施免费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其社会效益都空前高涨,大幅攀升。根据2011年度统计,延安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每年接待游客都达到百万人次以上。[3]毋庸置疑,历经6年时间的实践,全国红色旅游景区都接受了免费开放的挑战和考验,也都度过了最初的阵痛期。
要实现免费与开放的有机结合,必须优化红色旅游服务体系,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套路,提升科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益。首先要深化内部机构改革。针对免费开放的新情况、新要求,对原有机构和职能实行重新优化组合,细化旅游服务项目,规范游客接待程序,强化接待服务和秩序管理的职能。其次要强化制度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根据免费开放的实际运行情况,修定管理制度,细化管理要求,可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实施进门把关的准入制,文明参观的保障制,以人为本的接待制,教育氛围的净化制和游览安全的应急制等。第三要确立游客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增加游览项目,设立休闲场所,满足游客需求,对游客的意见和诉求,做到处理及时,解释到位。第四要拓宽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管理的机制。对于保安、保洁和商品经营等,可实行招标、外包的办法,尤其要认真研究制定长效化的志愿者机制,吸收那些热心红色旅游事业,有奉献精神的退休人员、大学生、现役军人和其他社会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免费开放的管理。第五要推进用人机制的创新。景区的发展要以激发人的潜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为目标,推进人才机制的创新。可通过绩效考核激活人才,通过竞争上岗用活人才,通过聘用方式优化人才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在岗在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免费开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开拓红色景区发展思路,提升红色旅游综合效益
近10年来,红色旅游从起步到发展,都得到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和重点资助,免费开放后,各级政府还应在进一步指导和支持红色旅游业健康发展方面有所作为。以市场为导向,把红色旅游的景区作为旅游的支撑点,融入地方大旅游共荣圈,建立地方旅游集团军。像井冈山那样,实现红色旅游吸引人,绿色旅游留住人,客家文化旅游感染人,打造红色、绿色和地方特色协同发展的集团军作战方案,提升旅游价值链的综合效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4]如果还是单兵作战、孤军奋斗,游离于地方旅游共荣圈之外,那么免费开放的红色景区除了政治教育功能之外,在旅行社的眼里由于无利可图,往往成为“附加旅游”、“过境旅游”,出现“边缘化”的尴尬,甚至跌落成被遗忘的境地。
实施免费开放,红色旅游景区凸现出人气上升了、财气下降了;社会效益上升了,经济效益下降了等显著特征,管理成本的上升,远远大于政府补助的额度。谈及发展资金的投入已成了各个景区最大的困惑,解决困惑的唯一办法就是“创新”。景区每年百万游客的人流量,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要把“创新”点放到这个市场中去研究,要认真研究自身在旅游发展价值链环节中的位置,认真研究游客需求变化规律中的正能量。现在许多景区的创新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一是把红色景区融入地方大旅游的共荣圈,分得经济效益的“一杯羹”;二是与地方特色企业联系,在景区的免费门票和标牌标识等方面投放广告宣传,在红色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中获得收益;三是积极开发游客需求的纪念品、工艺品和普及读物、宣传资料,在商品营销中得到收益;四是深度开掘自身资源向外延伸的结合点,通过实行共建、联建等方式,广泛聚集社会上的人力、财力和技术力量的投入,不断拓展景区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
五、贯彻两个《纲要》精神,推进红色旅游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两次颁布《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第二个《纲要》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央已将红色旅游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其他相关纲要。并要求各地也将红色旅游发展纳入本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中。[5]国家对发展红色旅游如此重视,正说明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有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又有经济工程、富民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和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而对各个红色景区来说,又是一个难得的大好发展机遇。
作为红色旅游发展中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就是要求我们红色景区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从而进一步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增强红色旅游的活力和后劲。[7]据笔者所知,现在全国各地的红色景区都在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文化资源,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如周恩来纪念馆的馆刊《丰碑》中专门开辟了“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专栏。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出刊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专刊”。新四军纪念馆专门建设了“新四军廉政建设”和“铁军精神与盐城”专题展馆。这些都是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推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两个《纲要》精神的具体行动。事实充分证明,只要认真贯彻两个《纲要》精神,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红色景区的红色旅游事业发展目标和任务一定会如期实现的。
[1]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12).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8).
[3]中国纪念馆通讯,2012(1).
[4]张晓惠.红色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条件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2011(12).
[5]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6).
[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8).
[7]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