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志问道 抒写华章 传承服务 推动地方志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5-08-15王春雨

黑龙江史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志书大兴安岭年鉴

王春雨

(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十二五”开局以来,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系统在省地方志办公室的关怀指导下,在大兴安岭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区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事业在工作体制机制上、在成书质量标准上、在年鉴编纂创新上、在编纂领域拓宽上、在服务功能延伸上实现新突破。

一、牢固树立四种观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我们从地方志的切实需要出发,明确地方志工作的功能定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功用,根据需要开展工作,为经济发展、为全局工作、为领导决策、为社会群众服务。

(二)树立服务全局的观念。我们从观念上跳出“地方志”小圈子,真正将地方志工作纳入社会大系统、大环境中来深化,在服务大局上找准切入点。紧紧围绕地委“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找准切入点,围绕地委、行署确定的工作重心来开展地方志工作。

(三)树立发展主体的观念。我们勇于克服弱势心理,排除无钱无权的困扰,摆脱可有可无的困惑,找准地方志发展主动点,在党政所急、社会所需、地方志所能的三维交点上开展工作。

(四)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质量就是生命。我们坚持质量第一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质量是地方志产品的生命,是地方志行业发展的生命。因此,我们在编写每一部地方志产品中都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在每一个环节上把好质量关,包括资料收集、选择,结构的编排,内容编写,文字表达,甚至是出版、印刷、校对等,都严格要求,精益求精,杜绝差错。

二、扎实开展六项工作

(一)加强督导,稳步推进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持续加大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力度,强力推动县级志书编纂工作。一是实行“一评三审”制度,按照《黑龙江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和出版管理办法》要求,全年审阅完成《十八站林业局志》等志书120 余万字,《呼玛县志》经过复审修改完善已进厂印刷。二是有效推进县级志书的组织编写。今年4月初,组成两个调研组到松岭、呼中等地检查指导,有力地推进了各县级志书编纂进度。十八站林业局、古莲河煤矿按地区地志办的审阅意见,正进一步修改完善志稿。《塔河县志》部分篇目初稿完成审阅,其余篇目正在编纂中。松岭区完成志稿编写90%。呼中区从教育系统分流出教工充实到地方志工作,完成志书初稿50%。三是“十二五”期间全区首部村志《呼玛县三卡村志》出版发行。四是按省统一部署,组织人员进行《黑龙江省林业志》大兴安岭地区的资料收集、后期补充及撰写工作。

(二)提升质量,全面推动全区大年鉴格局建设。一是按计划启动编纂《大兴安岭年鉴》,明确分工,从组稿、编辑、总纂、校对均由专人负责,实行“一站式管理”。为加强年鉴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印发了《关于开展年鉴“抢进度,抓规范,促质量”活动的实施方案》,在时间进度、操作规范、提高质量、组织领导、考核奖励五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结合每位责编的具体任务分别制定年度年鉴编纂任务分解和进度表,签订责任状,保证工作有序开展。《大兴安岭年鉴》(2014 卷)现有5 个栏目完成改写进入总纂,其余篇目及彩版部分正在积极收集、整理、编辑中。二是县区及县级直属企业年鉴的编纂工作有新突破。注重调研指导、选树样板,重点指导推进《新林年鉴》编纂工作,现已完成终审,正进行排版印刷等工作,该部年鉴出版后将成为全区首部公开发行的县级年鉴,实现县级年鉴编纂工作的新跨越,将为各县区及县级直属企业年鉴的编纂提供有力参考和借鉴。《加格达奇年鉴》、《韩家园林业局年鉴》的编纂工作正在进行中。目前,县级年鉴启动率100%,编写率50%。

(三)夯实基础,大力提升地情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志书、年鉴等地情资料,热情周到地开展咨询服务。一是组织图文资料,更新黑龙江省情信息网中大兴安岭地区信息,为更好地开展服务打基础。二是完成“龙江方志30年成就展”大兴安岭供稿任务。完成“放下斧头锯高举生态旗”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新闻选题线索提供。在“建区50周年建党93 周年庆祝宣传”活动中,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并着手编纂《大兴安岭地区简史》,为迎庆建区50 周年献礼。同时,积极为农业、水利、森警等各部门提供地情资料。三是全区各级方志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全方位提供资料服务。今年上半年,地区方志馆为统计局课题研究、基层单位及退休老干部等提供借阅服务20 余次。四是及时更新网上方志馆,全区已正式出版的6 部志书、17 部年鉴、2 部地情书及13 部县区局志书全部录入中国龙志——黑龙江省情信息网,实现在线阅读,免费向社会公开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五是着力开展送地情书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扩大了社会效应,年均向全国各地、全区各单位、地方志人才库人员赠阅地情书800 余册。六是不断完善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域名网站,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四)创新发展,不断拓宽地方志工作领域。一是统筹兼顾,选树典型,有效拓宽志书编纂领域。自2013年全面推动指导行业(部门、专业)志编纂工作以来,全区各行业(部门、专业)志编纂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呼中自然保护区志》经地志办终审修改后将进厂印刷,《大兴安岭物价志》完成终审,《大兴安岭水利志》、《大兴安岭电力工业志》等完成初审,《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审计志》正进行初稿的编纂,地区工信委正按要求筹备志书的编纂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志后工程”。试点启动《地方简史》编写工作。按照省志办“十二五”规划要求,完成第二轮志书出版任务的漠河县、加格达奇区、新林区志办先行启动《地方简史》编写工作,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加强研究和指导。《加格达奇简史》(1968~2005)已完成初稿约36 万字进入初审阶段。

(五)强化宣传,努力扩展信息交流工作水平。一是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地方志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契机,通过报纸刊发领导专文、工作回顾,通过印发贯彻通知、通过深入贯彻学习,将工作要求、工作部署、工作成绩进行推介,使地方志工作在政府层面、在领导层面、在社会层面争取得到认知。二是积极与各地志办进行业务交流,学习先进地市的志书编修经验,上半年进行志书交流4 次。三是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年初以来,在省级载体发稿9 篇、地级载体发稿11 篇。

(六)多措并举,切实加强地方志队伍建设。一是因实施训,有效提升修志队伍素质。2013年,举办了全区年鉴业务培训班。就《怎样撰写年鉴条目》和《年鉴框架设计》进行专题授课。讲授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易于操作,所举实例典型易懂,参训人员反响强烈、受益匪浅。有效提升了全区地方志工作者的年鉴编纂业务水平。各县、区及县级企业地(史)志办主任(主编)、编辑及大兴安岭地志办全体职工参会。二是真功实做,创新操作模式。根据全区地方志工作者多为兼职,业务水平不均衡,亟需培训等实际情况,因实施策,组织人员编纂《地方志概览》(约23 万余字)一书,涵盖文件法规、学习研究、编纂指南等七大板块,为地方志人员提供了一本简单易学、具有指导作用的业务手册,给各地、各单位提供一册互相交流的工具书。三是完善管理,确保工作、交流渠道畅通。针对全区各部门地方志人员个别发生变化的实际,组织人员对全区地方志人才库进行全面、系统更新,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聚力实现五个突破

“十二五”开局以来,我区地方志工作得到了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大兴安岭地委、行署的全力支持,特别是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给地方志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春天。置身于和谐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大兴安岭地方志人肩负领导的期望和重托,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推动大兴安岭地方志事业不断迈上了新台阶。

——实现工作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地方志办公室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重新调整和充实了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和领导。从建立健全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手,相继起草《大兴安岭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通知》、《地方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在全区实施了地方志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地本级地方志工作纳入地直党政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建立全区地方志人才库,按行业分为21 个部类,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电子人才库,制定人才检索目录,入库人才196 人,有效保证了工作交流渠道畅通。

——实现成书质量标准上的突破。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全区地方志系统坚持标准,严格按标准和程序对志书进行审查验收。目前,大兴安岭地区12 个县区局及农工商联合公司、古莲河煤矿全面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占规划总数的100%。6 部志书陆续出版发行,出书率43%,其余志书编纂工作正有序进行。按省志办的安排,去年我区1 名省专家库成员首次参与《牡丹江市志》、《绥芬河市志》的评议,审读志稿500 余万字,所提评议意见及建议受到国家、省及兄弟地市领导及专家的认可。2011年以来,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参与指导、审阅县级规划志书、行业(部门)志书等1000 余万字。

——实现年鉴编纂创新上的突破。编纂和出版《大兴安岭年鉴》是地方志办公室每年的常项工作,年均成书100 余万字,业务规范性强,质量要求高,各方面关注度高。2011年以来,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更新办鉴理念,拓宽办鉴思路,及时调整优化年鉴的整体设计,在编辑出版的组织结构、效益结构和内部管理以及体例框架、资料内容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增强年鉴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探索,《大兴安岭年鉴》从版式设计、编纂质量、出版时间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栏目内容、装帧设计、排版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并实现全彩印刷,将过去由印刷单位提供版面设计,改为自行设计,年鉴印刷出版时间由5 至6个月,缩至1 个月左右。出书时间基本达到当年编写当年出书的目标,文字差错率由万分之三降到十万分之一。通过创新使内容更加充实完整、使整体更加美观大方、使版面更加丰富多彩、使工作更加合理高效。2012年,《大兴安岭年鉴》(2011 卷)获黑龙江省地方综合年鉴一等奖。

——实现编纂领域拓宽上的突破。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统筹兼顾,有效拓宽编纂领域。在全区开展“志后工程”,创建大年鉴的工作格局,促进全区年鉴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县区局年鉴的编纂工作,试点启动《地方简史》的编写。同时,积极启动推进行业(部门、专业)志编纂工作,将编纂行业(部门、专业)志作为全区修志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安排时间、人员,对各行业各部门就志书的编写进行业务指导,协助制订编纂方案和大纲,行业(部门、专业)志编纂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区启动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收集大兴安岭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年度详细资料,为下一轮地方志的编修奠定材料基础,为年鉴编写提供资料,及时形成有价值的地情资料,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服务功能延伸上的突破。树立“小部门提供大服务”的意识,开发利用地情资料,通过建立网上方志馆、赠阅志鉴文献资料等形式和渠道,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治、资政、资商、资业”的积极作用,为党委政府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行署领导、区内外等相关部门撰写、提供地情资料20 余万字。向全国各地、全区各单位、地方志人才库人员赠阅地情书3200 余册,扩大社会效应,收到较好效果。加强地、县、乡方志馆的管理和利用,完善功能,改善服务手段,更好地提供地情阅览服务。不断充实丰富馆藏文献资料,免费向公众开放,为单位和个人查阅提供便利。加强网上方志馆建设,及时更新完善地情资料,提高中国龙志·黑龙江省情信息·大兴安岭分网的资料性、权威性、实用性和吸引力,使之成为社会各界查阅地情资料的平台、展示兴安丰富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的窗口、外界走近兴安和了解兴安的桥梁。

猜你喜欢

志书大兴安岭年鉴
2020 年各省(区、市)主要水果产量与变化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情系志书藏古今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我的大兴安岭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