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引领 理性创新 催生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2015-08-15吕恒莱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宁小学222000
吕恒莱 (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宁小学,222000)
专业引领 理性创新 催生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吕恒莱 (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宁小学,222000)
2005年11月13日,笔者参加了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会,应邀作为点评专家点评了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瓯江小学钟小蝶老师执教的《五年级:多种形式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课。结合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传承・挑战・超越—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具体授课内容,谈个人一管之见。
一、整体评价
本课选择了传统的、常见的、经典的双手胸前传接球作为教学内容,分组教学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但是执教教师作为初执教鞭三年的青年教师,客观地讲,内容和组织形式选择就富有极大的挑战性:一是内容的本身变化较少,固定程式较多;二是对执教者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执教教师亲和的教态、自信的组织、机智的应急处理、及时的方案调整、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新颖的服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理性创新,催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倡导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笔者认为,创新首先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其次创新要适度和理性。本课通过理性创新,让老内容上出新意,让经典题材焕发生命活力。因此,理性创新,催生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限制或适度改造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目标统领内容即以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课由传统的双手胸前传接球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限制,练习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练习兴趣浓厚,还增强了选择性和个性化,取得较好效果。
(二)目标引领,任务驱动,把技能教学的重视落到实处
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凸显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本质特征,高度重视运动技能教学。本课在“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掌握2种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学习目标引领下,通过“任务单”教学,分阶段进行目标达成。即任务1:马蹄形进行W形传球练习;任务2:圆形行进间传接球练习;任务3:三对三拦抢比赛。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布置、检查和完成,一方面简洁明了,另一方面也在渐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任务,达成目标。
(三)选好组长,确定组名,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本课确立四个学习小组,选好组长,确定组名,并创造性地以四种不同颜色的篮球背心进行巧妙分组,明确了组长和组员的职责,也明确了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在组长带领下,积极参与,团队攻关,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价值认同感。
(四)对传统中的优秀要坚定传承,在传承中理性创新
传统体育教学,重视体育课堂常规,重视德育渗透、重视队列队形训练,重视运动负荷和课堂效率,重视温故而知新等,这些优秀的内容和好的做法要坚定传承。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对组织形式进行理性创新,既有传统的体操队形,又有马蹄形、圆形、散点等。本课体现得较为充分,当然,一定要注意不要为变队形而变队形,更不要因为频繁调动队伍而影响目标达成。
三、思考与建议
(一)关于运动技能的思考与建议
1.球类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器材的有效利用。球类教学中要把球贯穿课的始终,努力提高球的利用率。包括准备活动做球操,基本部分球类内容有序展开,结束部分用球来进行放松。尽可能避免教学中大量球被闲置的现象:从人手一球到一组一球到两组一球。球的数量多少为宜,要视具体学习内容而定:若是运球类教学,为了提高练习密度,宜人手一球;若是传接球类教学,宜两人一球较为合理,设计创编双人球操和两人一球进行放松练习。
2.运动技能学习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对于“对技术”教学要全面兼顾。运动技术中有的是成对呈现的,不管是篮球还是足球,有传球势必就要有接球,既要教传球的方法也要教接球的方法,不可偏废;另外,传接球教学一定要遵循距离上由近及远,状态上由徒手到持球、由原地到行进间,条件上由无防守到消极防守到有防守,传接球的力度、难度、准度是随距离和身体状态而改变的。
(二)关于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1.任务单教学。任务设置一定要科学、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肤浅到深入的原则,具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如本课中可设置原地两人一组传接球,四人一组V形传接球,再到四人一组的对角传接球及方形传接球,最后再到三人一组两传一抢,强调直线面对面传接球,本次课尽量避免弧线侧身传接球。
2.教师示范。无论如何创新,一方面教师示范不能省略,另一方面教师示范要科学把握示范面、示范次数、示范频度及示范时机,合理规范的示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师服装。教师服装是课堂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鼓励和提倡根据年龄和个性,穿一些颜色鲜艳的适宜运动的服装,彰显健康、阳光、向上、活力等元素,若一味追求时尚和潮流,或者容易引起歧义的服装,则不太合适,应慎重选择,同时还应关注体育教师服装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吕恒莱,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长三角地区教科研评审专家,“吕恒莱体育港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