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传统文化和三门球运动的关联性
2015-08-15叶颖超王正清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江苏泰州214500
叶颖超,王正清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江苏 泰州 214500
1 三门球运动的特点
1.1 三门球运动适合诸多人群
三门球是由皮革制成,类似于端午节大家所吃的粽子,可充气,重量280 克左右。三门球比赛规则是上场的三个队,每队上场五名队员,在有3 个球门的圆形场地上进行,得分方式为将球打入对方任何一个球门,三门球运动比赛规则简单,游戏竞赛适合诸多人群,规则可以根据参赛人员进行设置。
1.2 比赛容易,娱乐性强
三门球运动比赛的规则简单易学,没有基础的人简单学习技术,了解比赛规则之后就可以上场比赛,三门球运动比赛的娱乐性强,由于比赛攻防形成了二防一的局面,比赛中来回球增多,比赛激烈,观赏性和趣味性很高,参与三门球运动的人员能从比赛或者运动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2 三门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2.1 历史性、地域性
三门球,从外观上来看,形似粽子。谈到粽子大家就能联想到农历五月初五,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2000 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例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通过后人的不断的改革,终于把端午节老百姓都会吃的“粽子”运动广泛的运用起来了。
2.2 三门球运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
三门球运动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能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精神,能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各种体育游戏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等。又要考虑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中会不会时不时地对学生提出更严峻的考验,如运动练习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球类比赛中双方发生肢体接触,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比赛失利时是互相鼓励还是互相抱怨等。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才能在教学中使华夏传统文化得以渗透。
2.3 在三门球教学实践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教师要以身作则,将传统文化渗透三门球教学中,体育教师通常是通过讲解、示范、组织、亲身参与等,来达到教育的目 的。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这一过程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显然更具有直观性,而现在中学生又具有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注重直观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师的言行仪表、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和精神面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材。鉴于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实际教学 中,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本人首先要做到做好。比如,课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装,不配戴有碍运动的物品,那么我就严格做到这一点。我们知道,中学生认为教师的言行就是榜样。如果教师不拘小节,长期以往,学生也就会随随便便。所以,三门球教学中,教师必须严于侓己、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
3 结 语
在三门球运动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运动训练中逐步渗透,在三门球的训练和比赛中教师要结合运动本身的动态性,不断地发现渗透时机,有的放失地渗透,不断在训练和比赛中提炼三门球运动的内涵,将三门球运动的精神与训练教学结合在一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传统文化必能在学科中得到有效地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