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的灵魂旋律——《何以笙箫默》插曲音乐与画面的唯美契合

2015-08-15卫丽军

电影评介 2015年12期
关键词:笙箫那英音乐创作

卫丽军

近年来,由青春题材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致青春》《匆匆那年》《谁的青春不迷茫》《左耳》《何以笙箫默》等青春电影相继登上荧屏并引发热议。爱情与青春向来就是两个共生的命题,爱情可以是青春的唯美华丽的小乐章,也可以是青春的悲情的命运交响曲。最近上映的青春爱情电影《左耳》和《何以笙箫默》,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爱情的音乐式理解。“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左耳》是一群“小鲜肉”“爱错了的青春”,而4月30日上映的《何以笙箫默》则是青春偶像版“爱对了的爱情”。电影版《何以笙箫默》是在顾漫小说和刘俊杰电视剧基础上的凝练和精华,主线依旧是何以琛与赵默笙曲折、悲情而又功德圆满的爱情故事,其中因“玛丽苏”两次成功推倒霸道总裁而具有了喜剧之感。

《何以笙箫默》名字很唯美,这一个宾语前置的短语,字面意思就是“什么使笙箫都沉默?”原著作者顾漫似乎在表达她对爱情的理解——“荡尽铅华,涤尽喧嚣,归于沉默的爱情才是爱情。”但是,在唯美的影名之后却是乏味的爱情套路——恋爱—分手—重逢—团圆,为了让影片更有看点,黄晓明和杨幂两位青春主角也是极尽“柔情与暧昧”。前者除了打破自己从影以来哭得最多的一部电影的记录之外,还有半裸游泳的桥段,结实的胸肌和性感的胸毛一览无遗,是女粉丝的“福利”也是偶像的魅力;后者也不甘示弱,影片中穿水手服大玩cosplay,上演制服诱惑,后来二人更是上演了一出沐浴时热辣缠绵的激情戏!尺度之大,是诱惑也是营销策略。唯美的名字,俗套的剧情,本身不具有诱惑力,真正让电影《何以笙箫默》刺激观众泪腺的是其中唯美而又神伤的音乐,可以说但从电影音乐与电影内涵的关系上来看,《何以笙箫默》音乐与电影的完美契合是电影的精彩之处。

一、《何以笙箫默》插曲的音乐旋律与影片表达

电影《何以笙萧默》数歌连发,张靓颖《You Are My Sunshine》、黄晓明《何以笙箫默》和那英的《默》让音乐旋律和画面表达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那英的《默》唱出了影片主人公何以琛和赵默笙“十年一刻”的缠绵爱情。《默》是影片音乐总监高晓松与那英时隔18后的再次合作,也是那英暌违歌坛5年后的再度发声,尽管这首歌并不是为电影《何以笙箫默》量身定做的,但契合度之高也是歌曲的词作者尹约所没有想到的,而这种高度的情感纠结与宣泄恰是那英所钟情的,“这种感觉和电影的情节契合得天衣无缝,好像是从天而降。这首歌就是我想要的,至于它能不能震撼到大家,让每个人都很喜欢,这是我不能预知的。”[1]“我被爱判处终身孤寂,不还手,不放手。笔下画不完的圆,心间填不满的缘,是你……”歌词伤感而又婉转,将爱情的伤害与青春的情感体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配以舒缓的音乐旋律,正契合了影片主题的表达——“情到深处万籁默”,影片何以琛与赵默笙7年之“默”,在那英的“爱”之细腻,“默”之坦然的天籁之音的诠释下完美展现。

《何以笙萧默》的主题插曲《默》以MV的形式呈现,黄晓明的手语、影片片段、那英音乐与形体表演三组景别交错出现,MV主题色调为黑白两色,细腻、伤感又含有决绝的冷漠,其中黄晓明的手语表演,人戏合一,将影片角色与MV表演完美融合,在音乐旋律的冲击与暗示下,实现观影情感与音乐表现的完美结合。这一主题插曲实现了影、音、舞的三者统一:姜文团队镜头处理,高晓松执导音乐,而现代舞名家高艳津子则设计了极具创意的手语表演。影、音、舞的三者统一最终落实在那英的演唱上,那英音域较广,歌声空灵,其凄美的唱腔与黑白交间的唯美镜头交织,歌词完美契合了影片故事,《默》可以说是电影《何以笙箫默》的灵魂旋律。它将主人公何以琛与赵默笙7年的纠葛与等待以无声的手语表演的形式加以诉说,以手语之舞,现心灵之真、情感之诚,可谓音乐与影片画面的完美糅合。可以说电影《何以笙箫默》将7年的爱情经典以画面的形式呈献给观众,但是,主题音乐《默》则以更强的穿透力,成为影片灵魂的旋律。

除了那英的《默》之外,张靓颖的《You Are My Sunshine》、黄晓明《何以笙箫默》以及李琦的《我并不是那么坚强》都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对于表达主人公的情境,渲染剧情具有积极的作用。《You Are My Sunshine》作为一首传唱70余年的英文爱情经典,“You Are My Sunshine”(你是我的阳光)是《何以笙箫默》的爱情箴言,插曲中张靓颖用她独特的温柔声线,用词、用曲、用真心诠释了唯美的爱情,何以琛与赵笙默的七年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光,如同一首歌在流淌。

黄晓明演唱的电影同名主题曲《何以笙箫默》则以古辞古韵的音乐言说方式爱情,“晚来秋风起,谁解凭栏意,既然楚天阔,何以笙箫默,此情更与谁人说。”李琦的《我并不是那么坚强》作为插曲,将何以琛的心路历程完整的表现出来,可以被称为主角何以琛的“眼泪主题曲”这两首插曲音乐通过心理刻画,进一步渲染了影片的爱情主题。

二、国产电影的音乐插曲现状与音乐功用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工业,在当前艺术消费形式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营销是必须的手段,这其中音乐营销也是电影营销的总要手段。恰如其分的音乐能够在影片中辅助画面,传达情感,从而引起情感共鸣,而这都是影片推广,既而实现票房数据的重要手段。电影实践也一再证明,一部经典影片其音乐插曲、背景音乐都是影片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佐证,经典的旋律往往能够唤起人们对电影的追忆。康德在《审美判断力批判》中将人的主观意识分为认识、伦理和审美,电影音乐则承担着这三种层次不同的意识功能,而这都植根于电影音乐独特的电影叙事特点,“电影音乐在保留了传统音乐创作原则的同时 (比如注重旋律、和声和节奏等),还兼具了一些电影创作的审美特征和表达方式,比如体现综合性的美学原则,即要求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象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相融合”。[2]

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往往与其插曲相得益彰,《人鬼情未了》“Unchained Melody”(奔放的旋律)则成为抒发爱情的唯美音乐,迪士尼动画片《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引发全球演唱热潮,被多达40多种语言演绎过。还有一些插曲甚至是超越了影片本身而在音乐史上获得永恒,“white night”是影片《飞越苏联》的主题曲,影片反响一般,而该插曲不但勇夺冠军,更囊括了奥斯卡与金球奖双料的“最佳电影歌曲”。因此,精心打造电影音乐是当前各影片制作团队的重要营销手段,《变形金刚》三部的主题曲都邀请林肯公园乐队演唱,这使影片借助音乐的翅膀飞翔。

“电影音乐,是作曲家为影片所写、经过音乐录音和混合录音进入电影,作为电影综合艺术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3]国产影片对插曲等电影音乐的重视由来已久,电影音乐与有声电影的发展基本同步,但是将音乐系统性的应用到电影当中,并且将其作为电影重要内容属性的状况应该是当代的事情,从学科学理到具体电影实践都突出了对电影音乐的重视。

2014年国内上映的热门电影都将电影插曲作为重要的宣传内容,这其中既有名人效应的潜在暗示,也有对电影音乐的暗含营销。张一白的《匆匆那年》邀请王菲演唱同名主题曲;沉寂10年的朴树则为韩寒的《后会无期》演唱主题曲《平凡之路》;汪峰演唱了《狼图腾》主题曲《沧浪之歌》;赵薇则演唱了苏有朋执导的《左耳》的同名主题曲。

这些插曲分为两类:量身定做与一拍即合。量身定做是根据电影的主题和情节的需要,由专门的音乐创作团队创制出符合电影画面的音乐作品,国产电影音乐插曲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量身定做的,这种“定制”的音乐创作在细节的把握上和影片的宣传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于画面的契合度上也更高。一拍即合性的音乐是音乐创制和电影表现没有关联性的一种创作模式,音乐与电影不同步,也没有目的性的约束,只是音乐的旋律和内容符合了电影的需要,因此,电影将音乐纳入其中。这种音乐创制方式因为没有影片的相关约束,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音乐个性,可以被称之为影片的“神来之笔”。

三、电影音乐的旋律与画面的契合

电影音乐作为音画合一与视听统一的艺术形式,其美学含义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形式,也不同于电影的声音渲染,“这种特殊本质正体现在影片中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在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中”。[4]也就是说,电影音乐以音乐的形式服务于图像,这是电影音乐的本质所在,相比较而言电影音乐的作曲比一般音乐创作者多了一层思考的东西,“这似乎有利于体裁论的电影音乐创作程序的论证中,然而,恰恰在电影音乐创作程序的论证中,十分重要地说明了电影作曲家的特殊身份:他首先是一名观众,然后才是一名作者”。[5]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对音乐创作思想的把握和对饱满音乐形象的塑造,是电影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首先,优秀的电影音乐的创作,必须具有较高的音乐创作思想。总体而言中国电影音乐的创制策略仍然不成熟,虽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了电影音乐的营销策略,电影《上海滩》的同名主题曲,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铁血丹心》和《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千年等一回》曾让影视音乐的创制喧嚣一时。当前电影音乐创作的总体思路是票房收益的总体考虑,《匆匆那年》因为王菲主题曲的演唱,带来了5000万元以上的票房收入,《狼图腾》在《沧浪之歌》发布之后,百度整体热搜指数是13786,较之前增长了3倍。但是,优秀电影音乐的创作核心,是较高的音乐创作思想的体现,商业的、媚俗的电影音乐创作模式毕竟是迎合消费者需求,而缺少必要的艺术品位的。

电影音乐的作曲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者一样,都是讲个体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感悟,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将其展现出来,电影音乐作曲家通过旋律、节奏、速度、音色与力度将生活化的东西,艺术化、情感化、影像化的再现出来,“作曲家所创造的音乐形象的感染力和深刻性及宽广度等等,都与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及创作思想、观点立场分不开的”。[6]可以说真情实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音乐表达,是电影音乐的最高创作思想,这也是对当前部分电影音乐创作的扭捏作态、虚情假意的一种反驳。

其次,电影音乐的优秀与拙劣的评判标准在于音乐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电影音乐形象是诉诸于感官的艺术形式,费尔巴哈则形象地将音乐家与雕塑家相提并论,所不同的是音乐家所塑造的形象是沉浸于空气的流动着的元素之中的。具体到电影音乐创作中的音乐形象塑造就是塑造一个好的音乐主题,音乐形象在主题的反复深化中得到良好的展示,而这个主题则是作曲家心血凝练的结晶,其概括力、丰富性、深刻性都非常强,也正是这种音乐形象让观众沉浸到电影音乐与图像的综合艺术感受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说如果没有凝练的音乐主题所形成的音乐形象,电影音乐则是零碎的、杂乱无章的。

影片《何以笙箫默》当中的几首主题插曲,围绕爱情苦恋这一主题,塑造了一种青春岁月中的懵懂与真挚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随着时间的涤荡而越来越让人追忆,痛心纠葛,这也许就是《默》等主题插曲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原因所在。

[1]王琳.国产电影瞄准音乐营销——高晓松:就是在学好莱坞[N].北京晨报,2015-05-11(C02版).

[2]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23.

[3]王欣.电影音乐研究在当代[J].人民音乐,2011(4).

[4]于润洋.电影音乐美学问题探讨[J].音乐研究,1982(4).

[5]翟建农.什么是电影音乐——关于电影音乐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辩[J].当代电影,1990(5).

[6]马波.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论(上)[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笙箫那英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笙箫
那英 用最好的声音打动你
那英王菲互帮成歌后
王菲与那英的《岁月》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才情为君绽,笙箫水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