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耦合研究

2015-08-14于健李建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于健++李建民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节会与体育旅游有天然的融合基础。但在协同发展程度高的区域内,节会和体验旅游的融合需要战略性思维指导。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概念的提出及耦合的路径设计就是解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内体育旅游与节会进行有效融合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体育旅游圈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3-0031-05

Abstract:By using literature, logic reasoning,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method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fusion of festivals and sports tourism has a natural base. However, in the highl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reas, the fusion of festival and sports tourism need strategic thought guidance. Therefore, the proposal of the definition of festival cluster and sports tourism circle and the design of fusion are just the strategic choices, which are to solve the fusion of festival and sports tourism in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Key words: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festival cluster; sports tourism circle[HK][HT]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中,旅游业被定位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规划指出“突出海洋特色,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这为区域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刻影响到其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向。

2014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这无疑为新时期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要求“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使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

因此,以“融合发展”为指导原则,将旅游经济重要的两种亚文化形态——节会和体育旅游纳入同一视域,探寻其在体育产业大发展背景下是否存在融合的前提。如是,在特定区域内如何实现融合,融合路径又该怎样选择,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可为丰富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提供借鉴。

1 区域节会特色

1.1 区域界定

依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部分陆域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规划范围。海域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上半年GDP数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规划范围内部分数据见表1。为方便统计,把滨州市整体纳入统计范围。

1.4 区域节会活动特征

通过进一步梳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内节会活动,可以发现区域内节会活动发展日益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第一,对各地经济和节会活动进行秩次对比发现,区域内节会活动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见图1。

[TP3Q43.TIF,BP][TS(][HT5"K][JZ]图1 各地经济发展与节会秩次对比图[TS)]

第二,区域内节会资源丰富,办会经验丰富,节会文化浓郁,品牌价值影响力大。区域内节会活动密集、新旧并存,既有传统优势节会品牌,如“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十大节庆活动”之一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又有大王镇金秋花节、日照太阳文化节等一大批在国内甚至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品牌。传统节会不断创新,焕发出新活力;新节会拓展地方文化,活跃经济发展,新老节会共同打造城市名片。

第三,区域内节会资源不断被整合,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明显,节会集群初现。近几年,山东省旅游局倾力打造“好客山东”旅游服务品牌,区域内所有节会活动纳入整体品牌建设,改变以往单打独斗,零星作战的模式,采取“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模式,提升了品牌价值和品牌带动力、辐射力,实现了山东旅游整体形象高频次、高密度的覆盖,节会集群效应突出。而这种节会整体战略也被很多省份效仿。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是该区域内节会模式不断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节会发展战略。其内涵是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内节会活动资源,在相关部门整体建设框架下统一规划,以“联合推介、捆绑营销”为整体品牌建设模式,以提升品牌价值、品牌带动力和辐射力为目标而行动的一种节会发展新思路。

2 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2.1 体育旅游界定

体育与旅游作为21世纪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结合反映出正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结构的价值、生活方式和亚文化。体育旅游是“在限定时间内以体育为基础的外出旅游活动,并且体育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则,并能体现体育的竞技性和玩乐”[4]。

2.2 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特点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大潮中,体育旅游被赋予了重要的角色。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更是为区域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突出海洋特色,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由此,在一段时间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侧重于滨海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北靠环渤海经济发展带,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东与韩日相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2011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使其区位优势更为明显。

第二,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丰富。首先有着3 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一大批优质海水浴场和沙滩,还有唯一的黄河入海口。其次,海滨民俗浓郁,赶海、祭海、出海等民俗事项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潜力巨大。如青岛的田横祭海,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第三,区域内体育旅游活动经验丰富。区域内存在一些较为成熟的体育旅游产品,组织经验丰富。如烟台市的昆嵛山踏青、日照市的刘家湾赶海、青岛的田横祭海等。

第四,区域内体育旅游产品除了所具有的民俗性、休闲性等共性之外,城市主打产品各具特色。青岛市的体育旅游产品多以海洋休闲旅游为主;潍坊市体育旅游产品呈现出鲜明的风筝运动特色;烟台市体育旅游带有强烈的“沙”文化气息;东营市体育旅游“马拉松”符号意义明显。

第五,区域体育旅游发展不均衡。以青岛、烟台和威海为代表的东部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基础好,优势明显;而以东营和滨州为代表的西部区域体育旅游相对滞后;而以潍坊和日照为代表的“U底”型中镇区域,体育旅游发展居中。

第六,节会成为体育旅游的重要带动力量,节会也融入了诸多体育元素,二者的耦合基础较好。首先,区域内诸多体育旅游产品带有明显的节会性质,如青岛田横祭海节、赶海节、踏青节。其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过奥运会和亚运会等大型赛事的洗礼,已经开始了在赛事方面推动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尝试,如青岛帆船比赛、潍坊冲浪风筝国际邀请赛、潍坊滨海马术邀请赛等。再次,通过体育竞赛、体育休闲等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使传统的节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如青岛啤酒节期间举办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全国全民排舞比赛、全国健美操联赛,不仅直接带来了游客数量的增长,更是丰富了国际啤酒节的文化内涵,其品牌价值也不断提升。

第七,体育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融合度高。2012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2012年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中既有帆船帆板、游泳潜水等滨海体育运动,又有风景观赏、观日出、听海涛等休闲旅游项目,成效显著。

第八,缺乏宏观规划,导致开发秩序混乱,区域旅游格局并不突出[5],与“环太湖体育旅游圈”“环青海湖体育旅游圈”相比,虽然优势明显,但整体发展滞后。

2.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圈概念的提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地理结构上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椭圆型圈层结构,伴随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好客山东”旅游产品的整体规划和营销,区域内体育旅游日益呈现圈层结构特征。我们把这种结构在体育旅游上的体现称为体育旅游圈层结构。

现代域内旅游业融合越来越明显,在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内部合作必然越来越紧密,圈层结构必然越来越清晰,体育旅游圈概念呼之欲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圈实质上不仅仅是一种空间概念,更重要的是一种发展战略。其内涵是指,将区域内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在相关部门统一规划部署下,进行整体品牌建设,打造精品体育旅游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品牌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一种体育旅游发展新思路。

3 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的耦合[HTSS]

3.1 二者耦合的基础

3.1.1 文化形态的同源性

现代节会是融合文化、旅游、经贸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活动;而体育旅游是借助体育运动项目,实现娱乐、休闲、健身、交际、观光等目的的旅游活动[6]。从二者界定上不难看出其文化形态的同源性,本质上都属于旅游经济范畴。在筹办方面,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在统计方面,节会与体育旅游所创造的产值一般都归属于旅游经济总量。因此,二者在文化形态上存在同源性,这是二者能够耦合的先天基础。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一种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而展开的经济战略,战略是可以进行融合的。

3.1.2 地域的同一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战略所实施的地域是一致的。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部署与实施,宏观规划能力必然得到加强,在资源配置、政策倾斜等方面必然有利于节会、体育旅游等经济文化形态的融合。

3.1.3 目标的一致性

节会经济发展模式虽然早于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但二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正如世界旅游协会副秘书长戴维·德·维利尔斯(Dawid J.de Villiers)所言:旅游深深根植于人类文化、行为和价值中,与之相联系的文化形态反映出正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结构的价值、生活方式和亚文化[7]。改革开放初期,上至国家政策,下至黎民百姓思想与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切围绕经济发展服务。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开放与交流,只有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于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各省市都在积极寻求对外交流合作的渠道,在此背景下,现代节会顺势而生。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现代节会经历了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的变迁过程。在转变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城市知名度,拉动经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大力发展休闲经济、体育旅游经济,也是为了刺激消费的增长,减缓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各种弊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需求。因此,在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节会集群的呈现与体育旅游圈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

3.1.4 经验的可推广性

作为全国举办最早,并一直成功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可以看作是节会与体育旅游完美耦合的典范。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祥地。史书记载世界上第一只风筝就诞生在潍坊。1984 年4 月,山东省旅游局和潍坊市外办等组织共同举办了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并首创了以风筝旅游的形式,同经济、体育、文化结合的路子。通过放飞风筝这一体育活动与潍坊本土的文化、体育、旅游等相结合,相互促进,搭建起一个发展、合作交流的平台,逐步形成了“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 的办会宗旨和思路,开创了现代节会发展模式。之后,诸如大连国际服装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一大批节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出,形成全国举办节会热潮,至今方兴未艾。当初的尝试者,变为今天的“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当初的潍坊也变成了享誉全球的“鸢都”;区域内节庆活动,也从一枝独秀到了今天的满园春色。除了潍坊国际风筝会,烟台昆嵛山踏青节、青岛田横祭海节、东营马拉松赛等都是体育旅游与节会融合的典范。

3.2 节会和体育旅游耦合的意义

课题组曾对全国的节会进行过梳理和比较发现,为数不少的节会缺乏创新,只对其他成功节会进行简单复制,在形式上趋于一致。时间一长,则对本土居民和游客的吸引力不断降低。甚至不少节会遇到了“丢之可惜,续之艰难”的窘境,曾经风光无限的节会在很多地方被视为鸡肋。这些现象说明了节会在新时期发展过程遇到了一些障碍。要想克服这些障碍,只有创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有较大的突破,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节会与体育旅游的耦合则契合了节会自身发展的需求,延伸了节会的内涵。大量体育旅游元素的渗入,包括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体育旅游领域的理论借鉴、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等,都将为节会带来生机与活力。

反之,体育旅游相关产品可以借助于节会已经具有的广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自己,借机上位,借壳上市。一个大型节会所吸引的游客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如为期16天的一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接待近四百万游客[8]。借助于国际啤酒节的影响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全国全民排舞比赛以及全国健美操联赛的品牌影响力也得到极大提升。如何结合节会做大体育旅游文章,是当前体育旅游产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3.3 节会与体育旅游融合的路径

3.3.1 理论依据

如何让节会更好地服务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吸收体育旅游元素激发节会新的活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但依然还有很多细化的工作要做,二者的耦合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阶段,乘借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东风,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路下,增进各城市相关部门的沟通,急需加强城市间节会资源的共享、调配,树立整体品牌战略,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效应更加突出。并根据规划发展要求,将节会发展方向瞄向更为广阔的海洋经济,以“突出海洋特色,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文化和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大量吸收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元素,进行产能转化,既保持自身活力又极大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旅游产业应大量开发适合于投放节会的体育旅游产品,借助于节会所吸引的庞大的游客群体,做好宣传、包装,让游客充分体验到体育旅游所带来的乐趣,增强体育旅游产品的自我推销能力。同时,突出区域内体育旅游产品的层次性和新颖性,统一规划,联动发展,凸显区域体育旅游的价值和吸引力。

简而言之,开发和打造区域内精品体育旅游节会是二者耦合的理论路径。借助区域内渐已凸显的节会集群效应,以体育旅游文化产品交易和服务推介为节会主题,带动区域内体育旅游圈的形成。

3.3.2 现实案例

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将于2015年9月在青岛举办,这是继2008年奥帆赛和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青岛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节会活动。从其活动设计可以明确肯定,这将是一次体育旅游与节会耦合的经典案例。

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由休闲体育竞赛(17个大项)、学术峰会、休闲产品博览会和休闲文化艺术节四大板块组成。从其性质上看,它既是一次高规格的节会,又会成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的盛会。从其形式上看,它是将包括体育旅游在内的一系列休闲体育理念、价值、产品通过节会的方式实现引导、开发和推广;同时体育旅游理念的引导、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包括游客在内的体验效果都会成为这次节会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指标。

3.4 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耦合的意义

节会和体育旅游融合是一回事,但如何将区域内体育旅游与节会进行有效融合又是另一回事,后者显然需要战略思维进行指导。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概念的提出以及二者的耦合就是解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内体育旅游与节会有效融合的战略选择。

3.5 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耦合的现实选择

山东省近几年打造的“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工程中已经成功运用了节会集群思维模式,将各地节会资源进行整合,采取“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模式,突出其节会集群效应,效果显著。但“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工程中体育旅游主题性不够鲜明,体育旅游开发不足,其意义被低估,反映出体育旅游圈思维战略与节会集群战略思维相比影响力不足,其实践指导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耦合的现实选择就是将体育旅游圈战略构想融入区域[CM(23]旅游业整体发展规划,在其内部完成与节会集群思维

的耦合,从而让区域内节会和体育旅游完美融合,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具体见图2。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加强这一区域体育旅游与节会的更高层次融合,让这一区域的旅游产品成为“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形象中的精品。

4 结语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的耦合性探讨是在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背景下进行的有益理论思考。二者耦合的价值不仅利于积极拓展体育产业业态,也有利于形成区域体育产业集聚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瑞静,沙磊,牛婷,孙刚,韩江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滨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12):18-21.

[2]政协潍坊市委员会.潍坊国际风筝会[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3] 戴维·德·维利尔斯(Dawid J.de Villiers).双赢的体育与旅游[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153-154.

[4] Thomas Hinch, James Higham, James E.S. Sport Tourism Development [M].Channel Vies Publications, 2004:19-23.

[5] 姜鲁川. 潍坊市国际风筝会经营现状与对策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5-6.

[6] 邓明艳.四川参与性体育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1):78-80.

[7] 28届国际风筝会获评“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EB/OL]. http://weifang.dzwww.com/wfsz/201111/t20111102_6738834.htm,2011-01-02.

[8] 第2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闭幕接纳游客、啤酒消费量均创历届之最[EB/OL]. http://www.foodmate.net/news/guonei/2011/08/189478.html,201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