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贸区需求的国际贸易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5-08-14张亭亭王静
张亭亭++王静
[摘 要]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深化贸易和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人才是自贸区建设的关键,培养高水平的国际贸易人才是福建省各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当前福建高校独立学院在培养具有国贸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英语技能人才方面的局限性,并结合当前自贸区的人才需求现状提出双语课程体系设计、“双师型”国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思路措施,以期对国际贸易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性的探索。
[关键词]自贸区需求;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7-0155-02
一、引言
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自贸区的试验范围包括平潭、福州、厦门三个片区。自贸区深化了大宗商品、技术贸易、金融汇率、服务业改革,实行无壁垒无关税的自由交易,改革了传统的外贸运营模式。这些重大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实迫切需要一大批熟悉贸易规则、商务英语、企业管理和自贸区运作的贸易复合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对现有的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同时拥有国贸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英语技能的国际贸易人才,以满足福建自贸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是一个涉外型专业,涉及相关英文专业术语、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等知识,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等都是英文形式。中英双语教学可以使该专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规范化。
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贸易理论知识及贸易实务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此外,针对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学生还应该具备英语能力、国际型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能力是基础,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在各种国际场合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会话、商务谈判等;国际型知识指学生熟悉贸易法规和国际惯例,具备国际经贸、国际商法、跨国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跨文化交流能力指学生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人文法律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规则,实现无语言障碍的跨文化沟通。
但是由于目前的独立院校双语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对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和实践课程较少,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效果,与自贸区需求的人才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实现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自贸区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亟需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国际贸易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于自贸区需求的国际贸易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双语课程体系设计
目前,福建省各大独立学院都已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由于办学理念和师资力量的差异,各院校开办的双语课程种类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上。基础英语是每个学校必设课程,从大一上学期开始到大二下学期结束,持续时间最长。目前基础英语大都沿用固定课本,且各专业学习的知识结构都基本雷同,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外贸函电和商务英语等课程,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根据自贸区人才需求,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双语课程体系。通过对自贸区所需人才能力要素的分析,确定国贸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为:公共课、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课程设计遵循“语言+贸易+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确保国际贸易人才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公共英语课分专业教学,即经济类专业或者相关专业与其他理工科专业分开教学。在大二上学期,对经济类专业学生侧重经济类基础知识的培养,如专业基础名词学习、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介绍等。
2专业课分为三大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群组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构建学生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和管理学等课程,此类课程大都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开设,学生英语基础稍薄弱,教学时可采取英文备课+中文讲课的方式:即课件专业术语部分用英文,讲课时用中文;专业群组课构建学生专业知识,如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课程。此类课程多数在大二开设,学生专业英语知识有所巩固,教学时部分涉外课程,如世界贸易规则,可采取英文备课+部分英文讲课的方式:即课件用英文,讲课时专业内容部分用英文,有异议的地方用中文解释。专业选修课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如企业战略管理、国际服务贸易、中外文化比较、商业伦理、世界经济概论等课程。这部分课程基本上中文讲授,个别课程可双语教学,如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专业实践课模块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课程有:外贸函电、企业沙盘模拟、商务谈判、进出口单证、报关实务、综合实训课等。另外,为了符合自贸区需求,可另设自贸区企业实训课程,模拟自贸区企业设立、运营和日常业务操作。此类课程多数在大三大四开设,学生专业英语知识较熟练,可以采取英文备课+英文讲授的方式。
(二)“双师型”国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要求,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功底、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还要求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而就目前实际情况看,独立院校大都是年轻教师,部分教师的国外学习背景为一些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专业支持,但多数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另外“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理念对教师也有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考虑“内培养、外引进”的方式建设教师队伍。一是为专业教师创造出国深造的机会,或到自贸区外贸企业中锻炼,学习外贸实际操作,熟悉贸易流程;二是引进具有跨英语专业及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人才,如本科是英语专业,研究生或者博士是经济学专业,具有多年留学背景。这类人才可以在国际贸易教学中采用双语或者纯英语授课。endprint
(三)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而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典型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双语教学的需要。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贸易知识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开展小组合作交流、集体展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分析和讨论,形成教、学、用相互促进的良性教学模式。
在专业课和选修课双语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等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呈现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设计案例时需考虑学生现有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案例应源于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福建各大高校都已建立自己的文科教学实验室,可依托现有的实验室建立校内贸易实训平台,让学生掌握纯英语环境下的贸易流程和贸易操作;另外与外贸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贸易流程中,为将来工作奠定基础。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依托现有的实验室,建立自贸区商务模拟实训平台,尽可能营造出符合真实的国际贸易场景,学生按照场景设置完成实习任务,切实感受实际国际贸易的氛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此外,学校应该努力拓宽渠道,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操作锻炼机会。
四、结语
福建自贸区的设立为企业提供了多种利好机会,自贸区企业在转口贸易、税收豁免、检验检疫、通关等流程方面与一般贸易企业有很大差别,另外自贸区在设立离岸金融中心、利率市场化及外汇自由兑换方面都有创新。高校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必须与这些法律法规、政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知识结构更新升级、符合自贸区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双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玉华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求的英语国际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前沿,2012(4)
[2]瞿丽丽基于自贸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14(5)
[3]程毓中国东盟自贸区背景下云南省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改前沿,2010(8)
[4]王学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5]刘婷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教育,2014(17)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