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新丝绸之路”战略比较分析

2015-08-14李文佳等

对外经贸 2015年7期
关键词:美国中国

李文佳等

[摘 要]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美的“新丝绸之路”在战略内涵、空间布局上存在很大不同。美国的战略规划侧重投资基础设施和TAPI天然气管道建设,而我国侧重谋划建设四大跨境高铁,建设中哈、中土、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美国的根本目的是确立美国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巩固阿富汗战争的成果,通过“新丝路计划”和TPP从东西夹击中俄。而中国是为了加强与欧洲和东盟的经济联系,保障我国的能源供给安全,应对“三股势力”并缩小国内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两国“新丝绸之路”战略发展前景都存在一定的阻碍,但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是美国重返亚太的需求,难以协调这个区域各国之间的利益,很难持久推行下去。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是“命运共同体”,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决定了中国版的“新丝路计划”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中国;美国;战略比较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7-0004-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亚太地区自身优势凸显,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正在从西太平洋沿岸向这一地区转移。作为亚洲的中心,中亚控制着东西方贸易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中美相继提出有关这一地区的外交战略,即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它们都冠以丝绸之路之名,但却有根本性的不同。

一、中美“新丝绸之路”战略内涵及空间布局的比较

古丝绸之路指的是在西汉时期自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的连接欧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的大通道,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使我国开始与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的经济贸易发展起来,被称为“凿空之旅”。在21世纪的今天,丝绸之路的复兴被许多国家重视起来。

(一)战略内涵

美国的构想是以阿富汗作为核心建设连接中亚和南亚的经济枢纽与交通网络,这个网络有助于阿富汗吸引新的外国投资并且建立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减少中亚和南亚各国之间的通关壁垒,简化过境程序,推动商品、能源和人员等的跨区域流动,进一步为整个中亚地区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

本文所指的中国“新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习近平表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国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通过俄罗斯、中亚五国到达地中海,连接东亚、中亚、欧洲和非洲,辐射40多个国家、覆盖30多亿人口,通过此计划打通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建立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化。

(二)空间布局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空间布局上可以分为五个区域:第一是中亚五国,这个地区与中国接壤,经济上互补性强,具有丰富的能源储备和广阔的市场,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第二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国,如果阿富汗在未来能够解决安全问题,将会积极参与丝路经济带建设;第三是俄罗斯,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不可能绕过俄罗斯,所以建设丝路经济带必须要考虑俄罗斯的地位;第四是位于西亚的伊朗、伊拉克、约旦、叙利亚、沙特和土耳其等国,这些国家是世界上油气储量最富集的区域,但是单一的经济结构及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该区域的发展,丝路经济带建设对其调整经济结构具有积极影响;第五是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及东欧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等国,他们作为连接西欧与东亚的中间地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见图1)。

图1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布局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位置在中南亚,因此也被称为中亚版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把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天然气管道和中亚、阿富汗和南亚电力网作为新丝路战略的两个重点项目。TAPI管线是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标志,设计总长度约为1800公里,项目建成以后,阿富汗每年可获得4亿美元的过境费。

图2 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空间布局

从空间布局来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明显比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包含的地域范围更加广泛,主要重合范围在中亚地区,中美可能会存在一些矛盾。

二、中美丝路战略规划比较

(一)美国

1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在阿富汗投资铺设阿富汗国内环形国道、喀布尔—赫拉特公路,并将它们与跨国公路连接,尤其是连通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设阿富汗与周边国家的铁路网,连接欧洲和南亚的铁路和公路,包括新疆—卡拉奇、卡尔哈兹巴德—马什哈德和塔什干—阿什哈巴德—阿巴斯运输线等;建设连接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的高压输电线路(CASA-1000),使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能够将夏季剩余电力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大规模输送。

2建设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的天然气管道

TAPI天然气管道起点位于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喀巴得,通过阿富汗的格拉特和坎大哈,巴基斯坦的奎达和木尔坦,终点到巴基斯坦中东部城市木尔坦,之后抵达印度边境居民点。

现如今,美国已经投入了20亿美元在阿富汗建设能源输电线路和水电站,建立或恢复了超过3000公里的道路和超过4000公里的光纤电缆。

(二)中国

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沿线周边各国产生重要影响。五大具体措施包括:开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破地区经济发展瓶径;推进金融领域合作;成立能源俱乐部;建立粮食合作机制。

1设立专门机构规划建设endprint

除了原有的上海经济合作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外,商务部也成立了欧亚司制定具体经贸合作计划,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4年11月4日,中国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2014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2谋划四大跨境高铁

四大跨境高铁分别是欧亚高铁、中亚高铁、泛亚高铁和中俄加美高铁,目前除中俄加美高铁外,其他三大高铁国内段正在施工中。四大高铁的建成将有效节省运输和时间成本。

3建设中哈、中土、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

中哈石油管线一期工程于2005 年12月竣工,二期工程已开始规划。中土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右岸气田,在新疆的霍尔果斯进入中国,称为新时期“能源丝绸之路”。2013年9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已经全线贯通。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东南亚的交通更加便利,贸易合作更加普遍。

三、中美“新丝绸之路”战略目的比较

(一)美国

1确立美国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

21世纪初,独联体国家、中东、北非地区爆发政权更替的“颜色革命”,美国以此为机会介入这些国家的内政,大力推进西方式民主,企图在这些战略要地形成一个亲美的国际关系,谋求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但“颜色革命”后中亚局势的发展使美国丧失了其通过反恐战争在中亚获得的地位,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这种形势要求美国尽快调整中亚战略,“新丝绸之路”计划是美国调整中亚战略的产物。

2巩固阿富汗战争的成果

贫穷是国家动荡的重要原因,阿富汗的经济长期以农牧业为主,鸦片种植广泛,这就为加工毒品提供了原材料,为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提供了经济支援。要遏制三股势力就必须发展经济,美国对阿富汗的支援必须由军事援助转变为经济援助,阿富汗可以通过发展过境贸易促使阿富汗参与到欧亚市场经济中吸引私人投资,从而带来稳定的税收资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中亚富集的资源与经济发展迅速的南亚形成区域合作机制,优势互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局面。

3通过“新丝路计划”和TPP从东西夹击中俄

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把中国排除在协议之外,加上“新丝路计划”从东西遏制中国的区域经济影响力,中国可能被孤立在亚太经济圈之外。此外,“新丝路计划”把俄罗斯也同样排除在外,近20年来,美国对中亚的定位从将之归入“欧亚”(原苏联空间)转为将之纳入“大中东”或“南亚”,一直试图将中亚从其它后苏联空间分离出去,实现中亚国家完成去俄罗斯化美国化的过程,控制地区的能源出口通道。

(二)中国

1加强与欧洲和东盟的经济联系

中国打造“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拓宽投资和贸易领域,有利于我国与中亚、欧洲和东盟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合作共赢。

2保障我国的能源供给安全

里海以及中亚地区拥有仅次于波斯湾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中国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公路、高铁、管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了我国西北能源供应,也为中亚地区的能源出口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则保障我国传统的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

3应对“三股势力”

近年来,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频繁,我国的新疆地区三股势力活动猖獗。建设“一带一路”,落实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新疆地区可以发展过境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文化交流,让新疆成为我国西北开放的前沿,带动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消灭三股势力滋生的温床。

4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针对各地区的特点确立了不同的发展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中西部经济水平差距较大。“一带一路”将西部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尤其是新疆、云南两省区可以分别作为西北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带动周边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

四、中美“新丝绸之路”战略前景的比较

(一)美国

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新丝路计划”的战略前景并不乐观,该计划对推进区域合作方面具有一定成效,但最终很难达到美国预期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目标。

1地区国家的固有矛盾是该计划推进的阻力

中亚、南亚国家历史上存在的领土资源争夺、民族宗教矛盾等深层次的矛盾阻碍了合作的可能性。中亚国家在水资源争夺方面、南亚国家在领土纠纷问题上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新丝绸之路”计划所涉及的国家能否如美国所愿切实合作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巴基斯坦,美国的“新丝路计划”看重印度发挥巨大作用,这对巴基斯坦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此外巴基斯坦对美国无人机空袭事件表示不满,巴基斯坦拒绝参加这个计划。

2来自俄罗斯的阻力

实际上,“新丝绸之路”计划是美俄争夺中亚的直接产物。中亚五国在苏联解体前属于前苏联的势力范围,现在虽然苏联解体但是俄罗斯拥有地缘优势,美国与中亚并不接壤,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不如俄罗斯。中亚政权及其民众越来越相信,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是短期的、为自己利益服务的,而俄罗斯和中国会同他们保持长期关系。俄罗斯在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谋划欧亚联盟,势必对美国的计划有所阻碍。

(二)中国

1沿线国家积极支持

沿线国家对建设“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中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带给沿线国家更多的地缘经济利益:中亚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一直在寻求对外交通、能源出口通道的多元化,试图突破俄罗斯运输配额限制,减少对俄罗斯运输通道的依赖。参与新丝绸之路建设,实现对外密切联系是中亚国家的基本诉求。在东南亚,我国积极谋求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东盟也有强烈的合作意愿,比如缅甸,美国对其实行经济制裁以来,缅甸经济一直没有重大突破性的发展,与中国的合作成为缅甸发展的迫切要求。endprint

2沿线地带部分国家经济落后,政治局势复杂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国家资金不足难以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如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东南亚的缅甸等国,这些国家都与我国接壤,是我国“新丝绸之路”必经之路,它们有富集的油气资源但缺少雄厚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国要建设“一带一路”就必须加大对这些国家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周边国家发展,不仅利于边界的和平稳定,也利于保障我国西北、西南能源进口的稳定安全。

“丝路经济带”必经的中亚地区活动着多种势力,美俄势力在此交汇影响较大,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俄罗斯提出欧亚联盟的设想和我国的丝路计划有相互重合的部分,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就无法保证局势稳定,甚至会带来动乱,“三股势力”趁机煽动民族宗教矛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我国与东南亚一些国家还存在南海争端问题。

3一些国家的仇视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只谋求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强调政治互信、经济共赢,不带有争霸色彩,但一些国家视其为中国的西进战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向西扩张的战略,采取敌对的眼光看待。日本“外交官”网站刊登“新丝绸之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一文,称马歇尔计划帮助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希望利用“一带一路”实现相同的目标。一些莫斯科汉学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中国霸权主义重现”和“与欧亚经济联盟项目对抗”。

五、结论

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表面是促进中南亚地区合作,实际则是美国重返亚太的需求,难以协调这个区域各国之间的利益,很难持久推行下去。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国家是“命运共同体”,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且中国坚持不争霸、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政策,决定了中国版的“新丝路计划”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07/c164113-22840646html,2013-09-07

[2]赵东波,李英武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4(1):106-112

[3]Stephen Benson,Elie Krakowski,Johannes Linn,and Thomas SandersonThe Key to Success in Afghanistan: A Modern Silk Road Strategy[J]Silk Road Paper,2010(5):26

[4]Lynne MTracy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ew Silk Road[EB/OL]http://wwwstategov/p/sca/rls/rmks/2013/215906htm,2013-10-25

[5]潘光,张屹峰“大中亚计划”:美国摆脱全球困境的重要战略步骤[J]外交评论,2008(4):85-90

[6]德全英,江淑娟美国大中亚安全战略规划评析[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1):76-83

[7]赵臻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简析[J]理论与实践,2012(10):37-38

[8]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6):15-24

[9]吴兆礼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2(7):17-22

[10]杨雷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实施目标及其国际影响[J]新疆社会科学,2012(5):70-75

[11]Kathleen CollinsThe Limits of Cooperation: Central Asia,Afghanistan,and the New Silk Road[J]Asian Policy,2014(1):18-26

[12]李若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最大问题是资金[EB/OL]http://intlcecn/specials/zxxx/201405/21/t20140521_2847266shtml,2014-05-21

[13]东方网外媒称中国欲借助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超级大国[EB/OL]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china/u7ai2934034_K4html,2014-11-07

Abstract: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found that China and the US “New Silk Road” have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strategic connotation and spatial layout. US strategic planning focused on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and TAPI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and our focus on pl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our cross-border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in Kazakhstan, Turkey, China-Burma oil and gas pipelines. Americas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establish US dominance in Central Asia, consolidate the results of the war in Afghanistan, through the “New Silk Road Program” and TPP stuff attack from Russia. China is to strengthen economic ties with Europe and ASEAN, to protect our countrys energy supply security, to deal with “three forces” and narrow the ga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of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are some obstacles in the two “New Silk Road” strategy development prospects, but the US “New Silk Road” program has obvious political overtones, the US needs to return to the Asia-Pacific, difficult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countries of the region interest rarely lasts endure.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alo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a “community of destiny”, is a path to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e decis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New Silk Road”Plan will have a broader space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w Silk Road; China; USA; strategic compare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国中国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