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裕固族民歌
2015-08-13李凤莲雷园芳
李凤莲 雷园芳
摘要:裕固族是甘肃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汉语。裕固族人群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他们用自己的民歌记录着自己的迁徙史、婚宴嫁娶、生活习惯以及背井离乡的裕固族人民的乡愁。裕固族民歌包含了裕固族人民生活中的众多内容。本文将从裕固族民歌的分类、裕固族民歌的风格特点、裕固族民歌的历史价值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裕固族 风格特点 民歌 历史价值
现如今裕固族居住的地方在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与祁连山北麓,人口大约14378万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裕固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宗教信仰主要为藏传佛教。
裕固族民歌因为居住地区的不同和语言的差异,分为东部民歌和西部民歌,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种,以肃南县康乐区为代表;具有粗犷、奔放的气质,比较多的民歌音调接近蒙古族民歌;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种,以肃南县明花区和大河区为代表,音调较平缓、沉稳,更多的继承了古代民族的传统特点。在裕固族丰富的的民歌当中,以诗做词的民歌,东部叫“顿”西部叫“耶尔”。
一、东西部民歌的分类
(一)东部民歌
裕固族东部民歌分为历史歌、学步歌、擀毡歌、赞颂歌、催眠歌、奶幼蓄歌、婚礼歌、怀念歌等,其中用诗作词的“顿”有历史歌、婚礼歌、赞颂歌和怀念歌四种。
东部民歌以一般歌词为曲的民歌类型再加以说明。
1.奶幼蓄歌,是唱给母蓄们的歌曲,速度比较平缓,具有一定的即兴性,歌词多为衬词,有时也稍加劝说之语。诚恳感动的歌声时常使母畜落泪,达到喂养幼畜的效果。
2.擀毡歌,是裕固族人民劳动时所唱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号子。演唱时声音洪亮,节奏齐整,劳动伴随着有力的歌声,劳动效力很高。
3.学步歌,是教幼儿学步时唱的歌。曲调接近“擀毡歌”,但唱词和曲调简单。
4.催眠歌,又名摇篮曲,曲调柔和舒缓,节奏整齐规律,具有亦唱亦说的特点。
(二)西部民歌
西部裕固族民歌分为历史歌、送葬歌、牧歌、学步歌、奶幼蓄歌、婚礼歌、催眠歌、草垛歌等,其中用诗作词的“耶尔”有历史歌、婚礼歌和牧歌三种。“耶尔”,是西部裕固语,意思是诗词配歌。
西部民歌用以诗为词的“耶尔”为例进一步说明。
1.历史歌,又称故事歌。歌词篇幅比较大,曲调短小精湛,一曲多词,反复演唱。但同样的曲调由于歌词不同而有所变化,特别是在速度和力度上。著名民歌《西志哈志》是裕固族著名叙事历史民歌,民歌叙述了裕固族先民16世纪自嘉峪关外东迁入关的史实和传说。《萨娜玛珂》是歌颂和缅怀裕固族历史女英雄萨娜玛珂的叙事歌曲。
2.牧歌,是裕固族人民放牧时演唱的歌曲,是他们唱的最多的一类歌曲,曲调悠长,旋律柔美。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有《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牧羊歌》。《裕固族姑娘就是我》是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词大意:“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哎,姑娘我心中歌儿多,花花的奶牛我骑过,哎,不信了咱们比着说……”
3.婚礼歌,是裕固族婚宴嫁娶时演唱的歌曲,曲调欢快明亮,内容热情洋溢。其中又可分为三种:告别歌、头面歌和待客歌。
二、裕固族民歌风格特点
(一)裕固族民歌创作特点
裕固族民歌大多数是采用五声音阶写成,其中以商、徵、羽调式最为常见。一般作品结构简单,大都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与突厥语民歌、蒙古族民歌、藏族民歌等北方民族民歌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有保留了很多古代因素。单词重音一般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耶尔和顿的节奏自由舒展、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大多是采用级进的形式发展乐思,跳进较少使用,一般是四、五度上下跳进。单词重音一般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较多的形成了前短后长的节奏特点。
东部民歌旋律较为粗犷、奔放,音调比较接近蒙古族民歌,音乐结构多采用五度结构,其中两个八度之间的属音构成旋律的支柱;节奏多采用前短后长的特点,拉长后面的音符;旋律线条一般是低、高、低的起伏状态,与东部裕固语相联系,形成第一句上扬,第二句下降的旋律进行特点。
西部民歌的旋律较平和、深沉,更多的继承了古代民族回鹘民歌的传统。音乐特点:结构方面和东部民歌一样多采用四度-五度调式结构,其中两个八度之间的属音构成旋律的支柱,从高音区的主音下方属音做五声音节式的上行级进到主音,是西部民歌的典型音调特点;节奏型方面也是采用前短后长的特点,细分强拍,弱拍延长;其中以诗作词的耶尔民歌,歌曲前面常采用吆喝性的短小引子,形成全曲音调的核心;在好多民歌中,第二句常采用低五度的第一句变化重复;旋律进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低、高、低波浪型进行,另一种是一开始就在高音区,然后旋律从高音区下降后,又一次起伏,走高、低、高的起伏特点。裕固族西部民歌歌词格律常以7、8个音节为一句和以11、12个音节为一句,这与古代书籍《突厥语词典》所记载的古代突厥语民歌的音节数相似,因此裕固族西部民歌继承了古代突厥语民歌的传统特点。
(二)裕固族民歌的风格特色
裕固族由于是游牧民族,所以他们的生活跟草原息息相关,而裕固族民歌正是裕固族人民生活的写照,也因此诞生了裕固族民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河西走廊这片美丽土地孕育了裕固族独有的音乐形态。由于是游牧民族所以裕固族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悠远,是一种保持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原生态唱法。裕固族人民在放牧的时候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有情趣,他们选择用歌声对话,用歌声去传达他们互相的情愫,音乐是时间艺术,随着一代代的日积月累裕固族民歌越来越丰富,曲目越来越多,形态也越来越丰富,到后来有了专门的演唱人员来传唱表演,这样就使得裕固族民歌更加迅速的发展,那些专门的歌唱演员经过编曲加花再配以舞蹈的形式进行表演,裕固族民歌慢慢有了自己独特的表演形态。追溯历史裕固族是融合蒙、藏等北方民族而形成的民族,所以他们的音乐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的歌声都是高亢、嘹亮的,曲调是悠长的,他们所有的人可以说都是能唱能跳的,所有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歌唱和跳舞,这正符合了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
三、裕固族民歌的历史价值
由于裕固族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性,它与蒙古族、藏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众多民族联系密切,加之在迁徙发展中,涉及众多地域,并与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和民族有着历史渊源。因此,裕固族民歌不但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不但是挖掘、发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也是古代突厥、蒙古族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
裕固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他们没有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在他们的民族里女性的家庭地位很高。她们在本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和男性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担负着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萨娜玛珂》是裕固族著名的歌颂女英雄的叙事歌曲,是为歌颂裕固族牺牲的女英雄萨娜玛珂。据历史文献记载,她是一位首领的妻子,在一场战争中,她奋勇参战,并且武艺高强、足智多谋,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战士,萨娜玛珂赢得了人们的信赖。然而在凯旋归来时,不幸身负重伤,香消玉殒。这首哀婉的《萨娜玛珂》表达了裕固族人们对母亲般英雄无限的思念之情。裕固族是歌的海洋,她们拥有先天的歌唱天赋,裕固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生产方法等就这样一代代传唱着,在歌声中发展延续。这些歌曲就是裕固族的灵魂所在,精神所在。
裕固族的民歌以其独具风格的民族特性、历史涵盖和文化魅力,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和音乐文化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裕固族民歌的歌词和旋律,与文献记载中蒙古族民歌、突厥语民歌、藏族民歌等北方民族的民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较多的保留了很多古代因素,而从这些古代因素中便能挖掘探析裕固族以及相关民族甚至国家的历史变迁、民族进程、文化发展等等方面。
裕固族民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裕固族人民特有的象征和标志,它记录了裕固族人民的丰富生活,传承了裕固族人心路历程,是裕固族人民的灵魂。2006年,裕固族民歌被誉为“民族音乐的奇葩”,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4YJA760014。
参考文献:
[1]刘海霞.走过历史长河的裕固族民歌[J].中国民族,2009,(03).
[2]钟进文.甘青地区特有民族语言文化的区域特征[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柳廷信.裕固族音乐探略[J].社科纵横,2003,(04).
[4]张爱民.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5]杜亚雄.裕固族民歌发展一例[J].音乐研究,1983,(02).
作者简介:
[1]李凤莲: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