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多声部唱响音乐课堂

2015-08-13李淑娟

艺术评鉴 2015年15期
关键词:歌曲打击乐律动

李淑娟

摘要:本文就低年级常被忽视的多声部音乐训练进行探讨,认为多声部训练有必要从低年级开始,可以通过节奏的多声部、演唱的多声部、打击乐伴奏的多声部等方式进行。

关键词:节奏  歌曲  打击乐  律动  多声部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音乐课堂加入轮唱和填入式的合唱教学,可合唱效果总是不佳。追其原因是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在听觉上对音乐多声部缺乏一个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过程。因此我们需把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多声部训练的起始阶段。那么,怎样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多声部呢?

一、多声部从节奏“念”起

音乐中的节奏是音的长短和强弱的关系,各种不同长短、强弱的音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节奏。多声部节奏就是对节奏的提高和丰富。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给出一个固定节奏型,并进行无限的反复,从而形成一个声部。对每个学生只需要把握住自己声部的节奏型,并在速度上与其他小组或声部形成一致,不同节奏的声部重叠自然形成了多声部的声响,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倾听每个声部之间的错落有致。

(一) 在游戏中节奏多声部

在节奏游戏“秋天的歌”活动中,三组学生分别代表秋风、树叶、菊花,它们的节奏型依次是x — |x —|、 x x |x x|、 x — |x xx|,分别用“呼、沙沙、嗯,真香!”表现。当每种歌声都唱得准确,且速度稳定,老师用手势进行指挥,并朗诵:秋风起来了,秋姑娘唱起了歌,这时学生表现秋风的歌声;小树叶也想感受秋天的凉爽,也纷纷落下来,边落遍唱着沙沙 |沙沙|;路旁的菊花也想展现一下自己,开的很漂亮,小朋友低头闻了闻:嗯!真香!……一种歌声中加入另一种的歌声,两种歌声协调时再加入第三歌声,最后出现了三个声部的歌声。还可以通过音乐的力度变化,如用渐强表现风大、渐弱表现风小——当然如果学生体验效果比较好,在此基础上随老师的指挥手势有速度快慢的变化。有声部的变化、有力度的变化、有速度的变化,此时的音响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例1:秋天的歌           例2:《快乐的小木匠》

可以如教材中,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按不同节奏进行模拟,音乐本就源自于生活。如大自然中“哗哗”的水声、“呼呼”的风声、“滴答”的雨声;生活中小动物的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青蛙“呱呱”叫等等,可以更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和训练他们的多声部思维和多声部听觉。

(二) 在轮说中节奏多声部

节奏轮说不仅加强学生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二声部音乐奠定深刻的感性认知,打下学习的基础。儿歌诵读《快乐的小木匠》(例2)音乐活动中,歌词学习时,学生齐读歌词,请学生听老师有没有跟着他们同时读词,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并告诉学生这种形式是轮唱,也叫卡农,并将全班学生各分成两组,一组先说,另一组后说,后说的小组少说一小节,最后一句“快乐的小木匠” 一起说并结束。

(三) 在欣赏中节奏多声部

在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欣赏中,创设一情境,当乌龟和小白兔正在紧张的比赛中,森林里的小动物都为它们加油,小松鼠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大声的叫喊“加油 0 |加油 0 ||”;小猴在大树上也乌龟加油“快跑|快快跑 ||”;小熊见乌龟落在后面,替乌龟着急,急着喊到“乌龟 | 快跑 0 ||”;当乌龟勇敢的跑在小兔子的前面,快到终点时,已经筋疲力尽了,小山羊不免为乌龟担心起来,大声鼓励起乌龟“坚持到底 | 就是胜利 ||”。四种诵读节奏也可以同时进行,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师的语言引领下进行多声部的合作。比赛多么激烈呀!让我们在指挥的带领下,一起为它们加油!(例3)

例3:                                   例5:

在这样富有童趣的多声部节奏声中,学生感到好玩又有趣,这不仅锻炼了他们对节奏中声音的力度控制能力以及节奏速度的把握能力,还对多声部节奏的感受和把握更有信心。

二、多声部从歌曲“唱”起

音乐教材中一年级的歌曲比较简单,同时却留给教师更大的创作空间。当然这些都必须很据具体的歌曲而定,如根据歌曲的情景,为歌曲加入某些固定的声响伴唱,还可以在乐句结尾的长音处加入伴唱。另外有些歌曲还可以对前奏、间奏和尾声进行创造,设计不同的音乐效果。从歌曲的单声部,带学生走进多声部的世界,在歌声中体味多声部的美妙。如歌曲《小蚂蚁搬米粒》(见例4)

例4:

(一)为歌曲加伴唱

在学生学会唱歌曲后,让学生听一听老师在歌声中加进了什么? 这时学生唱歌词教师把第二声部的伴唱加唱进去。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就形成了二声部的合唱。再单独唱一唱部分,学生也很快就能进行合唱,歌声更生动,富有表现力。

(二)为歌曲的前奏、尾声进行伴唱

歌曲《牧童》,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教师在歌曲的前奏用渐强的声音喊出“哟啰啰啰—”,召唤羊儿快来,这时学生演唱歌曲,在歌曲结束时用渐弱的声音念出“咿哟啰啰啰—”,眼前就出现一幅牧童带着他的羊群在歌声中渐渐远去的画面。整个演唱的顺序就是“念→唱→念”。前奏:(见例5)。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其实,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都可以进行简单而巧妙的再创造,但有一点必须遵循和声配置的原则,符合作品音乐形象。变化之后的歌曲在演唱中,学生会表现的兴趣盎然,歌声的表现和感染力更加突出。不管怎样,在多声部的歌唱中,记住一点,那就是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倾听,不仅要听自己的声部,还要去听其它一声部,去感受两个声部的和谐融洽。

三、多声部从打击乐器“敲”起

现行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的打击乐伴奏谱,这些就是现成的多声部音响素材资源。如:《雁儿飞》(见例6)的打击乐伴奏谱,就是用串铃、碰铃和响板制造了形象的三声部音响伴奏效果。

例6:《雁儿飞》的伴奏谱                    例7:

首先教师演奏手串铃的节奏,并让学生模仿练习。当学生能熟练演奏手串铃的节奏时,教师加入响板节奏,并引导学生:老师在哪一拍加入了响板?然后把响板的节奏教给另一组学生,让响板和串铃进行两声部的节奏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演奏时速度的稳定,倾听彼此的声音。在学生两声部合作比较成功时教师加入了碰铃的节奏,这时教师和两组学生形成了三声部的演奏。并提问:碰铃出现在每小节的第几拍?然后把碰铃的任务教给另外一组学生,串铃、响板和碰铃形成了三声部的演奏。这时再出示刚才学生演奏的多声部节奏谱,让学生边看节奏谱边进行多声部合奏练习。学生在聆听和模仿中学习了多声部的合奏,既有趣效果又好。由此可见,打击乐器容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学生一看到打击乐就特别兴奋,似乎百玩不厌,教师应多给学生打击乐演奏的机会,学生能从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不同节奏型中亲身体会和声的协调与美。

四、多声部从律动“演”起

低年级学生的视觉感知要比听觉感知快,可以从他们喜欢的律动去感受音乐,并带他们走进多声部的世界。

(一) 姿态演绎多声部

低年级学生容易被音乐的主旋律或节奏感强的声部所吸引,因此容易忽视其它声部。这时,教师可以以声部为单位,将学生分组进行律动,不过音乐律动动作的设计要体现音乐的要素,通过不同动作来表现各个声部,这样学生就能“看”到各声部的歌唱。比如在音高游戏中,老师将do送给小朋友,唱do的小朋友手放在腿上唱。而老师把sol送给小朋友时,双手放在头上,这样两个声部,高声部手在头上,低声部手在腿上律动。如果是唱fa时,双手在肩上,这样不仅从声音上形成二个声部, 而且小朋友的动作也形成了高低,从视觉上带领孩子走进了多声部。

(二)动作构成多声部

在《不能告诉你》(见例7)的念白部分中,同样也可以从体态律动着手。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边念词边律动,做有关劳动的动作,另一组学生念“擦”和“唰”,做擦桌子和扫地的动作。学生通过直观可视的律动,感受到了每一个声部的存在。

唱响美妙和谐的多声部应从低年级开始,并在多声部的理念指引下,将音乐活动实施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层次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认真并坚持做,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到多声部的魅力,对今后的合唱更加自信!

猜你喜欢

歌曲打击乐律动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