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2015-08-13王志刚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王志刚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我国20世纪末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如何引入高职语文教学具体组织开展实施,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呈现其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征,笔者进行了种种探索。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职语文 教学策略

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革,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而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探索、发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在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离提升和解放人的教育的真意愈行愈远之际,研究性学习无疑承担起扭转学习本质、引领学习方向的重任。因此,把研究性学习引入目前举步维艰的高职语文教学,为职业教育单一、被动和陈旧的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将对指导高职语文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中,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比较切合高职生与高职语文教学的实际。

一、建立平等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教师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因此,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鼓励每个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教师还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理解、信任和尊重,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使每一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居绝对的主导地位,师生之间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播,缺乏互动与交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要求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以一种平等对话的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在这种交流中,不但要求师生之间有知识上的交流,还要有情感上的交流,学生乐意与教师交流,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教师的教学劳动,教师真诚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方面,学生能体验到民主、平等和关爱,师生彼此的精神世界能够相互敞开、相互接纳、不断融合,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心灵对话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和提升,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二、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职校生学习的专注力不如普校生,因此高职语文课堂就应该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将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等现代化工具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促静为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不但美化了教学手段,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感官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之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准确把握、调动想象等,避免不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造成误导或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三、鼓励质疑批判,提高思维能力

杜威曾经指出:“教育的优势在于它那种能够培养透过事物表面判断内在实质的能力……正是通过这种能力,人们得以知道声音这种感觉和其他感觉的区别,同时,也在重点的事物和特殊的事物之间、显著的事物与重要的事物之间做出了区分。”因此,质疑批判,不盲从表面化、普遍化的观点和见解,是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尝试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学习《项链》时,有的学生对课文提示中把玛蒂尔德夫人定义为反面形象有不同看法,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她爱慕虚荣,但是当项链丢失后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去承担赔偿的责任,这种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这说明她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于是,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把“联系本文,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的话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同学们自己去找资料,进行论证。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们已经养成了提问的习惯,思维非常活跃。

四、尝试多种课型,丰富课堂教学

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体验性、情感性的特点,启示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科学意识。根据高职语文教材的特点,我们认为可以在课堂上尝试采用以下课型:

1.阅读课。每学期初,师生共同拟出本学期的研究问题,确立两三个研究课题。充分利用阅览室的图书资源及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课前老师制定详细的阅读目标,学生有各自的阅读课题。学生摘抄、筛选和归纳资料,然后写成小论文、做成课件等,最后汇报交流。

2.口语训练课。坚持开展每节课5分钟说话训练,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包括讲故事、小演讲、评新闻等形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这样,学生不仅养成注重平时知识积累的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为写作准备了大量素材,学生的思想境界逐渐得到提升,构建了丰富的精神家园。

3.学生“讲课”。即让学生担任“老师”,上讲台汇报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一册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可与学生协商,挑选出适合学生“讲解”的若干篇课文,让学生体验“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学生“备课”“上课”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为了能使“讲课”获得成功,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查找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听课的学生也比教师“唱独角戏”时投入得多。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对所学课文内容共同讨论,相互切磋,畅所欲言,印象深刻。教师的指导作用则体现在课前指导学生确定讲课的方案,把握讲课的重点上;在课堂上,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恰当的点拨。教师真正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

4.表演课。每个班在学习戏剧单元时,由学生自己改编、导演、选演员、认真排练课本剧。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协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5.影视评论课。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影视剧《红楼梦》《水浒传》《茶馆》《雷雨》等,之后让学生开展讨论赏析,最后写出观后感或谈谈体会。

五、结合专业学习,突出职教特色

高职校的教育以职前教育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的准备。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也应紧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实际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形成了一些课题:《高职生就业心理调查》《求職面试前的心理调适方法杂谈》《我校优秀毕业生现象研究》《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现实意义》。此外,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整合性和兼容性,将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与专业课的知识结合,进行迁移训练。如调动计算机班学生研究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制作课件;机电专业的学生学写机械加工使用的说明文等等。

以上只是本人基于对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参考一些学校的成熟做法提出的实践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等因素将直接影响教学策略的实施。因此,教师应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依据,开发出适合本校、本班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型和策略,从而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美]威金斯.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么加利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89.

[2]孙春成.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应俊峰,王水发.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管理[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