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四环节”学习模式探究

2015-08-13蒲颖颖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四环节交流探究

蒲颖颖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有效教学四常规”的课堂教学要求,即“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的学练时间不少于20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要在80%以上”。结合我校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课题的开展,经过实践和科学扬弃,我们探索出“预习——探究——点拨——学习”的自主式课堂学习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自主预习,发现问题

“预习”是学生个体参与学习的行为习惯,是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可以理解为先行学习。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发现问题,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生长点和发展点。对预习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明确教学是否需要预习,怎样预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何帮助。我们在两个班级进行了一个对比教学:同堂对比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年 月 日 》。

课堂一:

在教学时,不让学生预习,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先让学生观察年历,找出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是多少,哪几个月有 31天,哪几个月是 30天,二月有多少天等;得出一年有 12个月后,再找出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接着向学生介绍平年闰年的知识,然后就是有关的练习。

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仔细分析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像关于一年有几个月,及大月与小月的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就完全可以掌握,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而应该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上。

课堂二:学生预习后在课堂上就可以这样教学。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国庆节,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是 2001年7月13日,每年植树节是 3月12 日,儿童节是6 月1 日;还能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 月有 31天,4、6、9、11月有30天,平年的2 月有28 天,闰年的 2月有29天;也能根据教材的介绍知道如何记忆大月小月,即“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适时调整教学思路,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多了,自主意识得到充分的强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是指研讨和研究。学生提出了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和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交流和碰撞,以集体智慧之长补个体认识之不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虽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但教师对问题探究的目标导向和过程控制却是非常重要的。

1.自主思考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自主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

2.小组讨论

通常让同桌或四人小组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教师要逐步引导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同时让小组讨论成为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3.组际交流

对小组讨论中形成的结论与产生的问题,进行集体交流与更高水平的研讨,促进学生自我思考、积极交流,在各自得出的结论和生成的问题之间建立联系,以求得最佳答案,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同时建立生生、师生之间多维互动的合作交流方式,并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

三、专业点拨,画龙点睛

“点拨” 即指点和指导。随着探究活动的展开,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需要提炼和升华,教师角色逐步转变,以精要的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课堂实践中,教师的点拨要把握时机,把握关键。

1.在探究的问题选择上点拨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总是会发现和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审时度势,筛选出教学目标需要的、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进行探究。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不能因为教师的失误或冷落,打击部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自主进行问题的筛选,并且提出层次较高的问题。

2.在探究的问题生成上点拨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生成也已经成为一种课堂常态,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或衍生许多问题。对于一些不具有教学思考的问题,教师要引导筛选,对于生成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水平进行点拨;对于不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要提出建议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或下节课。

四、历经学习,提高能力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它是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式学习模式中,“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历经预习、探究、点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选择、自主调控、自主设计意义上的学习,它既是巩固性的,又是拓展性的,可以引领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预习——探究——点拨——学习”的自主式课堂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学生主动地围绕学习目标安排并参与学习活动,自始至终以目标为纲,突出了中心,强化了重点,提高了目标的达成率,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方式,并进一步比照扬弃,找到适合自身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四环节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四环节”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