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2015-08-13郑祖军阮银兰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郑祖军 阮银兰

【摘 要】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已逐渐成为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主流思想。本文按照“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的步骤对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投资与理财专业 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已逐渐成为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主流思想,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笔者查阅文献发现:投资与理财专业鲜见有利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来构建课程体系的。本文试图以这一理论来构建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期使得本专业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想

课程体系的设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课程内容的序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基本属性,二是课程教学对象的智力特点。从高职课程内容的基本属性来看,高职教育应以实践中实际应用的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为辅。在这里,过程性知识要回答的是指“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而陈述性知识要解答的“是什么(事实与概念)”和“为什么(理解与原理)”的问题,是可以编码、量化、符号化,可以写成白纸黑字,可以言说的知识。从课程教学对象的智力特点来看,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主要是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这类学生排斥符号,不善于用符号去思考。他们要掌握一门知识或应用一门知识,总要和一定的环境与背景联系在一起,离开相应的环境和背景,就很难掌握与应用这些知识[1];在课程内容的序化方面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应与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统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这里的“工作过程”即为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强调整合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工作过程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使得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能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工作要求中进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满足工作需要。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有别于基于工作过程。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只是把实际的工作过程经过一次性的教学化的处理后即用于教学,往往复制了一个具体的工作过程。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只经过一个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对过程性知识不能很好地内化,只是机械地掌握一个工作过程或者一个项目,如果工作内容稍有变化,学生可能会束手无策。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是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要把实际的工作过程经过三次以上的教学化处理,演绎为三个以上的有逻辑关系的、用于教学的工作过程。强调通过比较学习的方式,实现迁移、内化,进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可以用图1表示。首先确定专业的核心就业岗位(群),分析核心就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并筛选典型工作任务;然后通过分析、整合,得出行动领域。以上过程主要在企业进行,在此基础上将行动领域融入教育的因素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最后对课程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这样即形成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下面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来构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体系。

(一)工作任务分析

为了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投资与理财专业团队对珠三角金融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确定了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核心就业岗位(群):证券经纪人、保险代理人、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岗。在此基础上,和企业专家一起分析核心就业岗位(群)的具体工作任务,并进一步筛选典型工作任务。这一步需要到企业去做,只有这样才能使专业教学的内容符合企业需要,从而能保证学生更好地就业。投资与理财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二)行动领域归纳

典型工作任务是在专业的具体工作任务中筛选出来的,一般来说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较为繁杂,因此在课程开发之前,还需要基于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维度一致的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合,以形成源于典型工作任务而又高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符合企业需求的工作领域,或称为行动领域,从而形成课程体系开发的平台。如表1所示,通过对投资与理财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形成了15个行动领域。这种归纳不同于致力于存储知识的学科体系,而是对源于应用知识的实际工作岗位群、职业群所需能力归纳的结果。在这一步,重点关注的是满足企业需求,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找到对口的工作。

(三)学习领域转换

归纳出投资与理财专业的15个行动领域后,还需将其转化为课程,便于开展教学。作为一种教育,课程设计不能只考虑企业的需求,因为企业的目标是功利性的,功利本身并没有错,这是企业发展必需的。但是,作为教育还必须关注人的一生发展,所以,课程必须融入教育因素。这意味着课程既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还要遵循认知学习规律。职业成长规律指的是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认知学习规律指的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围到核心,从形象到抽象[4]。如表1所示是投资与理财专业根据15个行动领域转换的15个学习领域,即15门课程。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并不存在数量上的、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转换。例如由于“财经新闻解读”这一行动领域所涉及的知识过多,而且这些知识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故将其转换为《经济学基础》和《金融原理与实务》两个学习领域,即两门课程。而对于“宣导保险保障作用”和“保单促成与保全”两个行动领域转为一个学习领域——《保险原理与实务》。

在表1所列示的专业课中,《证券投资分析》《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个人保险规划》《个人理财规划和金融服务营销》对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这5门课程为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核心课程。

(四)学习情境设计

当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出来后,再对每门课程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所谓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课程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以《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为例。《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可以设置五个学习情境:证券市场总体趋势分析、制造业类股票投资分析、金融业类股票投资分析、信息技术类股票投资分析、自选股票投资分析(课外模拟炒股)。如表2所示,选择制造业类、金融类和信息技术类股票为载体组织教学,是考虑到这三类股票数量最多,有很强的代表性;设置了自选股票投资分析(课外模拟炒股)这样一个学习情境,是为了“甩开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内化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积累炒股经验,提升实际操作技能。通过5个情境的比较学习,教师逐渐淡出教学舞台,学生逐渐成为舞台的主角。

(五)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体系可以用一个两维的表格来表示,如表3所示(只列出了核心课程)。表中第一列为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学习领域,即课程,因此,第一列实际上就是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课题体系;横向第一行是学习情境,平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学习单元,因此,每个学习领域都是由多个学习情境组合而成的。

三、结语

本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内在动力,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質量,实现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1-11.

[4]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1-6.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行业英语教材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高职数字影视后期合成课程改革与创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工作过程系统化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探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探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外贸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