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2015-08-13熊晶
[提要]生态社会主义基本主张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行非集中化的基层民主政治、绿色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的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特别是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绿色社会
[作者简介]熊晶(1985-),女,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为政府与领导科学。(江西南昌 330000)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生态问题日趋严重,西方兴起了一股要求保护环境,建立一个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社会的思潮。这股思潮从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的这一事实出发,联系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对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探讨,以寻求摆脱危机的方法,重新思考社会主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观点,即生态社会主义。它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现社会变革的力量等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人的解放只能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的社会属性与积极顺应自然才能实现。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应是一种协调发展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支配不是统治,而是应该理性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满足人类丰富但有限的物质需求。
(二)实行非集中化的基层民主政治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民主应以保障个人的完整性和集体利益为宗旨,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民主自治、民主参与,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服务。然而,资本主义“现行的议会民主‘歪曲了人民的意志,是一种假民主,实际上,各种权力仍控制在少数人手里”,真正的民主应到基层去寻找。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基层民主”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实行直接民主制。即各种代表、各种领域机构的官员,都应由基层民众直接选举产生。二是权力分散化。要把主要权力交给基层,“不允许权力集中在处于等级结构上层的少数人手中”,以防止他们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和对社会公共生活的专断。三是政治公开。提倡政治行为(包括政府决策行为和官员政治行为)的公开化,反对秘密政治。
(三)绿色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类只有克服人与自然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异化关系才能使生态问题得以根本解决。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社会主义社会,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就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他们认为,现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借助技术手段,加速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需要,以致成为全球性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只能由社会主义来解决,社会主义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杜绝社会资源的浪费,采取各种好的生产方式和手段,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将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与生态的矛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真正地解决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应该而且是绿色社会,绿色社会的实现也必须依赖于社会主义,绿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极大地改变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将发生根本的变革,这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立足的核心。
(四)倡导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生活方式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们应该过一种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的生活,这种生活体现在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中,人们不是为了交换价值生产,而是为了使用价值和人类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在生产中,人们能够体验到创造技巧的喜悦和休息中的快乐。在改造自然和制造自然产品中,人们为了更有效地改造自然,努力地探索自然规律,也发展了自己的智力,同时人们还把自己变成能欣赏自己创造的产品的、具有审美情趣的人,从而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它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追求目标,并且把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其他活动置于其中进行思考,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特别是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了,生态系统保持在良性循环水平,生产的发展才能获得永续的空间。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持续增长,我国的自然环境形势正面临着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难题,环境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和谐社会将无从谈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包括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互动,把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建立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
(二)发展民主政治,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政治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的以保障个人的完整性和集体利益为核心的民主,对发展我国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要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各方面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决贯彻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原则,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人民群众才能主动地参加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事业中去。
(三)树立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生活方式新理念
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阐明了马克思一开始就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我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为理论基础,以生态社会主义为比照对象,把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相结合,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将最终制约发展。当今世界,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达成了共识。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经济的理性增长,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社会主义关心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强调人类要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关系,保证社会经济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些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注意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就要经济发展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经济繁荣、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社会。中国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必须立足于促进全球生态平衡,走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建设中既不能违背经济规律,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中国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应该关注发展着的生态社会主义,同生态社会主义加强接触和联系,吸取其有价值的思想,对中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搞好生态环境建设都有帮助,以期深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