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小英雄”成了罪犯之后
2015-08-11董旭午
董旭午
前段时间,一则消息《雷楚年:诈骗受审》在网上被炒得很热。消息概述如下:
因涉嫌犯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伪造公司印章罪,雷楚年被提起公诉。检方已查明,雷楚年总共诈骗包括他女友在内的21人46.3万元。指控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诈骗多名被害人财产,数额巨大,其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且具有流窜作案的特别严重情节,应当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同时,雷楚年还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伪造公司印章罪。雷楚年也因涉嫌这三重罪名,被起诉到法院。
雷楚年到底是何人?为什么会在网络上掀起如此大浪?原来他就是当年那个“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我的眼前又闪回出当年那一幕: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然发生,伴随着剧烈摇晃,雷楚年作为班上的体育健将,迅速冲下了教学楼。但已处于安全地带的雷楚年,看到班主任在往楼上冲,他也立即折身冲回了二楼。他催促并救出了教室里7名尚未跑出来的同学。这之后,他被挡住去路、难以逃脱,最终只能逃往三楼。就在楼塌前的那一刻,他冒险纵身一跃,抱住了一棵救命树,最终幸运逃生。
此后,雷楚年又马上去了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中心,成为最小的救灾志愿者,并在当时表示,待学校复课,他就好好读书。正是因此,雷楚年不仅在当年入选了感动中国人物,还作为新增的抗震救灾英模火炬手,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成都的火炬传递。随后,他又被保送到成都的重点中学,入选全国英模报告团,先后赴北京、天津、河南等6个省市作汇报演讲报告。
一个接一个突从天降的荣誉,让这位缺乏虚荣抵抗力的少年逐渐迷失了人生方向。“好好读书”的承诺也在逃课、泡吧、挥霍与炫富中成为泡影。为了满足生活的巨额开销,喜欢说谎话、大话的雷楚年,甚至还伪造了教育部门的公章,制作了虚假的“通知”“成都市初中报名接收条”等,以读成都市重点中学、落户口、安排工作等借口,骗取了大量钱财。更可笑的是,直至2014年6月23日,尚不知道自己已被列为网上逃犯的雷楚年,向深圳警方报案称自己的钱包被偷。当地警方在受理过程中发现他竟是网上逃犯,一举将其抓获。就这样,汶川抗震救灾中勇救7名同学的“少年英雄”雷楚年涉嫌诈骗,被提起公诉。昨天,他是一个性本善良、重回教室救出7名同学的小英雄;今天,他竟成了一名爱慕虚荣、谎话连篇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阶下囚!这当中肯定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是其它外因似乎更值得我们去反思:究竟是什么溺坏了这位“少年英雄”呢?对待这位“少年英雄”,社会究竟该抱以怎样的心态?
先来谈谈这第一个问题。为了弘扬社会正能量,我们固然需要积极宣传雷楚年式的精神,需要激励。给予雷楚年很多的荣誉和光环,这样做本身也没有错,但关键是做人教育该如何及时跟上,特别是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我们这个社会,很善于发掘、发现和包装“英雄”,但却往往不懂得如何善待和呵护“英雄”。雷楚年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荣誉,他的一些不良反应其实早已有端倪了,但作为学校、朋友以及家长,对一个如此得志的少年,却严重忽视了后继的教育和监管。免试录取、“开小灶”等等,这些行为都出于社会褒奖英雄的目的,然而这太多的关怀和便利却使得这位“少年英雄”迷失了方向。这时,如果有人看到了这位“少年英雄”身上的缺点,意识到他在荣誉面前可能忘乎所以甚至堕落变质,站出来帮他指出,并教会他该如何淡定地正视这诸多突然到来的荣誉和幸福,当他与做人正轨渐行渐远时教他学会如何战胜自我、回归本真,今天的雷楚年可能就不会沦落到这般地步了。然而,十分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和亲友几乎都没有什么反应,更没有做到!
无独有偶,就在雷楚年犯罪之前,当时被誉为“最牛志愿者”的陈岩,也同样是因犯诈骗罪,于2013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一万元。当年的陈岩,地震时第一个进入重灾区汉旺镇,曾用80个小时救出了29名生还者,包括“可乐男孩”薛枭。但成名后,出席各种社会活动、到处领奖成了陈岩生活中的家常便饭,还“经常出入高档会所,打牌、吃饭,花钱大手大脚”。其实,对于英雄人物,社会给予的各种荣誉理应适可而止,过多过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心与爱护,反而可能会助长其自恃功高、无视法律的膨胀心态。成为一个英雄不容易,沦为一个罪犯却是轻而易举的。
雷楚年、陈岩的悲剧令人痛心,更催人反思。我们的社会大可不必那么情绪化地表达对“英雄”的敬爱和褒扬,应该冷静地理解一个青少年的成长所需,应该构建一个成熟而理性的褒扬机制,恰如其分地表达敬爱和褒扬。在一边倒的赞誉中,要为“英雄”找到一个平衡点,帮他看清荣誉的真相和自己以后的人生路。果真能如此,也许就可以避免雷楚年、陈岩今天的悲剧了。
写到这里,必须得郑重地告诉大家,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并不全在于指出当今教育的弊端,也不全在于警示社会该如何恰如其分地做好“英雄”精神的弘扬和“英雄”可能蜕变的监督工作。我只是想以此为鉴,警示我们的学校、教师、家长等到底应该用心善待我们的孩子。当下的中国,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似乎都患上了不少毛病:只要孩子肯学习且学习好,就一切都有着他。风吹不得雨打不得,只要孩子有要求,无论是否逆情悖理都尽可能满足他;孩子不通人情、没有孝心、不懂礼貌、不讲文明等,他们视之无所谓;孩子心胸狭隘,自私自利,严重缺乏爱心,不善于与他人分享与合作,他们只是认为孩子个性强;孩子心理很脆弱,经不起一点儿挫折,动辄寻死觅活,他们认为孩子还很小;孩子好吃懒做,不爱劳动,蔑视劳动,总想着做不劳而获,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上人”,他们认为孩子有权利追求美好的生活;孩子只顾自己发展,不关心他人和社会,更没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担当心,他们认为孩子终于不再犯傻了,终于懂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一句话,只好孩子肯用心死读书,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就一切都完事大吉了。很少有人还会考虑孩子上大学以后究竟会成为怎样的人的。
这样一来,只要孩子肯死读书,肯一心为考好大学而努力拼争,中国的学校、教师和家长就总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宽容甚至无视他们身上的种种人格和品质上的缺陷。宋代教育家胡瑗,他的教育理念是“至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当然,这位封建士大夫所定义的“人才”“教化”“学校”等与今天的人才、学校和教育的实质肯定还有较大的不同,但他毕竟还是很重视培养社会发展和进步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从这一点来看,当今的很多教育部门与学校的领导以及教师、家长等,都该在这位先贤的牌位前俯首示愧。学校是办教育的平台,教师是办教育的主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大家不妨都冷静地想一想,学校和教师、家长都只认孩子学习好、分数高,考名牌大学而不顾其余了,我们还能指望孩子会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具有博爱情怀、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吗?可见,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家长再这样不管不顾下去,我们还能指望教育会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美好、光明和幸福的未来吗?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