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同伴“冷暴力”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5-08-11季华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8期
关键词:冷暴力冷漠同伴

季华艳

目前,小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冷暴力”现象日趋突出,同伴关系出现了冷漠、异化等问题。“冷暴力”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它使儿童对待同伴冷漠、轻视,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多无形的伤害,也给他们的个人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他们以后的性格和价值观养成。但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的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其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

一、诠释:“冷暴力”的内涵

(一)“冷暴力”的概念界定

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造成肢体伤害的暴力,而是表现为语言的嘲讽、故意忽视、躲避、冷漠、轻视、疏远和漠不关心等,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二)“冷暴力”的分类

同伴间的冷暴力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表现出来的特征,笔者将其大致可分为冷漠型、孤立型、威胁型、控制型、嘲讽型、训斥型等六种。

二、分析:儿童同伴“冷暴力”现象的成因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也波及到儿童。当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造成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表现为他们在行为、认知和情感上的反常、偏执和扭曲。

(一)内因:儿童个人品行不良

笔者曾对本校儿童的同伴交往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让学生填写自己的真实想法。你最不想和班级中哪位同学交往,写出你的原因。回收调查问卷719份,有效率99.4%。统计结果表明,受到同伴“冷暴力”的儿童达到35人,原因如下表:

以上的统计结果表明,遭受同伴“冷暴力”的儿童在自身的行为品行上存在缺失,自制力一般较弱,因而在群体交往中容易被同伴排斥,遭受各种类型的同伴“冷暴力”。

1.认知存在偏执

通过平时的班级观察、访谈了解到,遭受同伴“冷暴力”的儿童对学习的认知能力差,学业成绩不理想。在班集体的学习活动中,远离群体,独自游戏、玩耍。甚至个别儿童常常以捣乱班级秩序为荣,妨碍同伴学习,故意挑起事端,造成同伴交往冲突,从而引起班级其他同伴的强烈反感,遭受同伴“冷暴力”。

2.情感压抑扭曲

笔者通过观察、走访发现,遭受同伴“冷暴力”的儿童心理健康大多存在问题,如厌学、逃学、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就造成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造成同伴交往冲突。有的儿童还表现出对同伴交往的麻木和冷漠,集体荣誉感和同伴友谊感淡漠。

(二)外因:家庭教育方法失当

社会学习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习得社会行为。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是子女心理、精神、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的冷漠行为将使孩子的冷漠行为得到强化,而且他们也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卷入这种强化循环中。施加“冷暴力”的儿童,其父母通常对孩子也施加“冷暴力”。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无疑对儿童行为表现起决定作用。

1.家庭氛围失和,导致交往危机

家庭氛围的失和,造成家庭成员之间交往的异化。家长相处的矛盾直接影响孩子的同伴交往态度。这些都让身在其中的孩子深受影响,他们会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茫然和无所适从。

2.家长失度干预,扭曲交往性质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太强,不愿意孩子与别的同伴交往,生怕孩子在交往中学到不良行为,从而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自我中心表现强,不愿意与同伴交往,成为同伴“冷暴力”的施加和受害者。

(三)诱因:学校教育氛围误导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强的特点,他们不仅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而且还学做人的道理。所以学校内部领导和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交往都是学生学习交往的范例。为此,教师群体的矛盾冲突,教师对学生的不公正行为,教师对学生过激的教育方式,都会给学生认识上留下错觉,导致与同伴交往中出现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

1.冷落教育,潜移默化模仿

班级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但班级中也总会有那么两三个学生,让老师头疼。平时总是在班级中做点小动作,扰乱班级秩序,激起同学矛盾。面对这样的学生,有的老师采取冷落教育,平时待其冷漠,视而不见。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做法,久而久之,他们与同伴交往就会出现“冷暴力”。

2.错位表达,滋生不良心境

教师群体在交往中,也会遇到矛盾。有的教师自身就不善于交往,在与同事交往中表现出冷漠、强势,造成与其他同事交往出现不和谐。这样自身的交往氛围心境,有的教师会转嫁给学生,对学生采取嘲讽、训斥、控制等行为刺激,从而给学生的同伴交往滋生不良心境。

三、融合:构建其乐融融的儿童交往渠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培养“完满的人”。儿童的躯体、心智和德行对儿童的未来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缺一不可的。因此,我们引领儿童的和谐交往,要注意关注学校、家庭和个人要素,内外兼修,营造和谐的外界大环境和心理内环境,最终促使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

1.引导阅读,以知性体验完善心智模式

教师引导儿童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著作,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淀学生的底蕴,使他们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能树立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对学业不良而受到“冷暴力”的学生,引领他们走进优秀文学作品,在美文中滋养心性,激发情感,提升素养,丰盈精神,健全心智。endprint

2.创设交往机会,习得交往经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一方面,我们尽量创造环境让孩子们进行“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在知识学习和其他学习活动中多交流和讨论,互相配合达成目标。另一方面,应允许他们玩打闹类游戏,培养他们即使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够理性地处理,形成同伴间的默契,促进班级形成友好的交往氛围。给学生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在同伴交往中磨合,就能习得良好的交往能力。

3.交互性评价,生成交往情感

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要评价学生的各个方面。交互式的评价方式既是流动的、接力式的,又是开放的、可往返的。在此过程中,儿童接受更多的是鼓励和建议,误解消融了,隔阂解除了,关系靠近了。儿童听到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鼓励和开诚布公的建议,情境交融的互动更增强了同伴间凝聚力和“冷暴力”的乐群性。

(二)帮助孩子化解交往危机

教师要和家长密切配合,了解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同伴小团体生活情况,并通过儿童和其周围的同伴及时了解和发现儿童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现象。对于儿童的交往冲突,我们要理性分析,同时教孩子化解冲突的方法。

1.学会正确“移情”,体验同伴心境

斯宾塞认为人们是由于从实验中得到了关于自然后果的知识才能够使自己不走错路。儿童之所以不再去实践曾经给他带来痛苦的行为,是因为他通过“惨痛的经验”理解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用想象的状态来体会他人此时的情绪和心情,让孩子真正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大家相互谅解,才能化解交往危机,和谐相处。

2.化危机为契机,理性处理冲突

班集体同伴交往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矛盾,这些冲突矛盾的处理方法将会给学生化解同伴交往危机做出示范。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这些矛盾,把危机转化为契机,不仅能够化解儿童同伴交往的矛盾,让有“冷暴力”倾向的儿童能够感受到自身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处理同伴危机,培养同伴交往能力。

3.抓住核心人物,引领示范群体

每个群体行为的产生都会一个核心人物起主导作用。群体中的核心人物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孩子们比较尊重核心人物,以他们的行为作为自己的榜样。班主任在矫正群体行为的同时,对核心人物进行个别心理辅导至关重要。他们交往行为的正确矫正,将是很好的示范,会引领班级中其他成员的交往行为,从而使整个班集体中儿童的交往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就起到了“擒贼先擒王”的作用。

四、同伴交往,在融合中走向和谐

儿童“冷暴力”行为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心理产生机制,它也许开始是一个人的行为,但随着对周围人的影响,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群体的行为。班主任要关注儿童的同伴交往关系,培养儿童良好的同伴交往品质。从而让儿童远离同伴间的“冷暴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宁海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冷暴力冷漠同伴
突然之间
东霞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家庭冷暴力引发离婚诉讼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行为冷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以四川省某市A学校为例
寻找失散的同伴
班主任工作应杜绝“教育冷暴力”
你的冷暴力会耗尽我所有的爱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