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向名师跨越:如何让个人梦想成真
2015-08-11施正荣陈明
施正荣 陈明
既然当了教师,就希望成为名师,绝大多数教师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理想,只不过这一理想在绝大多数教师身上最终却变成了梦想。当教师们努力了很多年之后,现实却是自己离名师越来越远,于是绝大多数教师就放弃了成为名师的理想,开始自我安慰起来:其实不成为名师,日子也过得下去,而且可能还过得更好。从理想到现实,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方法。越是努力但却没有方法的人,最容易也最早在这条路上放弃自己;不怎么努力也没有方法的人,由于失败来得较晚,虽然他们在这条路上不怎么坚持,但坚持的时间却更长。
一、问题何在
经验成就教师,但经验积累阻碍成为名师。教学就和游泳一样,不能只是在岸上讲理论,非得你亲自到游泳池里游几圈或者游几年。你亲自到课堂中去上几节课或者上几年课,否则你对教学实践没有感觉,对教学理论更没有感觉。不管是怎么上好课,还是上课讲什么东西,都是需要教师教学经验来支撑的,在这个层面上,经验是成就教师的,没有经验就很难说是一个好教师。但是,经验不容易更新,极其容易老化,一旦课程变化了,一旦考纲变化了,一旦学生变化了,经验就迅速被淘汰,与经验浑然一体的教师也就面临着老化或者淘汰的危险。因此,不能把经验转化为理论,不能把经验转化为思想,当我们沉浸在经验把自己成就为教师的感受中时,经验的反作用就会阻碍教师转变为名师。
学科成就教师,但学科归宿阻碍成为名师。要当数学教师,就意味着你得在数学系学上几年,可如果你真的在数学系学了几年之后,你就会忘记你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当教师,你不再把自己归属于教学专业人员,而是把自己归属于数学专业人员。当数学教师上课“搞不定”学生的时候,就会用学科来“搞定”学生,如说“你怎么上课不听课,难道你都听懂了?这道题你会做吗?不会做还不听,真不像话”。其实不是学生自己不想学,关键是他想不想向你学,还有就是你讲的方式是不是他愿意听的,这些和数学没有关系,和学科没有关系,和教育教学有关系。数学让我们成为了数学教师,但如果我们把数学置于学生之上,数学就阻碍数学教师成为数学名师。
教学语言和教育思维的缺失阻碍成为名师。在中小学中,教了多年书后,大家还是不缺想法的,你真的和教师们聊起学科教学和教育教学来,会觉得他们就是一个个名师,他们的想法充满了智慧。可当我问他们能不能把这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他们就说讲讲还是可以的,但真要写成论文,那就太艰难了。为什么教师写论文会那么艰难呢?因为,教师们的工作语言要么来自学科术语,要么来自口头语言,他们并没有对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进行学术表达的教学语言。例如,教师们会说我是教化学的,但不会说我是化学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们会说我很受学生喜欢,但不会说我把师生关系搞得很好;教师们会说我这次考得特别好,而不会说我在教学评价中得到一个优。当教师们没有这些教学语言时,就很难把教化学和化学考得好联系起来,其实这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关系;就很难把学生喜欢他和学生考得好联系起来,其实这是师生关系和课程落实之间的关系。没有教学语言,就很难形成教育思维,这就成了阻碍名师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原因何在
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科学习而轻视教学训练。在教师培养过程中,都知道应该让教师同时习得学科和教学的知识,这表现在很多师范院校中既有数学教育专业,还有数学应用专业,目的就在于突出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但是,在大学生活中,要师范生同时兼顾两个专业的学习是不现实的,他们能够学好一个专业就不容易了。当数学和教育两个专业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选择哪一个呢?数学容易上手,在不需要经验积累的情况下,也可以学习数学;数学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那就是把数学学好了,就有了当数学教师的资本。教育学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在没有教学经验的情况下,学生们无法领悟教学的道理,更无法把教育教学理念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思考,这就注定了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肯定学不好教育学,即使学好了教育学也只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而已。
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结果而轻视教学过程。当教师参加工作后,最直接的评价并不是看这位教师有多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而是看他在学科教学中是不是能够获得理想的成绩。有人会说,能够获得理想的成绩,难道他的教育教学水平还会低吗?理想的成绩和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时距非常短的情况下,在时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教育教学水平的发挥来获得成绩就会受到限制,于是通过一些并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比如尽可能多地操练而非有机地讲解,教师对学生的高压而不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更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成绩。而且,即使教师们通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来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他也不需要把这些教育教学做法提炼出来,只要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谁还认为有必要把这些做法和方法总结出来呢?于是,教师们获得理想成绩的做法和方法,要么是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要么是经验化的教育教学做法,很难达到形成教育教学理论或者思想的境界。
专业发展过程中重视努力工作而轻视能力提升。在道德层面上,当说教师是否对得起学生时,主要是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否努力;当说教师是否对得起自己时,主要是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否得到提升。于是,在普遍的“情愿天下人负我,不愿我负天下人”的道德氛围内,教师们努力工作是会得到他人表扬的,自己在道义上也会觉得安心。正因为这样,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教师,而且我们往往把这些教师称为好教师;但却很少看到执着于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对于后者来说,不但在道义上觉得有愧于学生,而且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身还是一件艰辛的事,一件需要智慧与方法的事,一件异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事。
三、出路何在
系统掌握教育教学概念与术语。如物理教师想指导化学教师如何把学生教好,我想这肯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化学教师听到的东西,肯定也是一些说教式的东西。又如教师要如何如何地爱学生,要如何如何地把课备好,要如何如何地研究考纲,毕竟化学教师可能听不懂物理,但物理教师又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替代物理。虽然物理教师是教师,化学教师也是教师,但他们之间除了生活化的日常用语之外,由于学科专业术语的不统一,导致教育教学经验无法分享。因此,不管是想与别人分享教育教学经验,还是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炼出来,都需要教师用一套属于教育教学自己的概念体系或者术语体系,而且这套概念体系或者术语体系并不是原来的学科体系,而是教育学科体系。这里并不是要求教师用专业术语来唬人,而是有了这些通用的、专业的概念与术语,才可能避免教师因为教学情境的不同而误解大家的日常说法和做法。
用教育教学概念来提炼和思考。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生不愿意学习,这是教师们经常碰到的问题。可是教师面对不想学习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在于,那些找到方法的教师,自然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但那些没有找到方法的教师,估计这个问题就难以解决了。在教育学中,学生不想学习,是指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动机来讲,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效能感着手;从外在动机来讲,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赢得大家的表扬,能够让学生看到学习可能为自己带来一些收益。
形成学科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不管教师教出了多么出色的学生,如果教师讲不清楚这些学生是怎么教出来的,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出来的,我们都很难承认这个学生是这位不出名的名教师培养出来的。教师把学生培养好了,有可能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成就学生的,但这样的教育并没有可持续性,最后会落到牺牲自己并强压学生的状态之中;教师把学生培养好了,有可能通过把学生培养好的这个过程,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了所教学科相关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当下教师之所以这么忙,而且忙得没有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计划,处于一事一议,一课一备的境状;但如果要求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计划,这就不只是写一个书面计划那么简单了,还真需要教师先得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然后结合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可能做出一个科学的教学计划。没有计划性就没有方向性,没有方向性就没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就没有有效性。当教师自己没有学科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时,这时候就可以学习和借鉴别人用教育教学术语和概念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做法虽然更鲜活,但却难以直接借鉴和沿用。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学院江苏宿迁市马陵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