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差异 尊重发展

2015-08-10黄晔

新课程·中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范进智力差异

黄晔

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一些学生博闻强记,可思维水平一般;一些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可进入社会后一无所成;一些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可离校后却能在某一领域或行业创出佳绩。事实上,我们的课堂里没有“笨学生”的存在,只有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学生的聚集。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的课程要面向每个学生,适应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当今教育工作者亟须转变观念和方法,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差异资源,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好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思维方式(水平)的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在对待同一问题时,他们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倾向于借助形象思维分析问题,有的倾向于借助发散性思维理解问题,有的倾向于打破思维定式,开启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对擅长形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展开联想或想象。如教诗歌《十五夜望月》,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中刻画的画面。对擅长发散性思维的学生我们可以选择有多种结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教《散步》时,我让学生根据本文内容给文章换一个更吸引人的题目,结果学生说了很多,如《春天小路》《那路、那人、那景》《温情》等。对擅长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学生,我们一定要鼓励他们善于把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在看似无疑处设疑,让他们在翻新的事物面前很有兴趣地重新思考。教鲁迅的《藤野先生》其中一句“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

班……”其中的“但”是人人皆知的一个词,然而,我们一旦让这个词陌生起来,让学生思索它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了起来,学生在品读之后,认识到这里的“但”并不表示转折关系,而是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清国留学生的嘲讽之情。把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打破思维定式,不仅可以获得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二、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差异,开拓形式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七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1995年又将自然观察智力增加为第八种智力)。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应该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方式去展开学习,这样的教学实际上忽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面对教师规定的学习方式,一些学生如鱼得水,一些学生无所适从,一些学生消极观望,导致有效学习时间的流失和浪费。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如学习《明月几时有》时,有许多学习方法可供学生选择:(1)声情并茂的朗读。(2)用准确语言阐述课文大意。(3)给文章配插图。(4)学唱歌曲《明月几时有》。(5)探究文人墨客笔下的月亮有何不同。古文知识积累深厚又擅长表达的学生选择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文大意,擅长朗诵的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擅长画画的学生用形象逼真的插图再现情景,擅长唱歌的学生则用美妙的歌声表达自己与诗人的共鸣,喜欢思考探究的学生则结合写月的古诗词探究文人墨客眼里月亮的不同之处。一堂课,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分享各自的长处,学生学习就更主动、更投入,更有自信,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可以促使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协调发展。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我们的课程改革应该保证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在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明月几时有》的智能强项得到发展后,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此时高涨的学习热情,适时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如,配了形象逼真的画后,你能否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或如诗如画的语言再现画面?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语言智力。思考探究文人墨客眼里月亮的差异后,你能否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以此促进学生的交流智力。阐述文章的大意后,你能否用栩栩如生的表演再现诗人的形象?以此促进学生的动觉智能……期间,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取长补短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彼此都能在另一个领域有新的突破。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智力》中也指出:学生的潜能一旦被文化环境激活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今天,我们生活在以信息化和产品不断更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这种社会环境要求我们以人的多种智力充分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为智力发展的共同特征——由此,我们的课堂就应该组织不同的学习方式,激活、培养人的多种智力,并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

三、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差异,多元评价

由于学习的进程是以人的经验为基础的,而每个学习者的生活经历、认知结构、个性气质等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能完全一样,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异。如,在谈范进是否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时,有的学生联系目前社会所需人才的素质谈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范进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范进表面上看取得了成功,但作为一个被朝廷挑选出来的人才,竟然在得知自己中举后会发起疯来,这种心理素质如此差的人将来又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呢?范进就是一个在心态上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极深的人。这种结论与作品的主旨一致,与教参的分析也一致。但有的学生结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一分为二”的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们认为范进不完全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因为在当时只有科举考试才是唯一出路的社会中,科举考试激发了许多像范进一样的知识分子的强烈进取心,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意志力,使范进20多岁时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终于在20年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这种认识显然与作品的本意、与教参的分析、与教师的备课结论不一致,但确确实实是学生的独特感受,而且有合理的因素,甚至蕴涵着创造意识。对这样的独特感受,教师首先要满怀激情地激励学生“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很勇敢,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你学会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事物”。这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当然评价要科学,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而滥用激励评价。如果发现学生的回答有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教师要耐心引导,以理服人。如对《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哪一天的月亮最圆?为什么?结果许多学生说“八月十六”,因为“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备课时根本未预设到。表扬他们有胆量,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儿显然不合适。简单地丢一个“错”字了事,不太好,这样肯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踌躇之际,我就让学生自己评价。最后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题目中问的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不是科学家的眼里,所以答案应该“八月十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因为这一天的月亮在古人眼里是最圆最亮的,所以人们习惯把这一天定为团聚之日。原来对学生错误的或者不完全正确的回答教师可组织学生自我评价,这是不是比那些简单地处理学生的回答更尊重学生呢?

差异,客观存在且不可回避。差异,既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正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我们的课堂才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富有个性。新课标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恰当地加以评价、引导、挖掘,并把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去开发、去利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范进智力差异
相似与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智力闯关
范进一日游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欢乐智力谷
范进减肥